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小多 wrote:
裕隆享有的優惠,福特六和、南陽實業、和泰汽車也都有。
況且裕隆初期快30年期間獲利最高的銷售端被國產汽車把持,
裕隆好多年只是像個加工廠,賺工錢過日子。
認同你說的!裕隆至今還是靠賺工錢過日子,完全沒有決心要壯士斷腕的做屬於自己的品牌。
怕得罪日產汽車、三菱汽車、對岸盟友於是都選擇在夾縫中擠,這種路是能走多遠。
納智傑、華創相繼整頓財務狀況的同時,裕隆還擴大代工事業,同質性的代工事業愈大,前途茫茫。
韓國早期汽車工業首輛汽車生產的可是日產汽車,接著豐田汽車、馬自達...等日系品牌,甚至也有福特、通用。後來韓國才逐漸認為沒有品牌是很難壯盛,於是才陸續頒布相關汽車產業法條,開放國內成立汽車公司並且逐步放寬限制,並不是政府都很保護國內產業,現代集團當初是靠整併資源、砸資金挖角技術人才與行銷策略(獲利放遠)爬起來的,所以說現代汽車是透過政府保護起來的不是很正確的。許多企業都開始在組團(執行資源整合共享),近十年NBA也很流行整合超級球星奪冠,資源整合已經是趨勢,但是前提是願意拿出銀彈來投資接受高風險。反觀,裕隆底下的納智傑的(技術)資源是可以被兜售的(華創被鴻海併購),如今整個資源極可能被別人端去使用反過來製造同質性產品打納智傑,真的很有事!
最後就算納智傑做不起來也不意外,因為集團的資源永遠都是分散的,或許集團始終認為穩穩地賺幾毛工錢與拿銷售分紅(代理)的風險最低的,這樣有錯嗎?其實沒有錯,人之常情。品牌這件事,聽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