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野和敏先生對Luxgen新車品質堅持的不妥協,新車上市變保守。

shizukaman wrote:
不管它之前花了多少...(恕刪)


其實你沒看懂我要說的重點

重點在於TSMC MTK這個等級的公司

他們在人才培育 人才待遇 產學合作方面的"作法"

根本不是裕隆可以比的


你說也許有一天TSMC和MTK也許也會殞落 我同意 畢竟大環境變化很快 沒有人說得準

但是有一點是永遠不會變的

要做研發需要技術 技術需要人才

而台灣最優秀的那群人 似乎很少數志向在汽車產業的


並不是有公司願意發展品牌就該支持

台灣到底適不適合發展汽車品牌 是個問號 裕隆是不是一家扶的起的公司 照歷史看並不是

值不值得支持要看的是公司的做法 而不是看它是不是台灣的唯一
會覺得水野桑一來就能改變公司生態的,可能第一天出社會
你看鐵腕蔡力行到中華電有什麼作為?為什麼?因為老屁股和工會很強大
軍官到新的基地還不是被老士官飆好玩的!

可別小看了公司內的老屁股勢力,可不是新人高官就能治得了的
handup wrote:
會覺得水野桑一來就...(恕刪)


要挖就挖整個團隊 只挖一個長官過來成效有限

這個在科技業早已經得到印證

所以我才說裕隆要搞研發還太嫩了
litchou wrote:
其實你沒看懂我要說的...(恕刪)


從你的迴文間,只感覺你對這家企業的不認同,
所以不管他發展什麼你都看衰的心態
台灣是不是可以發展汽車品牌,不是你說了算
還是說你有本事,可以帶領台灣走向新的未來

今天即使納廠放棄了,我也不會事後諸葛的說裕隆怎麼怎麼樣
也就是台灣國力弱的一另一個證明而已
今天即使不是裕隆,是任何的台灣企業願意這樣去發展
我也報著同樣支持的心態,
但是對你來說是否是台灣除了裕隆外
任何一家公司願意發展汽車品牌的話你都支持。
過去裕隆的失敗雖然也有被日產暗算的因素在內,當然也是自己不太爭氣。
(小時候家裡依序買過裕隆旅行車、飛羚101、尖兵,很有回憶,但品質真的不怎樣)

但是,今日的嚴董,明明是個光靠代工日產、三菱就能舒舒服服當個公子哥穩賺不賠,
為何人家偏要賭身家的去幹自有品牌這條不歸路?


通常來說,現在批luxgen關於安全配備之類的算比較客觀,因為那些本來就是該給的。
只是網路上批評裕隆的多半就是著力於以前被保護很久沒長進所以ooxx然後拼命罵,
換作是各位,有著可以穩定幾乎一輩子過很爽的代工事業賺錢,你願意賭身家賭破產的去搞品牌嗎?

看這些人罵,感覺好像就是失敗過你就不能重新來,要一輩子當縮頭烏龜。
你想重新振作就是:「你以前失敗過,你以為你還行嗎?」


這實在是不太健康的思想狀態~
塔綠斑網軍頭子已成淡水河浮屍,各位綠網軍繼續助紂為虐不怕成下一位?

RR wrote:
過去裕隆的失敗雖然...(恕刪)


認同,說保護,看看其它廠那個不是穩穩賺吃香喝辣,有那一個願意搞研發、創新、自有品牌?
chihung1105 wrote:
認同,說保護,看看其它廠那個不是穩穩賺吃香喝辣,有那一個願意搞研發、創新、自有品牌?...

有啊! 國瑞汽車不也很爭氣的在今夜發表了台灣特有種 Corolla X ~

shizukaman wrote:
從你的迴文間,只感覺你對這家企業的不認同,
所以不管他發展什麼你都看衰的心態
台灣是不是可以發展汽車品牌,不是你說了算
還是說你有本事,可以帶領台灣走向新的未來

今天即使納廠放棄了,我也不會事後諸葛的說裕隆怎麼怎麼樣
也就是台灣國力弱的一另一個證明而已
今天即使不是裕隆,是任何的台灣企業願意這樣去發展
我也報著同樣支持的心態,
但是對你來說是否是台灣除了裕隆外
任何一家公司願意發展汽車品牌的話你都支持。
謝謝shizukaman大大一直有感而發的回文,我衷心希望台灣汽車自有品牌能在世界佔有一角,而不是只作代工。

hcpine76 wrote:
今天即使納廠放棄了,我也不會事後諸葛的說裕隆怎麼怎麼樣
也就是台灣國力弱的一另一個證明而已
今天即使不是裕隆,是任何的台灣企業願意這樣去發展
我也報著同樣支持的心態,
但是對你來說是否是台灣除了裕隆外
任何一家公司願意發展汽車品牌的話你都支持。
謝謝shizukaman大大一直有感而發的回文,我衷心希望台灣汽車自有品牌能在世界佔有一角,而不是只作代工。
.(恕刪)


看到這邊也忍不住要回文了

剛好日前看到天下雜誌去年報導以色列的影片,其中提到以色列有8百萬人口,也就有8百萬個總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看似一盤散沙,對外卻是一個超團結的競爭實體,當今台灣,欠缺的就是這股力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xbMF9lgZo

許多方面來說,納智捷可能不是最好,被眾多車主責難也是應該,相較於其他也是被台灣政府所保護的國產車廠來說,願意勇敢站起來不怕失敗的勇氣實在不簡單,更何況看到他們每款產品之間大幅的進步,真是更不容易,相信台灣眾車廠們若能槍口一致對外,會是讓台灣進步的強大動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