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國會比台灣更早研製出汽車??

就在下曾是機械從業人員

從高級鋼如高鉻鉬鋼、粉末冶鍊技術我們這方面比韓國好
就加工制程中的熱處理,我們比韓國先進
尤其是在光電制程中佔關鍵因素的高拋光加工能力,我們比韓國高出半個世代,在亞洲僅次日本
高拋光技術可以運用在極高階的通訊器材,如神盾艦上主動相位雷達的極關鍵零組件"鉮元件"上
從重工業到精密機械業,台灣品質在國際評價上向來高過韓國


ps.現在重工業不是廠大不大的問題,而是在材質和大型加工上精密的問題
中鋼連潛艦大部份的鋼材都能生產,也能精密加工到送至中船組合(除了推進器鋼具外)
就這方面的龍門CNC,台灣技術又僅次於日本而已


我很難過的說,如果,美國願授權技術,我們也可以代工出一艘神盾艦
品質也會比韓國來得好一些,尤其是電子、光電、精密機械運用的技術方面
台灣=代工

而這個原因,就出於政府並沒有長遠的計劃扶植一個系統商

韓國政府扶植起來的現代、大宇、三星等等,其實就是系統商
系統商不僅整合了國內的產業,還把國外領先的產業也整合進來
其實韓國的進步,台灣國內的高技術產業也貢獻良多

不過,系統商要背負著品牌、財務、呆帳的重擔
也會失去代工機會
oeda6565 wrote:
就在下曾是機械從業人...(恕刪)


說得真好.......真的不能再同意你了
就在下的產業別來說
Apple 的手機內部元件是台灣生產,大陸組裝的
汽車的零組件台灣都生產的出來,只差ECU供油程式還需外購

只差是誰來告訴我們如何完成iphone
誰來告訴我們如何完成一部車

只是一些只會上網路的小朋友
是指揮不動工程師們的
臺灣在重工業方面與韓國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2001年的時候韓國就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韓國現代汽車是世界第五大汽車集團,韓國三星集團已經超過了日本索尼。

這些企業的競爭力可不是靠簡簡單單的“系統組裝”就能實現的哦,而且說到“系統”這才是工業發展中最高端的層級,只有在工業技術、企業管理、成本控制等等精益管理達到相當高的程度后,才能做得很好。否則“系統”中出現任何一點問題,都能拖垮整個項目。

只有正視對手,才能發現差距,盲目鄙視韓國,并不能讓臺灣更進步。



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船用螺旋槳,由韓國現代重工制造,直徑達9.1米,重達106.3噸,用於7800 標箱的集裝箱船。需要用世界最大的高精度車床進行加工,臺灣能造否?


韓國三星重工建造的4艘世界最大的26.6萬立方米LNG天然液化氣船,總價高達11億美元。
LNG船與豪華郵輪并成為世界民用造船工業中難度最高的項目。韓國在LNG造船領域居世界首位。

http://img.blshe.com/resserver.php?blogId=2637&resource=L1230588.jpg
韓國現代重工蔚山造船廠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造船廠,共有10個船塢,年造船120艘,價值超過220億美元,配備有世界最大的1600噸龍門吊。


韓國現代重工為阿聯酋石油公司建造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價值16億美元。

2009年7月,韓國三星宣布接獲殼牌石油公司10艘LNG-FPSO海上天然氣石油儲運船的訂單,單艘造價高達50億美元,總價值超過500億美元。每艘船長達456米,寬74米,高100米,可存儲45萬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這是目前世界民用造船工業最大一筆訂單。


韓國STX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大的船用曲軸,長25米,重達375噸,將用于世界最大的船用發動機中。大型船用曲軸加工難度極高,涉及到鋼鐵冶煉、鍛鑄、高精度數控機床等多種技術難點,全世界僅有少數幾個國家能生產。

oeda6565 wrote:
就在下曾是機械從業人...(恕刪)


你還在加工 代工啊
就算你代工到世界第一也沒用
只是設備生產國不願跟你搶而已 因為不划算
因為關鍵設備都不是自己的
還不如讓你繼續中毒 買他們的設備 單單設備維護 一年就有多少
單單設備折舊一年就有多少

你得努力代工多少才能賺到一台設備
萬一景氣變差 這些設備又變廢物

台灣真是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給你第一名 還不幫人代工的份
其實最重要的不在於工業發達或是民族心強....而是韓國使用的政策...他的政策是進口車有限量的進口...而且進口的稅金也都很重...在這種方式下...你只能轉眼去選擇自己國產品牌...最近2-3年才正式對外開放大輛進口車進口以及進口商進駐....所以老實說是政策上的一些問題...反觀台灣是何時開放進口車大量進口呢??答案是絕對比韓國早多了...至於多多少...這就請以下的各位大大回覆囉...重點在於台灣政府不想當第二個滿清政府....(搞閉關)
其實學國外技術我們也是有...只是我們只學到人家國外的機車製造技術....汽車目前就只能看裕隆要怎麼消費出自我品牌...技術我們是有,但是我們很多企業不敢踏出自我...目前踏出代工,創出自我的ACER,ASUS,MAXXIS....等
也只是少數...
我要提議一個看法
就是真正的自行研製,應該要是從零整個自行開發
而不是還有一輛參考車款在那邊借用它的機械配置,那都是學習階段

以這樣來說的話,小馬轎車就並不是韓國自行研製
網路上有傳當時 British Leyland (從世界第五大車廠垮到政府救濟再整個消失掉) 的一位前高層
把 Morris Marina 這款顧人怨的英國車設計帶到韓國去
就變成了小馬的基礎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rris_Marina#Post-demise
80年代的Stellar 也是以當時現代生產過的福特Cortina為基礎

韓國人真正脫離合作廠商的機械設計風格
走上自己開發整個平台,從零開發車款
應該是2000年前後才真正發生的
現代有很長時間一直延用三菱的設計當基礎
大宇禮聘國外顧問,開發模組式引擎那也是90年代中後期的事情吧
當然沒有前面累積幾十年,也不會有後面
但是真正要講自行研發這四個字,我認為標準可以嚴一點

所以你拿這個時機點跟Luxgen比的話,就不會這麼難受了
因為兩邊沒差那麼多,並不是一個30幾年的差距
印象中飛羚也用了一部分Bluebird的基礎
那Luxgen是不是百分之百裕隆original,我目前假設是
不過各位大大應該比我消息更靈通

我覺得韓國人真正厲害的是
90年代後期還在用日本人的車身,以為改個車頭就完事
到了2000年後卻一直踏上獨力打造的路線
而且一直以國際水準當目標去做自己的設計開發
台灣前幾年都還只會叫囂說"啊美國賣的某款頭又大都採用我們修改的車頭設計"
這樣到底是不是呢,還是像以前唱片公司一樣公開說謊,把翻唱說成合作

至於韓國人為何這麼好辦事,只有一個答案,人家錢多
不管是政府給錢,還是財團自己錢多
做事氣勢要大,錢是少不了的
台灣人也應該自己省思一下,其實自己不是沒有能力
但是不是心理覺得"幹嘛活得這麼累,誰開發的有什麼差,爭個名卻沒有實惠又何必"
所以就比較不會選擇去開創這種事業
如果是自己選擇這條路的話,是否就不要再去計較,說什麼沒有國人自己的產業了呢
airjim wrote:
迷思吧 大陸消費者理...(恕刪)

老實說三菱的引擎??這也是三菱自己在還債務吧...當初搞了幾齣汽車嚴重事故,也是自己車廠的驕傲自大...不然怎麼要用很多方式來還債呢??如果沒爆發這些事情...他一樣會賣引擎,但是價格一定很高....
sleazeball wrote:
我要提議一個看法就是...(恕刪)


錯了
台灣錯過最佳發展期 也就是盜版(山寨)期
有過這一段 你才會有新的思路 敢拼敢博的經驗
為何ACER 會浴火重生 就是如此
為何南韓會浴火重生就是如此
至於10年前 裕隆浴火重生....... 那笑話啦

台灣車廠已經習慣拿別人的東西來做了
反正穩穩賺就可以
何況很多事情 不是老闆說了算
下面的人也已經安逸習慣
要他去拼 前途未卜 很難啦
經驗 心態問題很重要
不到死亡關頭 是不會改變的
裕隆現在就飾演這齣

可惜時不我與
花300億搞臺車 還不如去買個歐洲車廠比較快 而且還剩很多
廠牌 技術都有了 然後再慢慢玩
嚴董想法果然不一樣
kch008 wrote:
錯了台灣錯過最佳發展...(恕刪)


你以為 買個虧損的品牌回來 就能發展的起來哦
LUXGEN的CEO給你當好了


當年BENQ 為了進軍手機
買下西門子
跌的多慘 去查查吧
kch008 wrote:
錯了台灣錯過最佳發展...(恕刪)


恩,這麼厲害luxgen應該請你來當ceo

嘴砲隨便打就無敵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