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完全能理解樓主,支持國產,卻遇上過保維修的不爽
我的MPV修的換的,應該比版上很多人還更多更誇張
我想主要就是那個"支持國產"的心作祟吧
我支持你,你就不可以背棄我~
事實上買車就是一種消費行為,照條約來
買了雙B,其實BMW妥善率也是不怎樣,但是車主就比較沒有那種"被背棄"的情緒反應
我想這是台灣自創品牌的,必須背負的"無奈責任"吧
2. 大家都會戲稱,福特 "活的精采,修的痛快"
買了Ford,開始你懂車的路程
事實上我也覺得是這樣,開過兩台福特,真的都有 "這種東西怎麼有辦法一直壞"的心情
同時在開的camry就怎樣都不用擔心,真的很神奇。
但也是經過福特的洗禮,我比較能理解MPV一些零件,損壞,招回,的理由
不會無限上綱,要求,我有保養,零件就不能壞。
3. 以管窺天,自以為是,是我自己以前的寫照,也分享給現在的一些新網友
我們不理解零件的作動原理,不了解,所有運作都沒有完美,
只是造車的人,幫我們設計規劃在一個常規的使用狀態,可以儘量完成任務
我在說方向機的原理,為何不要打死,請不懂的人去Google一下,網路世代很方便
同樣的
熄火時 只有一次踩剎車的機會
引擎轉速不穩,可以只是一個小橡皮漏氣破裂就造成
怠速抖動,只要換掉所謂的引擎腳,其實也就只是兩三塊橡皮緩衝墊,每一塊花費幾百塊到一兩千
以車子這樣總價高的設備, 這些國產車的零件其實都很實惠了
零件都有良率問題,都有老化問題,不可能有完美的車
也請抱持著,除了正常保養,準備一個預備金,例如5-10萬,來當作買國產車維修的零件費用
在這範圍內,是我願意為支持國產,而多準備的"誠意"
我要說: 跟當初馬英九發消費卷一樣
還是國產,國內經濟流動,養活國內家庭的那套理論
消費卷當時,乘數效應很差,因為馬英九不敢限定,只能買國貨,或導向某些政策推動的產業。
同理回到 買進口車, 跟買國產自製率高的車,對"自己"的幫助。
對,你花出去的錢,有台灣人賺到,然後他會在消費在台灣,最後那些錢會回到你手裡。
4. 國內駕照發放浮濫,普遍無機械常識,或緊急狀態的應變教學。
文章太長了,先不說了,老人廢話多,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