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十月 wrote:
"市場太小"!?笑死人,都什麼時代了還有這種看法,那台灣的"筆記雙雄"不就早倒了嗎?,現在講的都是全球市場,誰還在那裡牽拖國內規模!真是!難怪政府+全民保護了他們家幾十年還是扶不起的阿斗,現在連祖傳"裕隆汽車"的商標都不要了,真可憐!(看看人家"梅塞迪"的名子用了多久,這個名子就比"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股份公司"炫嗎?)虧嚴董還在開"梅巴赫"........可憐!可憐!...(恕刪)
筆記雙雄,只有acer在國際算是雄,ASUS還算小角,
acer之所以可以在國際變成雄,是因acer主打歐洲市場,在美國acer也雄不起來!
歐洲是眾多國家組成的,就比較沒有保護主義。
Benz在德國是雄,但在美國也雄不起來! 車是賣得貴啦!但賣得不多!
VW在德國是平價車的雄,但在美國還是雄不起來! 賣得比美國的韓國車要少得多!
韓國車之所以可以在美國壯大,是因為南韓有美國的駐軍,算是美國主權的延伸,
在上次的亞洲金融風暴韓國車廠快掛點時,要國際貨幣基金援助,
美國才會讓韓國車在美國本土較容易銷售。同樣的,日本也有美國的駐軍。
只因為每個國家對汽車工業都有保護主義。即使美國也不例外。
如果台灣有中共的駐軍,台灣自創汽車品牌在大陸絕對會好賣多了!
如果台灣有美國的駐軍,台灣自創汽車品牌在美國也不難賣! 就看你對主權的尊嚴值多少錢?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kch008 wrote:
錯了
台灣錯過最佳發展期 也就是盜版(山寨)期
大陸很多人還在邊山寨邊做自己的東西
或者前五年山寨,這五年就轉往自己的東西
裕隆這個時機來做並沒有錯過什麼
kch008 wrote:
為何ACER 會浴火重生 就是如此
ACER還不是靠低價格打天下,margin只有別人的一半,有什麼好的?
難保不會哪一天又要沉下去
跟華航長榮一樣,其實以自身條件大可不必這樣
但是基於心態,都自動選擇用價錢當作自己最大的賣點
kch008 wrote:
花300億搞臺車 還不如去買個歐洲車廠比較快 而且還剩很多
廠牌 技術都有了 然後再慢慢玩
應該是上海汽車跟南京汽車吧?
分別花錢拆了 MG Rover 的智慧財產權
然後上汽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權利使用Rover品牌
只好自己從頭創一個榮威,海外計畫整個打爛掉
上汽得到Rover幾乎開發完成但沒有推出的RDX60車款,還算是花錢有買到東西
而南京雖然獲得MG這個牌子,實際上也端不出技術出來
還是外國人賣了15年的舊車繼續賣,真的有比較划算嗎
這樣的東西端出來,在大陸國內面對一線車廠的競爭力
真的有比自己亂搞一個平台好嗎
更錯過了 山寨期間 的"獨立拼搏"精神
因為他已經被套上一個重重的枷鎖 反正穩穩代工就有的賺
其設計思路也不會偏離nissan太多
更何況 投資那麼多 獲利靠nissan nissan會放你單飛嗎 成為敵人嗎 當然是不可能
只要nissan 拉拉韁繩 你還是得乖乖跟著走
你無法評估跟nissan對幹的損失 你下面的人更無此認知 要拿未來去賭
上汽跟ROVER的併購案 總共花1億美金左右 但得到完整的技術 & 生產設備技術
歐美當然不會賣最新的給你 想進步自食其力 基礎就得一步一步打起
1億美金就能拿到技術 真的很便宜
總比有人說花了300億便宜多啦
有這基礎平台 再慢慢改進即可 尤其是底盤 & 生產設備
假設板上的鄉民準備要買車
而預算足夠買國產車的任一種車款(如Toyo,Hond,Mazd,Mitsubi,Ford,Nissa....等等台灣組裝品牌)
不知會有多少鄉民們會因為支持像LUXGEN完全台灣研發製造的車種
我相信不超過1成會因為支持自有品牌進而購買的(如果超過8成大概其他品牌的版應該會關了吧)
這就是台灣的多元化價值
所以大家吵了那麼久根本沒意義
我只能說
不論韓國怎強怎厲害
小弟只秉持一個原則
只要還有所選擇性
絕對不選韓國品牌的任何商品
原因只有一個
因為韓國在電子科技產業對台灣是一大威脅
連台灣人都不支持自己的產品
別說汽車工業了
到時連電子產業都跟不上南韓
LUXGEN的第一款車就能夠有如此表現
身為台灣人應該感到驕傲(起碼不是黨拱阿車)
而不是去爭論南韓如何領先台灣
如果LUXGEN第一款車的表現還得不到台灣人的掌聲
甚至只有噓聲
我想台灣不太可能再有本土的汽車品牌了
PS:一堆鄉民努力的在罵裕隆如何不爭氣
怎不見有人點出其他台灣車廠為何不跟進
也來自行研發
在歷經飛羚的失敗
裕隆願意在站起來(不論是放眼對岸或是全球)
起碼是另一個起步
別吝色多給點掌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