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est93 wrote:
看到這些留言互相攻擊...(恕刪)


是的,人家做的好的,我們自家沒做好的該拿來質詢政客。

但自家裡那些又做不好、又選不上、政見又很漏風的,整天打著一堆啥「鐵票」,啥「選民自甘墮落」的。有料、有見解、有步驟、有方法的,該做的是把政見拿出來,把分析拿出來,而不是整天喊口號,更不是PO上網來詛咒自家的選民,這種最讓人看不起...
Guest93 wrote:
看到這些留言互相攻擊...(恕刪)


哈哈哈大大您千萬別昏倒要不然又有人...要被裁員減薪 放無薪假啦
只是覺得一個國家就是有人會住在飛機場旁,有人就是住在核電廠不遠處,有人住在焚化爐附近....因整體社會需要這些設施嘛!為何去笑別人家附近怎麼樣???? 連網路都可以結仇? 為何不幫忙發聲,讓大家都有好生活環境?
Guest93 wrote:
只是覺得一個國家就是...(恕刪)


大大言重啦 ... 哪有什麼網路結仇 嘲笑別人的...

這有點像 西藏喇嘛的..."辯證"...

透過各位大大的辯證資料讓大家知道:
有哪些地方 粉糟糕 要改進...有那些地方 真的好 要保持...
有那些話 是謠言 是民粹 是政治語言...有那些話 是事實 是現況 是該鼓勵支持到底的

只有長大家的智慧...知道更多自己住的地方的優缺點跟應對的方法...說是結仇就民粹啦

攻什麼擊呀???...是殺父不共戴天???...還是國仇家恨民族魂???...言重啦

哈哈哈...
歡迎各地大大常來基隆玩...幫台灣自己人提升一下經濟...基隆A好康的活動 真不少
等個好天氣 約個三五好友 我們組團再到北大 "踢館" ...打高爾夫啦
林口 桃園的球場...正港一流啦...先說好..."北大讓8杆...贏的請吃飯"

嘻嘻嘻 球打不好是應該的...誰叫我們 home course 少





想不到在這邊竟然有不少兄臺為了基隆吵起來,真的是基隆莫大的榮幸~~~

看到樓上有兄臺提到基隆有核電廠,不管指的是基隆市裡有核電廠,還是基隆附近有核電廠,我想到前兩天發生的事,有一家上游廠商在核對客戶資料,打電話來問說我們公司的地址有沒有變,她會這樣問的原因是,臺北縣升格改為新北市,所轄的板橋市改為板橋區,瑞芳鎮改為瑞芳區,那我公司的地址是不是要改成"基隆區"???? 我一聽到~~呵~~傻眼,馬上回她,基隆市從以前就是獨立的一個省轄市,從來沒有歸臺北縣管過,她一聽我這樣講,連忙道歉~~同樣的事,在五六年前,有人在 Yahoo 知識+ 硬是跟我吵說基隆市是臺北縣所轄的縣轄市,還說課本裡這樣寫,我在想,如果課本裡真的這樣寫,那本土教育還推得真好,比我小時候沒在強推本土教育時還要讚啊~~~

再講個悲哀的,基隆港在我小時候,無論是商港還是漁港,都是非常發達的,國小的時候,天天都可以看到 Ever 開頭的船停靠在東岸碼頭,颱風的時候,可以看到上百艘甚至數百艘漁船開進現在東岸停靠往馬祖的貨船的碼頭裡避風,現在,Ever 開頭的船好像好久沒看到了,漁船嘛,就只和平島和碧砂漁港、八斗子漁港還可以看到一些,真的如樓上有兄臺說的,以跟大陸漁民交易為主了。

再講個近一點悲哀的事,幾年前吧,不太記得是幾年了,有一家國際級的大軟體公司要來臺設立研發和客服中心,幾個點列入設置預定地,我赫然發現六堵工業區竟然名列其中,入圍的原因是離臺北市近,並且有適合的土地,但是基隆市政府沒有極力爭取,原因是,六堵工業區沒有該軟體公司需要的各項軟硬體設備,這點我不想苛責基隆市政府,因為至少是知己知彼,真的硬招商進入,反而是不自量力。

再讓我講一個悲哀的,之後再講些好的。現在全臺護士荒,各大醫院都招不到足額的護士,基隆長庚尤其嚴重,已經有些病房區的護士一個月只休四天假,還偶爾還要上十二個小時的班,細問原因,回答都是因為基隆的天氣不好,地處 "偏僻"。我聽了不少人這樣說,我知道以現實狀況來說,基隆當然不是如此,但是我也不想說她們的不是,因為沒住過基隆的人,長久以來就是這樣看基隆的,就像是相聲裡說的 "基隆,不過就是養養雞罷了"。

要說我被矇蔽了也好,或是我說的真的是事實,基隆其實除了冬天幾乎都在下雨以外,還真的是個不錯的地方,這幾年,真的有在改變,只是改變得不明顯,或是相較於其他地方,改變得比較緩慢,基隆的地理條件不好,雖然有一個良港﹝如果現在還有在教經濟地理,應該有學到良港的定義,請原諒我繼續在嘲笑幾年前在 Yahoo 知識+ 跟我嗆的那位﹞,但是隨著臺北市和新北市的轉變,基隆港已經失去原有的優點,但是這幾年是在找一個轉型的目標,並且以這個目標在做建設﹝我是認為建設方面沒問題,是目標方向錯了﹞。至少衛生下水道是個非常非常好的建設,以基隆市這兩年建設的速度,除了臺北市,我還真沒看到有多少縣市有這樣的魄力和狠勁﹝當然,夠狠也就表示容易有民怨﹞,還有拆了一座大危橋,西岸高架橋,並且將車站附近的區域重新規劃,東岸郵輪客運大樓計劃重建﹝本來五六前年前就要建了,都招商了,大有為的中央政府突然說不做了,弄得現在麗星郵輪停靠都還是接幾十年的老客運大樓,洲際的郵輪旅客還在臨時搭的帳棚裡辦入出關手續﹞,這些,至少目前基隆市政府正在做,只是速度真的有夠給他慢~~~

以市區的建設來說,基隆並不像其他縣市一樣,有夠大的平地來做改變,說臺南超越基隆,若說是安平那一帶,我絕對點頭如搗蒜,要說臺南車站一帶,那我可不敢茍同,也許我上一次去那一帶是五六年前的事,但是我住的飯店,和看到的市容,我並不認為那邊有發展,但是看到安平一帶,我可真的是眼睛為之一亮,臺中市也一樣,看到中港路及新光三越,Tiger City 一帶的發展,真的是連聲驚嘆,但是看到臺中車站一帶,又覺得和我上成功嶺休假時沒多大差別~~瞭解基隆和這些都市的差異嗎?? 沒錯,基隆就這麼點地,這些發展快速的都市,並不是把原本有的剷平,而是在原本沒什麼高樓大廈,甚至原本是農地的地方,從零開始建設,原有的,並沒有改變,但是基隆勒??? 車站廟口一帶路小又能如何??房子舊又能如何?? 雖說有魄力就可以打掉重蓋,就會變得更好,但是~~有誰有這個魄力???面對的可是基隆市地價最高的區域,面對的是上百上千的地主屋主,面對的可是把原有的商機先打碎掉,幾年後要人家商家從零開始的壓力,有誰有這樣的魄力???其他縣市可沒哪個人敢這樣做。

我很高興基隆開始努力做衛生下水道,我很高興基隆正在重新規劃建設車站周遭﹝因為原本就是公有地,比較容易方便,當然還是有影響到一些居民及商家﹞,我也很開心基隆廟口是全臺最友善的夜市,這幾年,我有看到基隆有在做建設和改變。對於海博館,在講了十幾年後,甚至有換過民進黨的人當市長都沒真的建起來過,而現在已經動工,有兩個場館今年能開幕,雖然高興,但是我還真的很擔心會變成蚊子館。至於對基隆市政府最不滿的,馬路就不用說了,這是永遠的痛,不是沒鋪,是鋪了沒多久,又挖了,回填也不做好,人孔蓋一大堆。其他縣市有的吸引年輕人的福利和政策,基隆一概沒有,還有,基隆市政府很不會做宣傳,有多少人知道基隆有十大伴手禮?? 應該只有基隆人有聽過基隆十大伴手禮這個名詞吧。

至於居住和交通,樓上有兄臺爭論得最兇的部份,說真的,基隆到臺北的交通真的方便,我從我家到信義計畫區或是內湖舊宗路只要二十到二十五分鐘,到板橋土城中和也只要四十分鐘,這是開車,如果搭火車或是臺汽,雖說沒有比開車方便,但是這些大眾交通工具班次真的不少,而且基隆市公車是我看過除了臺北縣市以外,班次最多的市公車了,也許我比較的年代已經有點早了,但是基隆市公車真的發達。至於居住環境,說真的,基隆在這十五年中,真的被不少縣市給趕過去,要不是這兩三年有高品質的建案出現,我看基隆市的居住應該還是沒變,其實我是這樣覺得,基隆的房地產價值,高過很多其他縣市,重點是在有沒有人要炒,有沒有人要在基隆蓋高品質的房子,就算是表面上高品質也好,基隆的缺點,其實新北市有些地方也一樣有,但是卻把基隆設定成化外之區,著實讓我難過。

我沒有很強的生於斯,長於斯,逝於斯的觀念,所以只要我可以活得很好,我到哪住都行,如果我沒經濟壓力,我的確很想搬離基隆市,基隆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樣的想法,所以基隆的年輕人少到一個不行,我白天上班時間,真的在路上看不到幾位年輕人,有的都是一大堆老年人,我可以在早上六點開始,看著到臺北上學上班的年輕人一一上客運火車,看到八點多,晚上六點左右,這些年輕人又一一的從客運火車上下來,一直到晚上十一二點,這樣子的人,數萬人,佔了超過基隆市人口的 20% 左右,也就是因為這種跳板式的都市現況,我有同學想在臺北附近買房子,我都會建議請他們考慮一下基隆,交通方便,房價便宜,雖然我再怎麼建議都無效,但是我還是會這樣建議,原因很簡單,基隆的缺點,新北市有些區域也有一樣的問題,但是基隆市到臺北市的交通出奇地方便及快速,很適合當變富翁前的跳板。

在基隆三十幾快四十年,每每聽到有人在說基隆的不是,總是想幫基隆辯駁一下,但是看到基隆的成長緩慢,又忍不住想罵個幾句,加油吧,基隆。
RikerC wrote:
想不到在這邊竟然有不...(恕刪)


相信對於基隆整個白天年輕人很少的理由您一定也是知道的,奈何呢,中央的政策是如此的將基隆當成是個和板橋一樣的「衛星都市」,而根本無視區塊屬性上南轅北轍的差異,更可笑者,數十年裡就看著某幾撮人在沾沾自喜,說啥「護地有功」、「保護國有財產」云云,可是無知的卻是這些自以為是的政客,苦的是地方看診的病人,莫名趕走了好一批醫、護人員不得進駐,平白葬送原本可以運轉的更好的醫療品質。呵呵!每次看那些政客天南地北說些五四三的「政見」(以豆腐腦來看,可能算吧),每每只能按住自己的肝火,淡淡的離開。

就在基隆港不再是下金蛋的母雞之後,突然的整群政客就像看到腐肉的蒼蠅,群魔亂舞、沒有重點無視輕重的吵吵鬧鬧,蹉跎了這城市數十年。若不是數十年前前人紮下的根基深沉,這個城市些許早被民粹腦袋的政客玩弄到瓦解了,又如何能在沉潛多年以後,等到翻轉城市命運的機會?現在好了,相對有利的時機就在眼前,如果繼續豆腐腦式的淨要些現在根本拿不到的,繼續空轉、繼續放棄眼前努力招商的機會,那真的過往的一切,都白費了。
Blue Angel wrote:
數十年裡就看著某幾撮人在沾沾自喜,說啥「護地有功」、「保護國有財產」云云,可是無知的卻是這些自以為是的政客,苦的是地方看診的病人,莫名趕走了好一批醫、護人員不得進駐,平白葬送原本可以運轉的更好的醫療品質。...突然的整群政客就像看到腐肉的蒼蠅,群魔亂舞、沒有重點無視輕重的吵吵鬧鬧,蹉跎了這城市數十年(恕刪)





沒聽過這段基隆歷史......B大您可以分享一下嗎???

感 恩


Blue Angel wrote:
相信對於基隆整個白天年輕人很少的理由您一定也是知道的,奈何呢,中央的政策是如此的將基隆當成是個和板橋一樣的「衛星都市」,而根本無視區塊屬性上南轅北轍的差異,更可笑者,數十年裡就看著某幾撮人在沾沾自喜,說啥「護地有功」、「保護國有財產」云云,可是無知的卻是這些自以為是的政客,苦的是地方看診的病人,莫名趕走了好一批醫、護人員不得進駐,平白葬送原本可以運轉的更好的醫療品質。呵呵!每次看那些政客天南地北說些五四三的「政見」(以豆腐腦來看,可能算吧),每每只能按住自己的肝火,淡淡的離開。

就在基隆港不再是下金蛋的母雞之後,突然的整群政客就像看到腐肉的蒼蠅,群魔亂舞、沒有重點無視輕重的吵吵鬧鬧,蹉跎了這城市數十年。若不是數十年前前人紮下的根基深沉,這個城市些許早被民粹腦袋的政客玩弄到瓦解了,又如何能在沉潛多年以後,等到翻轉城市命運的機會?現在好了,相對有利的時機就在眼前,如果繼續豆腐腦式的淨要些現在根本拿不到的,繼續空轉、繼續放棄眼前努力招商的機會,那真的過往的一切,都白費了。



發展在地特色
是很重要的
絕對不可以因為台北市
而犧牲了基隆該有的文化與港口經濟

這要怎麼說才好
以行銷學來說
這就是差異化

差異化的好處是一種專賣.獨有的特色

只有基隆才有

平心而論

基隆腹地小反而不是缺點
保持山林之美
是靠腹地不大才有機會保留
這是資產不是負債

sp220309 wrote:
沒聽過這段基隆歷史....(恕刪)


大約二十多年前吧,原來長庚醫院打算買下鄰近屬於「國有財產局」的國有地,然後在那蓋一處「醫護人員宿舍」,提供包括實習與正式醫護人員在工作、實習階段能有就近的住處。人都是一樣的,在一個地區住習慣了、工作穩定了,久而久之長期住下來的意願也會比較高些。因此對於這樣一件對於基隆地區來說,本該屬於「好事」的一件事,卻在長庚集團與市政單位達成協議後,遭到議會的否決。二十年過去了,同樣一塊地皮對於基隆提供了什麼?只看見上頭二棟鐵皮屋、修車廠、家具行...,這樣的貢獻與應用對於地區生活與品質提升有比較好嗎?進駐更多醫護人員,至少還能為地方多提供些生活消費與醫療貢獻不是嗎?
移民幸福華城 wrote:
發展在地特色
是很重要的
絕對不可以因為台北市
而犧牲了基隆該有的文化與港口經濟...(恕刪)


其實「在地化特色」是不能當飯吃的,台北的興起走的是「國際化」,新北與桃園的興起走的是「工業化」。而當我們二相對比之後,其實不難理解「國際化」才是附加價值比較高的,但也不可否定與忽視的另一個重點是「工業化是國際化不可溃缺的支撐」。而不才所提出的「無視區塊屬性上南轅北轍的差異」所指的是,基隆與廣大的新北新興市鎮在先天地理性因素的不同。如果將基隆單純視為「大台北的鄰近衛星」,基隆本身的城市競爭力就是被弱化了,但因交通因素而不致於在短期內煙消雲散,真正不堪的是「基隆鄰近市鎮」;所以這數十年裡,實際上基隆吃的是城市老本。

台灣的政治生態,實際上給我們的環境帶來許多無奈,好比各位可以數數,一個台灣,甚至僅是「大台北及桃園地區」裡,究竟已經擠了幾個「巨蛋」在裡面?過度的重複投資之下,究竟又有哪個爭的過國際化的「臺北」。國家劇院、國家音樂廳彼鄰於基隆,數十年裡基隆文化中心裡的高規格的劇場就此乏人問津。高鐵過度設站的結果是何?真的是商旅福音嗎?還是「爭面子輸裡子」的慘痛經濟包袱。

當六堵工業區興盛的時期,這個工業區屬於「台灣省政府」,很意外嗎?但真的如此。而當六堵工業區蕭條以後,就成了基隆市政府帳面上的包袱,許多的政策存在著許多的不公平,但是地區主政者的迂腐也同樣責無旁貸;當汐止利用新台五線的機會建立汐科時,請再回頭看看我們同時期的地方政府在做啥?甚至到湖科都已成形,這票主政者還沾沾自喜是「已發展成台北衛星都市」,絲毫不知這是「核心退化」的結果。

那個只作一任市長的更沒資格對著地區狂吠,很多事大眾論壇上沒說,可是選民心裡卻是清楚有譜。當湖科已進入成熟,同時期在基隆翻炒了數十年的「觀光基隆」,除了讓整個大基隆地區承受了數十年的「人口更新」與「產業低迷」,究竟這些人做了什麼?發展出什麼?30年後的現在,還是和當年一模一樣,只有口號以及大喊「不公平」、「鐵票區」如此而已。只是回頭再問「這些人在地區上用過心嗎?」、「為什麼口號永遠那麼不切實際?」、「到底看見區域真正的需要沒有?」,這些問題到底在基隆人心裡的答案究竟是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