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5+2人座賞車,第二、三排空間比較

TGCG wrote:
Mobile0101(恕刪)

你這種需求不是看5+2車型,而是要看正七人座,然後不要看納智捷的車,去看其他品牌的車吧!不過看你回文有一半都在納智捷,而且言談之中還覺得納智捷車質感很好,只能說神仙難救。不知道多少人從納粉變成納黑,就還是有人要跳進去納智捷裡面,到底是天真還是有M屬性呢?
為何不看七人座MPV?

納智捷M7 Turbo Ecohyper就很適合你的需求
謝謝樓上各位大大的回覆,去試乘時會請業代順便安排M7的
對於七人座沒有特別討論,原因是5+2真的是偶爾需求
平時多還是5人的情況,所以當初在看車時沒有特別設定七人座目標

至於幾位討論ARD的大大
沒幾分鐘就頭暈可能有失公平
我是無法在行駛時使用手機的人,原因是會頭暈
但在車展時看ARD,覺得還好沒有問題
或許是個人體質的不同,我也不好評論就是

至於第三排乘坐感受,謝謝大大提醒
之後會找兒子一起去試乘,請他坐坐看是否會有一些彈跳或者是不舒服的感受
無論如何都還是以未來最有可能的乘客為主
以車長相對於車室空間運用部份, 感覺 Honda Odyssey還要好些

若堅持要納智捷,建議M7,一部安全也夠成熟的車
TGCG wrote:
如果有預算Alphard...(恕刪)
TGCG wrote:
至於第三排乘坐感受
(恕刪)


轎車的第一排與第二排
都是在前懸吊與後懸吊之間
只有第三排是在後懸吊的後面
想像一下翹翹板坐在尾端的感覺
再加上我前面提到的
扭力樑天生無法克服的左右互頂
就知道乘坐的感受了

還有一點是
我之所以把5+2的轎車換成正7人座
雖然我那部5+2有被追撞過
後廂還是完好的但是
但是我還是不放心讓我的小孩
坐在第三排座椅離後門玻璃那麼近
當時我那部5+2
記得後頭枕離玻璃至少40cm
我看URX及其他5+2
後枕離玻璃大概只有20cm
這樣的距離我是不會讓家人坐著上高速公路的
回覆一下樓主 也可以考慮VW Touran 後兩排空間都堪用 缺點是 七人滿座時行李空間小 供您參考

edc218 wrote:
轎車的第一排與第二排(恕刪)

扭力樑無法克服左右互頂
這跟乘座舒適性
有什麼關係?
你以爲像是休旅或轎車那種扭力樑和貨車相同?
——相反的扭力樑乘座舒適性比較好吧。
像是很具多連桿的車,遇坑洞很多乘坐起來都是很晃跳的,還比較容易暈車。

後懸吊像是多連桿,他僅在於激烈操駕過彎能呈現出抓地力優點而已。
其餘在一般道路,是感覺不出來的。
糾正你。
我有說錯,也麻煩糾正我喔!
我與惡的距離 wrote:

扭力樑無法克服左右互頂
這跟乘座舒適性
有什麼關係?大笑
你以爲像是休旅或轎車那種扭力樑和貨車相同?
——相反的扭力樑乘座舒適性比較好吧。
像是很具多連桿的車,遇坑洞很多乘坐起來都是很晃跳的,還比較容易暈車。翻桌

後懸吊像是多連桿,他僅在於激烈操駕過彎能呈現出抓地力優點而已。
其餘在一般道路,是感覺不出來的。
糾正你。
我有說錯,也麻煩糾正我喔!(恕刪)


那你能不能解釋一下為何豪華車沒有用扭力樑的?

坐過一次U6的後座,整個屁股一路被拍不停,明明快速道路上又沒坑洞.

言歸主題,5+2的車就只有難坐跟很難坐的差別而已,家裏真的人多就找正7人座的吧!
車子軸距不夠,光加長車尾長度和空間,第三排空間大也沒用,坐起來會巓得要死.
唯有那些眼裡只有撈錢的業代才會昧著良心吹噓自己車廠車子
ericlee_2001 wrote:
那你能不能解釋一下為(恕刪)

懸吊系統只是特性而已
高級車懸吊系統有辦法就是做到軟Q硬度適中,還有在激烈過彎操駕抓地力比較好而已。
扭力樑中間就是一隻橫桿上左右加彈簧,不像多連桿是個別,彈簧的選擇,磅度是否適中,對扭力樑的車就很重要,但他一個好處就是不會隨坑洞起舞,簡單的解釋,這樣,了解嗎?
不多說 那你去看Audi A系列的車不是也都突出來的 而且很多家車廠都在仿
pmet wrote:
所以小弟才要提出來魔...(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