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進德國超跑的台灣零件王,全公司就只有一條KPI:員工月薪達8萬!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0821?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bw&utm_campaign=content
分享商周頭條,連結如上!
反差好大!
eugene23 wrote: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0821?utm_source=facebook.com&utm_medium=social&utm_content=bw&utm_campaign=content
分享商周頭條,連結如上!
反差好大!

納智捷KPI 22K?
未來戰士的宣言。
點進去看到下面網友回覆
alvinron wrote:
點進去看到下面網友回...(恕刪)


正常!
1.因為是台灣公司
2.回的人是台灣人
其實月薪8萬也沒什麼,很多人也是一個人做2個人工作,只是老闆忘記給2倍薪水了....
有時候缺人還忘記招募人來,只是忘記而已。
fly2fly wrote:
其實月薪8萬也沒什麼...(恕刪)

轉貼來這版的重點並非是那月薪8萬!
fly2fly wrote:
fly2fly 2019-12-01 10:00 5樓
其實月薪8萬也沒什麼,很多人也是一個人做2個人工作,只是老闆忘記給2倍薪水了....
有時候缺人還忘記招募人來,只是忘記而已。


太中肯
我很好奇會對這則新聞感興趣的人,有多少去瞭解過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

就我目前查到的結果,應該是做油封的,老闆爭產失敗的家族企業全興GSK是做各種汽車內裝塑膠件和開關的

不管全興還是全拓,都是台灣2500家汽車零部件廠之一,都是在國際上排不上名的小蝦米,全台灣2500家加起來的產值大概頂多排全球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第40名。

比產值排名更糟的是技術能力,台灣2500家供應商幾乎都是只做山寨(AM)或原廠認證(OES)零件,如果財訊報導為真,全拓做的應該是OEM,OEM供應商一般是2nd source,也就是上一層供應商為了省錢找便宜代工廠開發和ODM產品差不多的可替代品

台灣零組件業少數ODM的案例,通常是特種車輛或小市場/小車廠的專用零件,因為量太少大廠根本不接

真正的一流零組件廠,是能打進主流汽車的ODM供應鍊,也就是上一層客戶(Tier 1, Tier 2)開出性能指標和裝配規格,供應商自行設計結構、挑選材質、設計實驗。這就非常考驗供應商的全面技術能力和資本了,台灣的中小企業根本沒有實力應對。

我聽說啦,但是也很有可能(考慮到財力),納智捷根本沒有動力/傳動/底盤系的ODM零件,全部都是拿現貨市場已經開發好的零件配起來的,也就是說主流車廠是要供應商開發專用零件,納智捷是拿現有零件組成一部整車。前者可以最佳化,後者就只能妥協。這裡差一點那裡差一點,和國際一線車廠主流汽車的差距就根本不能看了。

現在汽車行業的研發投資愈來愈大,已經不是中小企業能玩得動的了,只能做量能有限的業務,更加做不大,可以預見台灣怎樣都走不出一間能排全世界前100大的汽車零組件業者
真的8萬?
加班有算還是分紅獎金有算, 或是平均值?
台灣老闆很聰明的, 躲提撥率, 健保, 勞保,所以拿薪水條來看吧
whitesox wrote:
我聽說啦,但是也很有可能(考慮到財力),納智捷根本沒有動力/傳動/底盤系的ODM零件,全部都是拿現貨市場已經開發好的零件配起來的,


不用你聽說
全世界都知道這貨是拼裝出來的

你這段不是廢話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