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智捷 2.0T 引擎


ur0720 wrote: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恕刪)

不用這麼生氣.那你就不要買納智捷的車不就好了.講那麼多或辯論那麼多?能改變什麼?

ur0720 wrote: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恕刪)

那你要不要順便比較,在大陸生產的日系車跟日本國內的售價?今天就算納智捷的車跟大陸一樣或是更便宜?我想你也不會買納智捷的車吧?還有一個重點:外國車廠都是幾十年的甚至百年.當初也是辛苦耕耘才有現在的成績.他們是世界各地都有設廠銷售.產量一年都是幾百萬輛.模具和產品開發成本很快就回收了.當然有很大的降價空間.納智捷的車目前只有在台灣和大陸有設廠銷售.一年的銷售不過幾萬輛.可能成本都還沒回收.當然就沒有降價的空間.汽車是很複雜的行業.不是我們用嘴巴說說那麼簡單.
U6車主 wrote:
那你要不要順便比較,在大陸生產的日系車跟日本國內的售價?今天就算納智捷的車跟大陸一樣或是更便宜?我想你也不會買納智捷的車吧?還有一個重點:外國車廠都是幾十年的甚至百年.當初也是辛苦耕耘才有現在的成績.他們是世界各地都有設廠銷售.產量一年都是幾百萬輛.模具和產品開發成本很快就回收了.當然有很大的降價空間.納智捷的車目前只有在台灣和大陸有設廠銷售.一年的銷售不過幾萬輛.可能成本都還沒回收.當然就沒有降價的空間.汽車是很複雜的行業.不是我們用嘴巴說說那麼簡單.

大陸日系車跟國產日系車
國產自有品牌車跟大陸台灣車系
這關係不一樣,前面講過了

如果今天嚴董沒有代理其他車系
只有納智捷
我想他會衝量,用低價全力下去衝,這樣買單的人就會多
量多才會降低成本,也就會有生機
但今天代理那麼多,低價衝量等於打擊其他代理的品牌
賺這個賠那個,所以綁手綁腳,所以成本才會回收難

Xperienced wrote:
呵呵呵,這中間是不是有甚麼誤會?...(恕刪)


你拿別人的最低輸出來比你的最高輸出?

呵呵呵,這中間是不是有甚麼誤會?

01forever wrote:
大陸日系車跟國產日系車
國產自有品牌車跟大陸台灣車系
這關係不一樣,前面講過了
如果今天嚴董沒有代理其他車系
只有納智捷
我想他會衝量,用低價全力下去衝,這樣買單的人就會多
量多才會降低成本,也就會有生機
但今天代理那麼多,低價衝量等於打擊其他代理的品牌
賺這個賠那個,所以綁手綁腳,所以成本才會回收難

胡說一通
如果這樣你那ix35的現代汽車--南陽有代理一堆汽車品牌嗎?
賣的比Luxgen還少你應該先叫南陽降價衝量吧!

自爽無價 wrote:
你拿別人的最低輸出來比你的最高輸出?...(恕刪)

納智捷的市售車釋放的可是最低輸出哦!

01forever wrote:
大陸日系車跟國產日...(恕刪)

你以為裕隆銷售日產和三菱的車.裕隆可以自己訂銷售的價錢嗎?沒有日產和三菱同意.你想都別想.
"只是,長期以來,在許多消費者心中,根本不知道有「貨物稅」的存在。當許多民眾了解到國外車價低於國內時,便一味地指責國內車廠,「暴利」、「奸商」等情緒性字眼經常脫口而出。這是典型的「看到黑影就開槍」,實在不是理性的行為。在車價形成的過程當中,各項稅賦才是造成車價水漲船高的主因,而比重最大的,是貨物稅。

而貨物稅採用差別稅率的設計,也同樣引導了國內車市的生態。目前的小客車貨物稅稅率,2,000 c.c.以下為25%,2,001 c.c.以上為35%;2007年以後,2,001 c.c.以上的稅率調降為30%。由於這項差別稅率的緣故,造成許多國外以2.4升為主的車款如Honda Accord、Toyota Camry等,引進台灣國產化之後,由於稅賦造成的成本差異,變成了以2.0升做為販賣的主力。這種現象,自然是貨物稅率造成的政策引導效果所致。許多消費者也常常以此指責車廠,認為有「視台灣消費者為二等消費公民」之嫌。這些指責,在我看來都有失偏頗,並不理性。

因此,消費者應該了解車價形成的來龍去脈後,再下定論。這樣,才不會抓錯了「兇手」。"

撰文│Bob
點閱數:158,668 次
2006/11/13
u6的2.0渦輪 191匹, crv新款 好像1.5可榨出190匹
引擎是真的有落差 當然這樣也會影響油耗
但對比目前的crv自然進氣191匹 但要6000多轉
我還是不會選crv

所以我1年半前 從20年的honda車主, 變成honda跟luxgen雙車主
U6很好開 目前沒有妥善率的問題 快30000了 問題比我之前的accord還少
比其他國產車進步約2年的影音安全系統
果然在2年前批評甚多的電子花車, 目前的配備被所有的他牌國產車陸續接軌
影音系統我覺得頗穩定

也難怪在這樣的品牌爭議下, 還可以有一直不錯的銷售量
同樣的車款 換了logo絕對賣更多



ur0720 wrote:
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恕刪)

下定論之前要先做功課.引用U-CAR Bob的文章如下:



"只是,長期以來,在許多消費者心中,根本不知道有「貨物稅」的存在。當許多民眾了解到國外車價低於國內時,便一味地指責國內車廠,「暴利」、「奸商」等情緒性字眼經常脫口而出。這是典型的「看到黑影就開槍」,實在不是理性的行為。在車價形成的過程當中,各項稅賦才是造成車價水漲船高的主因,而比重最大的,是貨物稅。

而貨物稅採用差別稅率的設計,也同樣引導了國內車市的生態。目前的小客車貨物稅稅率,2,000 c.c.以下為25%,2,001 c.c.以上為35%;2007年以後,2,001 c.c.以上的稅率調降為30%。由於這項差別稅率的緣故,造成許多國外以2.4升為主的車款如Honda Accord、Toyota Camry等,引進台灣國產化之後,由於稅賦造成的成本差異,變成了以2.0升做為販賣的主力。這種現象,自然是貨物稅率造成的政策引導效果所致。許多消費者也常常以此指責車廠,認為有「視台灣消費者為二等消費公民」之嫌。這些指責,在我看來都有失偏頗,並不理性。

因此,消費者應該了解車價形成的來龍去脈後,再下定論。這樣,才不會抓錯了「兇手」。"

撰文│Bob
點閱數:158,668 次
2006/11/13



撰文│Bob
點閱數:158,668 次
2006/11/13

U6車主 wrote:
下定論之前要先做功...(恕刪)



很多事確實不能只看表面啊!!

深層探究才能知道差異及原因,

像台灣的訂價購買後不需再加額外的購車稅,

但大陸就是要附加額外的購車稅等等,

本身配備內裝用材都不同,基礎點就不同了如何比較?

但就是有人看到這品牌就自動忽略查證

就像上面buy0802大說的有人就愛拿洋砲洋槍比較,

例如笑納智捷的引擎沒有缸內直噴,

但自己拿的是人家次世代的引擎來比較

酸我想大家都會,但要酸的有道理目前看來不容易......

重點本來就打死不買的人,解釋太多沒用還會被說葉佩雯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