納廠對台灣的貢獻有Toyota大嗎???

那天去康明斯上課,他們說日本跟本沒有研發柴油引擎,所以他們的柴油引擎也是跟歐洲買的。所以汽車工業就是這樣,是一種技術整合。不是創新,就像油電車技術70年代就有了,只是汽油當時沒那麼貴,我認為T牌也只是生意人就是要想賺錢而已,真正的汽車技術是本田,但是近來也有些弱,我一個朋友他同學據說在美國eBay汽車零件銷售第一,同樣的事也在中美洲發生,只因為臺灣強大的零組件製能力,依我上次去哥斯大黎加所看,他們的車五花八門,也只有臺灣有辦法作維修市場生意,所以我們不要妄自菲薄 ,有些事只是人家不說而已,也不需太天真。

mtbshortstop wrote:
對於台灣殯葬業的貢獻,納廠的確是遠遠不及Toyota
(恕刪)


這樣講容易被告,辯論是可以,但說這種話
不會表示自己比較高級~
納廠的車也沒有6SRS+VSA
五十步笑百步~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ccl7713 wrote:
短期內貢獻當然比較差
但L長期有機會創造台灣1.4萬的就業機會+海外國家的就業機會+全世界知道有台灣這個國家
(恕刪)


很好
我也希望如此
但銷量目前這麼低迷
車廠可以撐多久都是這種銷量???

進軍汽車業不是像電子業那樣的容易
沒有燒大錢的打算
是不會成功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不管和泰做多好

打工仔就是打工仔

母企業一個命令,就通通吃鱉了

保護關稅十幾年,為什麼只質疑裕隆?

其他車廠有做到前十大?

台灣車業談不上興盛,外銷賺錢的能力還是有的

通通砍掉,簡直胡扯,賺得不多就不能賺?


講難聽點,代工廠就是喝喝湯,TOYOTA吃肉吃爽爽

與其給日本人賺,不如給台灣人賺

如果以長期來說
L應該會比T的貢獻度還要大喔
畢竟L所賺的錢除了給政府的稅以外
幾乎還是都給民間消費去了
而T除了給政府的稅以外
也有很多還要在給日本原廠
簡單的說100元L幾乎可以都用於台灣
而T100元可能只用90或是80
長期來說當然L貢獻度好

再來就是你拿一個幾十年的大廠來跟一個才幾年的小廠比銷售
難道鼎泰豐的老闆看到路邊賣小籠包的餐車就一定要反唇相譏
這很明顯的只是顯示人的莫名其妙優越感而已吧
難道我身高180我就一定要去取笑現在才三歲的姪子說你這死矮鬼??
脖子被人掐住會好嗎?純粹代工的角色,toyota母公司那天訂單一轉,出口量還會是這個數字嗎?
台灣的3C電子業過去是發展的不錯,但趨勢在變,今天好不代表以後都好。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就會面臨現在悶經濟的處境;我們的電子業面臨大陸和南韓的競爭,現今的表現不似以往了。多一個產業的自有品牌,就多一份競爭力。做代工,利潤被人計算的好好的,要多一毛都非常困難。唯有自有品牌才能夠保障通路的銷售和利潤。
boyssea wrote:
看來t牌的寫手怕了?...(恕刪)


T牌不用寫手
佔有率就是第一
需要與第N名的筆戰嗎???

台灣的汽車產業
除了整車外
還有零組件產業

Toyota半數外銷
難道零件都沒用到台灣貨?
納廠用台灣貨就可以
零組件業用台製零件打天下也可以

Toyota就不行???
半數外銷耶~

納廠去俄國設廠
那照你這樣講
俄國人抵制納車好了
都是外國車

----------------

那您告訴我
納廠是本土產業
為何還是用客貨車的稅率逃稅?
與台本一個樣???
利潤也沒有與銷費者分享

也沒有全車系6SRS+VSA
還不是與其他日系車廠一個樣???
不是用愛國就可以無限上綱

現在的台灣汽車業
是那些公司在撐的
納廠佔多少???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machang wrote:
如果以長期來說
L應該會比T的貢獻度還要大喔
畢竟L所賺的錢除了給政府的稅以外
幾乎還是都給民間消費去了
而T除了給政府的稅以外
也有很多還要在給日本原廠
簡單的說100元L幾乎可以都用於台灣(恕刪)

L用的5速愛新變速箱,也會回饋一點給TOYOTA
不只L連VW也是
PS:愛新精機(AISIN)董事長:豐田幹司郎 .
自己生的小孩不如人,
就要整天責罵,
然後講別人家的小孩多好多棒?
你會這樣養小孩嗎?

納智捷也是、HTC也是,
怎樣都是MIT,
沒理由不挺~

就像你小孩,
怎樣都要讓他好好念書,
好好教育,
讓他成長茁壯,
就算他現在並不完美...
先別說L從飛羚101開始拿了多少國家利益優惠~
台灣國產車對台灣貢獻力太小~售價直逼國外T F H N車~台灣人真正無法享受國產
額外台灣車商只懂得中飽私囊~支持台灣公益活動如牙籤比鐵柱般的小
看看日本國片電視劇~常打的贊助廠商就知道台日廠商回饋社會
真的是小鳥比雞腿~~~千萬別說日本森永很大廠比的上鴻海或華碩嗎?~
但是人家回饋社會做的比台灣企業好~

而這些不光只有所有車商~電子產業也是
如當初政府開放西進而這些商人由政府法案獲利了
但是卻對台灣本土產業幫助比起他國更如皮毛

台灣產業應該多加限制不願意回饋台灣社會者應不得獲得
政府法案優惠~甚至有條件限制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