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1 wrote:
1.好像基隆地區多數人對於自身區域發展的認同與blue兄的認知相差甚大?為何?
每個人對於同一件事未必會有相同看法;以往基隆的法展以舊市區區塊回主,市區人口占有2/3,現在郊區(安樂、暖暖、七堵)人口約略都要過半了。
6161 wrote:
2.我查了一下,板橋搭乘捷運到市府站約20-25分鐘,為什麼會比從汐止到市府多一小時?
查資料請留意人家的註腳,再想想「列車靠泊時間算了沒有」?更重要的是自己實際去搭看看。
另外也澄清一下誤解,汐止到市府站騎二輪的話大略時間都在半小時內,而由板橋搭捷運到達同一地點時間概略會需要45分鐘時間,若再考慮由住家出門到達捷運站之時間,以一小時來估計應不算離譜,住板橋也不是人人都能步行五分鐘上捷運的。
6161 wrote:
3.長程客運站的有無查了一下,多以人口集中的區域為主,各縣市皆有,但是好像跟區域發展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很正向的相關,雖然也是加分啦,近10年都會發展應該是以捷運搭配公車系統作為發展的最佳搭配.
長期台灣島上的人們總以為市區內生活才比較便利,而現在在人口遷渡之際,有些想法該修正了。
您住過永和嗎?走在巷子裡您覺得很安全嗎?擠在滿是攤販的區域裡過日子和您說的北大您的取捨是何?
對我來說「生活機能與安全的平衡才是首選」。
6161 wrote:
4.許多基隆版的在地客抱怨都是區域規劃老舊與不良,道路狹小與山坡地開發不當,包含基隆近郊的區域如安樂區與暖暖等,與blue兄推崇的說法有壹定的差距,是否有誤會存在??
抱怨老舊與道路狹小主要以市區為主,郊區新房子其實不少的,路寬也算可以了。至於山坡地開發那就看人了,北大同樣是山坡地。
6161 wrote:
5.個人開車在新興重劃區與舊市區的經驗,確實明顯感受到近期的街廓規劃與公共空間安排是比早期開發的區域美觀且有質感,查了一下,低價與生活空間的寬闊確實在近5-6年間帶入了林口與三峽各超過了3萬人以上的居民移入,基隆.桃園.林口.三峽都算是低房價區,為何人流的方向與blue兄對於各區域的看法有明顯不同??
並無不同,就業取向的差別罷了。另外目前的實際形勢是「台北東側的白領人口比例較高」。但工作機會量大的永遠會是「藍領」。
補漏:
就業取向是選擇居所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台灣的文化現狀下。
而基隆地區之所以被遺忘其實很難排除「民調報告」、「統計評分」以及「居住經驗」;基隆人少(以相對於大環境論),並有相當比例人口對於政策面的輕忽有所不滿,因此常對基隆地區有負面的抨擊而欠缺理性的探究。再加上民間諺語,好比「基隆無城,吃飽就走」、「新竹風,基隆雨」等不能說完全錯誤,然實際上卻受限於有限的生活體驗經驗,約略無誤卻不精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