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新聞】鴻華納智捷合體/鴻華先進、納智捷傳拼合體2大集團老闆盤算曝光

鏡總的話也不是不對,只是兩家官方都還沒發重訊,好奇他們消息到底從哪來?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51112fin002
2025.11.12 10:00 臺北時間
鴻華納智捷合體/鴻華先進、納智捷傳拼合體 2大集團老闆盤算曝光
mm-logo
財經理財
鴻華先進、納智捷傳拼合體,2大集團老闆盤算曝光。(示意圖,本刊資料照)

文曹以斌

本週最震撼消息,莫過於裕隆集團旗下納智捷,將轉由鴻海與裕隆集團合資的鴻華先進進行垂直整合,重新打造一條龍的整車供應鏈。這也代表,國產自主品牌納智捷,也將從「裕隆」走向「鴻海與裕隆」共同擁有。究竟為何兩大集團老闆—劉揚偉與嚴陳莉蓮有何盤算呢?
靠著AI浪潮,讓鴻海股價一路飆漲,各界都忘了董事長劉揚偉對於電動車佈局始終並未停下腳步。11日晚間傳出鴻華先進將要買下裕隆旗下自主品牌納智捷的消息,也讓各界好奇,包括劉揚偉以及裕隆集團大家長嚴陳莉蓮究竟有何盤算。
據本刊調查,面對全球車市受到關稅戰影響,市場疲弱不堪,加上國產車受到自製率衝擊後,兩大家集團就各自在思考如何強化旗下電動車佈局的競爭力。包括鴻華先進在國際品牌客戶開發的牛步化,以及納智捷後續電動車種推出,都出現不少瓶頸。
尤其,外界都傳言納智捷將於今年底、明年初就要推出新一代休旅n5,但與負責研發的鴻華先進在車種接續上,始終沒談定細節,因此市場陸續傳出,納智捷可能延後推出的消息。「畢竟國內車市因雙稅問題被打趴,與其趕著出新車種,納智捷不如等市場好轉再推。」知情人士對本刊說。

但對於已經上市的鴻華先進而言,雖然已經取得包括日本三菱以及FUSO等客戶簽訂的合作計劃,甚至將於2026年在紐澳市場開賣Model B車款,但如果納智捷暫緩推出n5,等於就會出現長達至少一年以上的空窗期。「對積極擴張CDMS商業模式的鴻海集團來說,目前正在趕工興建高雄廠,如何打造一條從研發、製造,未來延伸到銷售、服務都涵蓋的一條龍整車驗證體系,就變得相對重要。」業內人士分析。
「與其兄弟登山(研發設計、品牌銷售服務)各自努力,還不如齊心合力把力量集中,劉董(劉揚偉)與嚴陳董(嚴陳莉蓮)日前拍板,就讓鴻華先進與納智捷合體,由兩大集團同時擁有股權的鴻華先進來主導,徹底解決過去兩大集團各自有利益考量,導致內耗成本太高的問題,一旦整合股權後,鴻華將一手掌握從研發到品牌營運的決策權,未來運作效率可望大幅提升。」該人士近一步說。
對於裕隆集團來說,接手以來就以「穩健務實」當成決策最高原則的嚴陳莉蓮,早就不斷對內強調,「企業經營要對股東與員工負責,而非僅追求面子。」
像是剛接手裕隆時,毅然決然與劉揚偉攜手,與鴻海合資鴻華先進解決華創的重大包袱,也讓納智捷品牌,從傳統油車品牌,轉生成為電動車品牌。先前防疫險風暴之際,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公司受到嚴重衝擊時,她也果斷與日方大股東東京海上共同增資並讓出經營權,讓公司在短期內重返獲利,新安東京今年獲利更創新高。「這次願意再度與劉董攜手,也可看出嚴陳莉蓮成功不必在我的心態。」知情人士說。
更新時間|2025.11.12 15:13 臺北時間
裕隆的研發真的很慢,推出的車款也很慢,種類也不多。
一下子要國產保時捷,一下子又要GTR之父來調教裕隆。
BigMac4Diet
策略沒啥不對,速度慢就執行力不到位,資源和資金都不行,自然快不起來。
*采昕* wrote:
裕隆的研發真的很慢,...(恕刪)


台灣車廠還是乖乖做代工比較簡單
然後每個中心廠在每年針對部品一直COSTDOWN增加毛利賺比較快
玉山併三商也是媒體先報
裕隆都2根漲停了
可信度一定很高
BlueSky5230
食鹽水疫苗也是漲停啊,最後結果是什麼。各自解讀囉!
不怎麼看 台灣市場很小
自主研發都是燒錢
如果是外銷 那就是非特陣營 就只能便宜治百病 外面市場可是很卷的
納智捷的問題出在很有話題性,很會做新聞

一下子跟哪個大師合作,一下子又要跟誰結盟,巴拉巴拉

可是最後推出市場的產品不太行

電車就不說了

油車全線都沒有完整level 2車道置中

人家有,你沒有,你賣個鳥
Y2K年,某塑膠創辦人已示範過 !!
也曾經發下豪語,雄心勃勃地要發展台灣人的汽車工業。

除非集(財)團能承受一段時間未能獲利, 衷心發展本土汽車工業。
BigMac4Diet
台塑重車經營得還可以.....
現在是裕隆急著要賣掉納智捷,但鴻華不想當冤大頭。

裕隆除了賣品牌跟通路,還要鴻華吃下一堆庫存車跟冗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