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不用捷運,只要台鐵改班次即可

Blue Angel wrote:
中央的大官人們,有沒有看到鄉親們引頸企盼的眼神呀......(恕刪)


中央的大官--> ...先生 要抓龍嗎???馬一節 不錯哦ˊ..."(^.^)"....


Blue Angel wrote:
觀光業不是基隆唯一能走的路,別忘了我們多年受到台北職場篩選下所帶來的「換血」成果。

...(恕刪)

台灣該是學學德國、日本以及美國的時候了;很多由進口進來的東西,台灣真的做不到嗎?

不是做不到...是賺不到光光權利金及生產成本 就賠光光...靠2300萬人內需消費???難
想盜版??? 別鬧啦...



湖科、南軟就在我們鄰近不是嗎?

哈哈哈...那還是沒辦法留在基隆上班

mqqm wrote:
真的蓋超久........(恕刪)


有大大可以提供"七堵新站" ... 何時完工資訊嗎???

sp220309 wrote:
是賺不到光光權利金及生產成本 就賠光光...(恕刪)


所以才說是該學日本人的精神...,自己搞開發、搞設計,不過要這麼要求台灣的商人那還真的是「緣木求魚」就是了。台灣已經沉溺於利用人家的現成技術很久了,所以一直就只能賺到「工錢」。

sp220309 wrote:
哈哈哈...那還是沒辦法留在基隆上班


所以說是「利用地利」,把「科技週邊服務產業」引到自己的地方來做
作的起來才有本錢去要求台鐵以外的軌道運輸工具(像是輕軌或捷運)。

「中央的大官」是喊心酸的...
Blue Angel wrote:
所以才說是該學日本人...(恕刪)



自己搞開發、搞設計,不過要這麼要求台灣的商人那還真的是「緣木求魚」

學失落十年的日本???...你確定有搞頭???

台灣內需市場才2個上海市大只有1/3巴西大
要求台灣的商人自己搞開發、搞設計,我認為是「不切實際」才對...



作的起來才有本錢去要求台鐵以外的軌道運輸工具(像是輕軌或捷運)

知道台商為什麼要冒大風險去別國投資,也不願在台灣搞大東西嗎???...就是你上面這句話
知道外商為什麼對基隆市規劃的都更,一點興趣也沒有???...也是你上面這句話

哈哈哈 觀念有點不同...就此打住...不傷和氣
B大您對基隆很了解...要加油哦
sp220309 wrote:
自己搞開發、搞設計,...(恕刪)


其實您想說的,我明白那是另一派人數更多的主張...;不過有理念的討論並不會有傷和氣的問題,最多是彼此觀點相左罷了。

sp220309 wrote:
學失落十年的日本???...你確定有搞頭???


日本在科技業的失落主要在於「過度依賴自己的內需市場,導致3C資訊技術產業與國際主流不容,而失去了國際市場競爭力」,但若論起「技術、開發實力」依然是數倍於台灣產業的,更恍論日本「扎實的民生基礎工業」,從引擎、馬達、汽車、軌道車輛、工具機械甚至是更基礎的「無塵室建置」,實力依然遠遠將台灣拋諸在後,認同與學習其強項是必要的。就從最簡單的一支筆論起,光是「墨水研發」就已經掙了多少國際銀兩。

sp220309 wrote:
知道台商為什麼要冒大風險去別國投資,也不願在台灣搞大東西嗎???...就是你上面這句話
知道外商為什麼對基隆市規劃的都更,一點興趣也沒有???...也是你上面這句話


1. 臺灣能做的,中國甚至許多東南亞國家也能做,而比成本就已經輸了。所以臺灣該做的是「人家沒本事做的東西」,至於是哪些,那就是創意、研發與市場行銷部門該去思考的事了。
2. 外商對於基隆的都更有沒興趣,可能得查察「北台科技園區」目前已經招集的廠商再做對照;而個人以為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容積獎勵、配套獎勵方案」。
3. 相信所有長年奔波的出外人都明白一件事,「差旅是所有觀光客中一支很重要的中堅」;到國外去出差通常簽的都是「觀光」,原因無他「便宜」。新加坡、香港高額的觀光人數,靠的也是這些差旅人口;泰國、中國海南也很多「觀光客」,可是到底是哪種「觀光」?而在下的觀點很簡單,基調上「沒有商旅支撐的觀光產業風險很高,甚至是沒有特別服務根本做不起來」。
4. 從任何角度去評估,台灣目前絕沒有處理「特別服務」產業的本錢。
yossian wrote:
另外,高鐵應該撤離台北車站,現階段台北車站並不是轉乘的好位置
高鐵板橋站就已足夠,把高鐵在台北車站佔用的月台環給台鐵,改善電聯車與對號車的調撥...(恕刪)


二個島式月台如果有規劃好能夠同時有四條鐵路軌道同時進出。所以實際上真正的問題並不是月台數,而是當初所規劃的「軌道銜接與切換控制」。工程上來說,現在的最大關鍵在於「如何在不影響沿線的情況下,逐步將北迴線與西部幹線,甚至是北基第三軌在進入台北站之前完成切換,如何在樹林站後重新併回二軌」,我想這才是這些年在嚐試的方向。

以轉運能力來說,台北站的資源獨厚,全臺灣毫無一處能出其右。如果真要拿高鐵的台北、板橋二站來論,我的認知會是「請把板橋站南遷到樹林,那裡才是另一個適當並與南港對稱的轉運點,放在板橋只會因台北站的存在把高鐵站的功能弱化而已」。抱歉離題了。
以現有時刻表來說,模擬早上尖峰時間於第三軌完工後可以增加的班次
(打*號班次為模擬第三軌後增班班次)



車種 基 隆 八 堵 七 堵 汐 止 汐 科 南 港 松 山 台 北 板 橋 樹 林
自強 06:52 06:59 07:04 07:14 -- -- 07:26 07:37 07:47 07:54
區間 07:03 07:08 07:19 07:21 07:27 07:32 07:42 07:52 08:01
區間 07:00 07:08 07:13 07:24 07:26 07:32 07:37 07:47 07:57 08:05
區間* 07:06 07:14 07:19 07:30 07:32 07:38 07:43 07:53 08:03 08:11
區間* 07:11 07:19 07:24 07:35 07:38 07:45 07:51 08:02 08:12 08:20
自強 07:27 07:37 -- -- 07:49 08:00 08:10
區間 07:18 07:26 07:31 07:42 07:44 07:50 07:55 08:05 08:15 08:23
區間 07:30 07:35 07:47 07:49 07:55 08:00 08:10 08:20 08:28
區間 07:28 07:36 07:41 07:52 07:54 08:00 08:05 08:15 08:25 08:34
自強(太魯閣直達車) -- -- -- -- -- 08:10 08:20 08:30 08:36
區間* 07:38 07:46 07:51 08:02 08:04 08:10 08:15 08:25 08:35 08:44
自強 07:45 07:53 -- 08:06 -- -- 08:18 08:30 08:39 --
區間* 07:46 07:54 07:59 08:10 08:12 08:18(續開需較下班間隔兩分,南港折返)
自強 08:01 -- -- -- 08:22 08:33 08:43 08:50
區間 07:50 07:58 08:03 08:14 08:16 08:22 08:27 08:37 08:47 08:55
區間 08:00 08:07 08:19 08:21 08:27 08:32 08:42 08:52 09:00
區間 08:00 08:08 08:13 08:24 08:26 08:32 08:37 08:47 08:57 09:05
區間* 08:04 08:12 08:17 08:29 08:32 08:39 08:44 08:55 09:05 09:13
莒光 08:13 08:20 08:30 -- -- 08:42 08:53 09:03 09:10
區間* 08:10 08:18 08:23 08:36 08:38 08:44(續開需較下班間隔兩分,南港折返)
自強 08:26 08:37 -- -- 08:49 09:00 09:10 09:17
區間 08:18 08:26 08:31 08:42 08:44 08:50 08:55 09:05 09:15 09:23
區間* 08:23 08:31 08:36 08:47 08:49 08:55 09:00 09:10 09:20 09:28
區間* 08:28 08:36 08:41 08:54 08:57 09:04 09:09 09:20 09:30 09:38
莒光 08:44 08:55 -- -- 09:06 09:18 09:28 09:35
區間* 08:33 08:42 08:47 08:58 09:01 09:08 09:13 09:23 09:33 09:41
區間 08:38 08:47 08:54 09:05 09:07 09:13 09:18 09:29 09:39 09:47
== == == == == == == == == == ==
現行尖峰總列次數 9列 13列 16列 16列 10列 10列 18列 18列 18列 16列
模擬增班尖峰總列次數 18列 22列 25列 25列 19列 19列 25列 25列 25列 23列
至南港轉捷運南港線車程(大約) 區間車32分鐘 區間車24分鐘 區間車19分鐘 區間車8分鐘 區間車6分鐘
至松山轉捷運松山線車程(大約) 區間車37分鐘、自強號33分鐘 區間車29分鐘、自強號27分鐘 區間車24分鐘、自強號22分鐘 區間車13分鐘、自強號12分鐘 區間車11分鐘
至台北轉捷運淡水線車程(大約,計算使用到站時間) 區間車44分鐘、自強號40分鐘 區間車36分鐘、自強號34分鐘 區間車31分鐘、自強號28分鐘 區間車20分鐘、自強號19分鐘 區間車18分鐘
現行班距狀況 七點只有五班,有兩班等17分鐘以上;八點後分別等18及20分鐘才有車 08:08和08:36後等17分鐘以上才有車,08:26後要等21分鐘 07:41後等20分鐘才有車,有兩班次要候車十分鐘以上 有三次候車十分鐘以上 07:26與08:26後等18分鐘,07:54與08:44後等22分鐘以上
模擬增班後班距狀況 10分鐘內一班,多班4~7分班距 10分鐘內一班,多班4~6分班距 10分鐘內一班,多班3~6分班距 10分鐘內一班,多班3~6分班距 10分鐘內一班,多班5~6分班距
我是原PO,今天因為工作關係,有經過基隆西岸碼頭,港西街跟中山一路附近,發現台鐵連接到西岸碼頭的鐵軌已經全部拆除了,再加上目前台鐵進行的地下化工程,又詢問了一些在地的人,都說基隆港的貨運已經很久沒有靠台鐵在做運輸了,幾乎都是靠貨櫃車的方式做運輸,如果這個消息是確實的,那就更不用考慮基隆港所需台鐵運輸的問題了
ling802 wrote:
不用考慮基隆港所需台鐵運輸的問題了...(恕刪)


臨港線只是依改建工程需要「暫拆」。

樓主又忽視港口軍品、危險品的鐵路運輸需求,水鐵運轉換不是只有貨櫃而已,
這部份除非營區搬遷(很難)、台北港接手(更難),不然會一直是基隆港區菁華地帶的包袱。

對了!鄭老先生的龍鳳腿不就要改地方站崗了?
簡潔是智慧的靈魂。
ling802 wrote:
我是原PO,今天因為...(恕刪)


應該是確實的,基本上應該大家很久都沒在基隆再見過貨運列車了,不過倒像是還有保留「軍用戰備線」的樣子。

哈!被樓上的早了一步。

基隆火車站都更計畫圖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