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1 wrote:
1.好像基隆地區多數人對於自身區域發展的認同與blue兄的認知相差甚大?為何?


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未必會有相同看法;以往基隆的法展以舊市區區塊回主,市區人口占有2/3,現在郊區(安樂、暖暖、七堵)人口約略都要過半了。

6161 wrote:
2.我查了一下,板橋搭乘捷運到市府站約20-25分鐘,為什麼會比從汐止到市府多一小時?


查資料請留意人家的註腳,再想想「列車靠泊時間算了沒有」?更重要的是自己實際去搭看看。

另外也澄清一下誤解,汐止到市府站騎二輪的話大略時間都在半小時內,而由板橋搭捷運到達同一地點時間概略會需要45分鐘時間,若再考慮由住家出門到達捷運站之時間,以一小時來估計應不算離譜,住板橋也不是人人都能步行五分鐘上捷運的。

6161 wrote:
3.長程客運站的有無查了一下,多以人口集中的區域為主,各縣市皆有,但是好像跟區域發展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很正向的相關,雖然也是加分啦,近10年都會發展應該是以捷運搭配公車系統作為發展的最佳搭配.


長期台灣島上的人們總以為市區內生活才比較便利,而現在在人口遷渡之際,有些想法該修正了。
您住過永和嗎?走在巷子裡您覺得很安全嗎?擠在滿是攤販的區域裡過日子和您說的北大您的取捨是何?
對我來說「生活機能與安全的平衡才是首選」。

6161 wrote:
4.許多基隆版的在地客抱怨都是區域規劃老舊與不良,道路狹小與山坡地開發不當,包含基隆近郊的區域如安樂區與暖暖等,與blue兄推崇的說法有壹定的差距,是否有誤會存在??


抱怨老舊與道路狹小主要以市區為主,郊區新房子其實不少的,路寬也算可以了。至於山坡地開發那就看人了,北大同樣是山坡地。

6161 wrote:
5.個人開車在新興重劃區與舊市區的經驗,確實明顯感受到近期的街廓規劃與公共空間安排是比早期開發的區域美觀且有質感,查了一下,低價與生活空間的寬闊確實在近5-6年間帶入了林口與三峽各超過了3萬人以上的居民移入,基隆.桃園.林口.三峽都算是低房價區,為何人流的方向與blue兄對於各區域的看法有明顯不同??


並無不同,就業取向的差別罷了。另外目前的實際形勢是「台北東側的白領人口比例較高」。但工作機會量大的永遠會是「藍領」。

補漏:
就業取向是選擇居所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台灣的文化現狀下。

而基隆地區之所以被遺忘其實很難排除「民調報告」、「統計評分」以及「居住經驗」;基隆人少(以相對於大環境論),並有相當比例人口對於政策面的輕忽有所不滿,因此常對基隆地區有負面的抨擊而欠缺理性的探究。再加上民間諺語,好比「基隆無城,吃飽就走」、「新竹風,基隆雨」等不能說完全錯誤,然實際上卻受限於有限的生活體驗經驗,約略無誤卻不精確。
被詛咒?
我只看到不少的在地基隆人,
在這個版不停的詛咒自己的家鄉。
哈哈哈 樓上大大 ....這兩年基隆有8000好野人流入天龍國耶...

這些"基隆本地人"....哪有辦法忍受....爛基隆竟然沒有續跌...

反而是新剛買的千萬豪宅面臨 "死亡交叉"....套牢斷頭的事實

地獄爬上地面的才叫..."人"...天堂掉下來的是叫...."天屎"

...嘻嘻嘻 打錯...是"天使"啦

貸款(融資)購屋 高風險....購屋人請小心謹慎

基隆不是被詛咒,只是人謀不臧,還有多數的基隆人不願改變,甘於落後,沒有聲音,當然不會被重視啊!!
ccw912 wrote:
基隆不是被詛咒,只是人謀不臧,還有多數的基隆人不願改變,甘於落後,沒有聲音,當然不會被重視啊!!


基隆近20年來可以炒作的 只有 "廟口"

結果呢 請移架 "景點" 版吧

叔叔 生於基隆 長於基隆 都逃離基隆了

不知道 還杵在那裡幹什麼





民國 80 年基隆 仁一路的一間透天店(厝) 1~3F 60P..(有土地歐)

可以買桃園南坎的 透天店(厝) 3間UP....(1~2.5 OR 1~3 80~90P)

現在 桃園南坎的 透天店(厝)一間可以買 仁一路的一間透天店(厝) 還找 2~3百萬
因為沒錢.又想圓一個 單車夢 專找別人剩餘零件.能用就用.能省就省.
那你多久搭一趟飛機出國呢?

哈哈,這好笑。。


真的是問的很讓人家想笑。。


今天的氣象報告,基隆降水率 100% ,台中 0%,別人大太陽,基隆下雨下到怕,下到發霉長香菇,如果你要來基隆,聽到該地在下雨,你還想去嗎?

不要再用基隆下雨不會缺水這種騙自己的理由,會缺水是水庫不夠大且夏季雨少.降水不均造成的.
氣候因素無法改變,基隆的執政者請生出在地的就業機會,
就可解決大部份的問題!
近日六堵的工業區就有某日資P社撤出,影響數百人.
我是基隆人,也因找不到比較好的就業機會,搬離基隆!
silentocean wrote:
  建議你針對基隆所...(恕刪)


本來我是不太願意回這一段的,但看看後面幾則仍舊不斷提著「房價、房價」與「失業、失業」的這些標題內容的評論,好吧不管得不得罪人,就事論事吧。如有得罪的就請自動無視吧。

對於居住安全與品質的定義:
在下的基本思維很簡單;當我牽著小小手在社區散步,我要的是一個遠離商業圈、工業區甚至任何不該出現在住家樓下的「啤酒屋」。我不願意家裡的老人、幼童在其生命中最脆弱的時段裡承受周遭為了「搶時間」、「應酬酒駕」所帶來的高風險。

都市化所該有的正向轉變:
1. 容積管制:這算是一個決策政府最低底限的作為,台北因資源優異,縱使管制嚴格仍舊持續有效的開發擴張。而身處台北週遭的鄰近衛星,若嚴加管制則商賈不來,毫無管制則「樓高萬丈,路似雞腸」,相比新北、桃園與基隆來看,合不合乎結果?

2. 區塊分工:分工所得的效應正向相關居家安全與品質的保障。回頭再看新北、桃園,市區裡工、商、住可有區隔?或許在多數台灣人眼中這是「刻苦精神」,然就我自己來說「沒必要拖著老人與小孩一起受罪」。

人多的地方開店容易,地價容易漲。可是回頭來想是否地價上漲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很多人說「基隆沒有百貨公司」,是呀。
可是我整櫃子百貨專櫃的衣服,那麼能不能說因為基隆沒有百貨就一定都是窮人?就只配買地攤貨?

基隆本身就業市場有限,而且相對薪資不佳是事實,可是新北、桃園底層的工作待遇又是如何?有比較高?如果自身挑戰能力夠,港、湖二地的工作機會仍不算少,薪資待遇相比週遭也好很多,次一點的還有汐科,或遠一點的還有竹科、中科能去。政謀不彰是事實,可是在大環境不佳的時候,「自立救濟,尋找出途」那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尊嚴,而不是一派胡言的大肆批咒。不管地價漲不漲,基隆沒有對不起誰,做的不好的除了政客們的決策以外,難道自己就沒有絲毫責任?毫無理性的漫肆批判,只是徒增更多話題讓人見笑罷了。

以上僅僅提出個人的觀感,若有得罪還請包含,任何欠缺理性的回覆我會無視。

討厭水的魚 wrote:
那你多久搭一趟飛機出...(恕刪)


問題是機場比較難偷渡啊! 躲在機腹可是會死人地!

基隆偷渡多容易啊, 不管毒品,漁獲,甚至是人,逃犯要出去,或是要進來賣淫打工的都很方便啊!

且基隆幾乎是沒政府的,在這裡機車可以逆向或高速飆在騎樓裡. 停車超方便,隨便就 扔在騎樓,紅磚甚至路中間行. 汽車甚至可以併三排,或是大辣辣停在十字路口都沒人管. 只有外地笨觀光客才會去排隊擠信二路停車場,熱死人通風及差的東岸停車場,及髒臭到爆的仁愛停車場

騎樓則可以任意圍起來當店面,你去檢舉市府會回你派員勘查未發現"正在施工". 所以大家都可以安心的蓋.因此在住的方面絕對可以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基隆在我小時候,可以說比我住的中和繁榮

但自從造船廠搬走,漁港沒落

氣候又比台北地區爛

現在基隆甚至比汐止還差

說真的,蠻可惜的

希望北北基合併後

基隆會變好起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