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lalla wrote:
其實關稅全年總金額大約963億,是全國各港口加起來的總和,不可能基隆一千億高雄一千億,太扯了。這些稅收60%是產生在基隆海關,高雄港是個轉口港,貨物入關的不多,產生的稅收連基隆港的一半都沒有。基隆港是個消費性港口,靠大台北人口的消費力,進口非常多的貨物。...(恕刪)
實際上基隆現在進口的貨物總數量比以前少很多了;早年國外進來的小麥、玉米等穀物食品現在大都轉到他處了,現在的基隆港主要進口物資就變成了煙、酒、汽車、成衣、包包、藥品等等來自歐美及日本的進口精品或高價商品。港口性質上高雄、基隆、台北甚至台中港的分工模式與定位早已完全不同的,所以不管比關稅還是比貨物總噸數基本上是沒有合理性的...
再來...
飛梭之影兄臺在#80這一段的描述其實很中肯;前些日子郵輪停靠在港邊的那幾天,港口商圈的便利商店、餐廳的生意明顯比平時還多了不少,而這就是郵輪港口的效益,這和機場海關是截然不同的情況。
最後...
開版網友問「基隆有沒有高雄60%的好?」
這點其實要看「和高雄那裡比?怎比?」但實際上不管怎比整體上來說基隆決不是連高雄60%都沒有的情況...
目前高雄最熱門的商圈帶在三多、愛河這附近,而跳出這個區塊還能拿來說嘴的大概剩下左營高鐵站附近一小塊,實際上整體的左營荒煙漫草、灰灰濛濛、破破髒髒的區塊肯定比目前的基隆長庚、深澳坑、大武崙區域還多,和基隆市區相比也不過是新大樓比例高一些,然後因為區塊屬於目前計畫性開發所以道路相對寬闊些,但聯外路線依然是比基隆市區還更窘迫。
高雄捷美麗島站一出站,整片區域人煙稀落,清寂的程度比現況下上班時段的七堵街區還冷清,馬路上的景象同樣灰濛濛一片,和小港往旗津海底隧道方向的馬路實在看不出有多大區別...
直轄市、省轄市個別所分配到的統籌分配款比例本就不相同,就如前面網友所言,若按人口數、總稅收來看,就算基隆以直轄市之爭取到的分配金額扣抵增加的支出恐怕更糟,畢竟基隆、新竹一樣的問題就是總人口數實在不多;而回頭看看高雄,以直轄市身分存在已久,如今還說「以台北當對手」,真的別逗了,在這已經連台中都快拚不過時間點上,讓真想想哪裡才是真正的競爭對手吧!拿來和基隆比真的就算贏也贏不到哪去,輸了也只是更無光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