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一些文章,說G25的懸吊太軟,不適合殺彎。
我買了G25之後,也有這種感覺,四個輪子好像不是那麼踏實,取而代之是類似TOYOTA的舒適;若過彎太快,側傾還蠻明顯的,底盤功力不禁讓人打上問號!
從225/55/R17也可以知道端倪,的確是舒適取向。
今天晚上,在一個紅燈起步,我後方的車拉到右邊想超我的車,我從後視鏡看不出它是什麼車,但從燈光來看,應該是一台有改裝的舊車。
我的脾氣不太喜歡這樣讓人超車,畢竟才剛變綠燈,又不是我慢車擋道。
於是我也同步加速,而我聽後方引擎聲,對方也更踩油門。
馬上前方的路擴分成兩線,變成我在內線,他在外線,差不多平行在加速。
很不巧,接著又變成一個圓弧轉彎,因為是轉彎,所以在入彎前方一段路我就鬆開油門﹝時速約100﹞,準備踩剎車過彎。
但,這個時候對方卻沒有減速,他還繼續在加速。
我想,我在這個時候減速那就輸了,當時候並沒有考慮太週全,我決定再踩油門下去﹝但不敢踩深﹞,直到很逼近彎處我才放開油門,不過我心裡面也想:『完了,為了拼這一場,我的G25很可能會偏離軌跡…』
結局出乎我意料之外,接下來的過彎我的G25竟然完全照著我的方向盤指示,我感覺四個輪子抓地抓得很牢,像軌道車一樣過彎,取得了絕對領先的地位。
出了這個彎之後,到下一個紅燈,對方就放棄追逐了,他可能發現佔不了便宜;我也一直不知道他是什麼車子,因為他沒有辦法開到我前方。
我很訝異,我之前太小看G25了,它過彎雖然有一種『搖晃』的味道,讓人懷疑,可是它在軟中帶Q,我不太會形容,但懸吊的確是Q的,不是軟的。
我也很喜歡開Go-kart,房車底盤再怎麼改,也很難到Go-kart那種地步,不管怎麼殺彎,輪胎吱吱叫,都不會翻車,甩尾當成是手段、樂趣。
而回到房車,一般房車都沒有辦法這樣開,開了可是會翻車的,所以大家推崇BMW,因為BMW在這一塊做得比較好。
G25雖然被說不適合殺彎,不是個貼地高手,但是像我這種鄉下老實人,偶爾小腳一下闖過彎,還是有些許樂趣的,讚!
我之後想先升級『鍛造鋁圈』,台中的朋友還請介紹一下店家或價格喔!
cybermatrix wrote:
或許可以先換成扁平比...(恕刪)
我在考慮『鍛造鋁圈』的時候,
也有考慮把225/55/R17變成245/45/R18,
但這是用舒適度換操控性,我慢慢考慮。
Paat wrote:
小弟目前也開g......(恕刪)
目前BMW也是走向舒適的方向,
雖然大家都說想買BMW,
但是買BENZ的還是比較多,
所以BMW也開始做修正。
這一代3系列被反應底盤不如上一代,
舉320為例,原廠賣的是舒適型懸吊,
如果客戶想要操控,請再加錢選配『跑車化懸吊』或是『主動式懸吊』,
如果沒有選配,那麼,原廠給的並不是過去大家想像中的BMW底盤。
ariete wrote:
講這句話的都不懂車的...(恕刪)
玩命關頭六,雖然保羅沃克開的是GTR,
但是他片中還是講他的車是SKYLINE,
我就跟我的朋友說,說我那一台就是SKYLINE,哈哈!
mauricelu wrote:
嘿,ArcherJ
...(恕刪)
mauricelu兄,
G25側傾超過我的期待,
就是我以為它過彎會側傾一點點,但結果它過彎側傾不只一點點,
但是經過我多次過彎的經驗,特別是昨天晚上的經驗,
我有感受到它在側傾的時候仍有一股力量拉著它、安定它,
可能是避震器彈簧或者是防傾桿的作用,這我不懂,
但我發覺,其實它的過彎極限比我想像的大。
輪胎的部分,我跟輪圈一起,我再慢慢研究一下。
謝謝大家。
當時候我買ROGUE有一個原因,就是它配備了VDC動態穩定系統,萬一輪胎打滑,電腦會介入提供平衡。
我都跟朋友講VDC是一個好東西。
而我也一直嘗試在山路裡面把VDC給使用出來,但是怎麼使用呢?
就是盡量的跑,用高速過彎,只要輪胎負荷不了,發生了打滑,那麼VDC就會啟動。
但我不是專業賽車手,也不是專門玩車的,我只是一個對汽車有興趣的小老百姓,
所以我很努力地加速過彎,一次又一次,但可惜,VDC從來沒有因此啟動過‧‧‧
唯一一次啟動,是我不小心把前輪掉到水溝裡,後輪懸空,那時候我踩油門,終於看到VDC亮燈!
我後來的心得是,以我小老百姓的開車技術﹝膽小﹞,並沒有辦法逼出ROGUE的極限,
所以沒有機會使用到VDC。
我相信這道理對G25也是一樣的,沒有把G25逼到極限,就不能知道它有什麼功力。
或許專業賽車手坐上來兩三個彎就能逼出車子的極限,
但很多車主都跟我一樣,只是喜歡汽車的一般人而已,看到彎就會踩剎車,
套句其他版有人講的,對大部分的人『雙A臂』、『麥花臣』還有差嗎?
目前雙B每年都有舉辦『動態訓練營』,讓民眾參加體驗雙B的動態操控,
在大陸INFINITI也有辦這種活動,希望台灣將來也能舉辦,
不是讓我參加,而是讓還不了解INFINITI的人有機會體驗一下INFINITI的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