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汽車製造在全球價值鏈中的研發與生產價值

裕隆汽車副總經理姚振祥指出,汽車產業若找不到更強的競爭力,對台灣經濟發展勢必會有負面影響。

不管是製造或銷售,汽車業在各國的產業發展策略中,都是不可忽視的角色。裕隆汽車副總經理姚振祥指出,位居世界經濟領導地位的國家,其汽車生產台數的排名也多半較為超前,例如金磚4國中的巴西、印度、俄羅斯與中國,近幾年來的汽車產量明顯上升,證明各國經濟成長與汽車銷售息息相關。

從台灣的汽車市場狀況,也可看出台灣近幾年來的經濟發展,尤其從2006年起,汽車市場就急速惡化,3年內衰退超過50%,衰退速度與幅度之大,為歷年罕見,尤其在2008年受到金融海嘯影響,衰退狀況更是驚人。姚振祥認為,即使汽車市場開始回春,未來頂多只能回到每年銷售40萬台的市場規模。


裕隆汽車副總經理姚振祥。

這對台灣的產業發展而言,絕非好消息,因為台灣汽車產業2008年整體產值(含零件業)約新台幣3,000億元,其中整車為1,000億元,零件2,000億元,佔整體製造業產值約2.4%,且相關企業家數(含整車、零件)多達2,500家,就業人數約8萬人,若含銷售服務人員,總數可達30萬人,汽車產業若找不到更強的競爭力,對台灣經濟發展勢必會有負面影響。

姚振祥指出,其實從1輛車的誕生過程,就可看出台灣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一般而言,1輛汽車從研發到製造,投入成本至少要兩三百億,且至少需要40~48個月的時間,而產品生命週期平均卻只有8年,且只有前4年比較好賣,因此需要相當大的經濟規模才可攤提成本,產業也才能有效獲利。

而1輛車的生命週期,如果順利的話,應可創造2,000億元的營收,但姚振祥指出,汽車公司必須不斷推出新車,才能維持競爭力。但金融海嘯之後,汽車公司大砍研發費用,加上歐美CEO的任期並不長,對於推出新車的態度比較保守,除了金磚4國的市場外,未來6~8年很可能都看不到新車上市。

因此,若能在此時推出新車,確實可填補市場需求。但汽車研發不易,姚振祥表示,國際車廠研發人力動輒0.8萬~1萬人,而裕隆負責研發汽車的華創車電,目前研發人力僅750人,未來勢必得借重裕隆相關企業、法人學術機構,及IT股東,如宏達電、億光、益通光電、華晶科的協助。

IT股東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姚振祥指出,裕隆未來研發的新車定位,將以IT、自動化及人工智慧為主,例如每1輛車都有駕駛視覺死角,透過車側安全影像輔助系統(Side View)分布在車上的6個攝影機,就可讓駕駛完全掌握行駛狀況,這就是IT與汽車結合應用以強化競爭力的典型範例。

此外,能否解決污染問題,更是未來的新車研發方向。姚振祥強調,汽車產業還有沒有機會,要看電動車未來的發展,而且1輛電動車的電池300公斤,需要5,000個以上的Cell,相當於1,000部筆記型電腦的使用量,換句話說,只要10萬台電動車,就能達到全球筆記型電腦的使用量,而全球汽車市場是以幾千萬輛來計算,未來很可能因此帶動電池產業的發展。

電動車將大量使用IT技術進行控制,加上各國法令對汽車在環保技術方面的要求愈來愈嚴格,因此所有汽車廠未來勢必得投入Hybird等電動技術車輛的研發及生產,IT產業只要能掌握這股趨勢,未來發展的機會也相當更大。
你的分析與引用相當精闢,台灣設計的車不在中國賣,應該是無法達到規模經濟,無奈有些人就是要扯上兩岸對立或打著民族意識的大纛。


車廠要有獲利才能生存,這才是最根本的重點。


就像HTC CEO所說的:台灣要渺小的存在,還是要讓世界看見呢?
輛電動車的電池300公斤,需要5,000個以上的Cell,相當於1,000部筆記型電腦的使用量,換句話說,只要10萬台電動車,就能達到全球筆記型電腦的使用量,而全球汽車市場是以幾千萬輛來計算,未來很可能因此帶動電池產業的發展。
---------------------------------------------------------------------------------------------------------------
現在需要電池的產品太多了,並不是只有NB!電池技術一直想要突破,只是進度很慢,
這總經理會不會太臭美,以為靠電動車電池技術才能大舉突破?任何科技的引領帶頭
者八成都是軍事工業,我們周遭太多玩意都是來自軍事用途的改良,靠汽車工業別想
太多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