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_Lu_Ken_ wrote:
經濟問題,也就像是唸書的成績或一般人的健康問題一樣,都不是立杆見影,一蹴可幾的,而是時間慢慢累積.

現在種的種子,也許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看到它的花.

因此我認為現在的經濟問題,只是過去所種的因,在今日呈現它的果.

當然,現實中環境的變化也會帶來影響(比如金融風暴,能源危機等等),而體質越好,影響越小,體質越差,環境的影響就越大.

所以對於台灣的期望,就是希望能夠隨著有效政策,慢慢改善經濟體質.

對於房市,我相信政府應該著重整體的經濟問題,把房市問題納入整個國家經濟問題來看.
因為房市的高低本來就是手掌的掌心和掌背,沒有房子的人是很苦,但擁有房子的人也是台灣人民,且不在少數. 如果僅僅是要打擊建商,一般老百姓也跟著受害(如有些人,很努力拼死拼活工作,終於賺到錢,並在黃金地段購屋,結果買完房子後,房價跌到原來的一半,準備買房子的是很爽,但這些非建商的屋主也一樣心在淌血,之前努力都白費了).

所以房價問題是並不是只是簡單0和1的問題.

台灣住的問題應該是,工作機會太過集中在某些地區,且房貸太過浮爛(對投資客和建商). 造成大家寧願去擠少數貴到不行的地方.


寫得很好。

希望多看到這類思緒清楚的網路留言。

CCCHEN2 wrote:
來源:絲柏客的網誌主...(恕刪)

個人也認為標題應該改成台北,其實前一陣子有看上一間房子,結果跟屋主見了面,發現是香港人(先澄清沒有歧視的意味,別在這裡做文章),因為不大喜歡那間的格局,他很豪氣跟我說,不喜歡這間我還有3間,看你要哪一間.如果都不喜歡我也有別區的房子,但是價錢就是這樣,不會降價.
而偏偏我知道這間房子當初建商的牌價(買時我想不會是這個價),一轉售高了120萬,因為我看得是小坪數,所以每坪單價也高得嚇人...
看到他手上一整串的鑰匙,我突然覺得好悲哀~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都會變成新一代的佃農?
個人以為
房價問題不單單是經濟問題
而是國土空間再造問題

台灣的都市計劃官僚沒有[新陳代謝]的觀念
只有[累加]的觀念
所以等到所有國有地都開發完畢
所有的老舊住宅都更新完成之後
就會發現:

人口少了
產業蕭條外移了
公共設施老舊且超荷了

龐大的容積樓地板面積裝載著老舊破敗的城市身軀
這不是危言聳聽

沒有新陳代謝的觀念
將使一個城市的[都市更新]展現不出[更新]的果效
舉例:看看新店玉上園這類社區,有人能捫心自問說他的空間品質好嗎?
所謂的新陳代謝
舉個例子
就是國有地變更都計
想一想:大巨蛋改成松菸歷史公園,總比蓋商辦旅館棒球場對市民來的有益
松山機場改成森林公園,比兩岸直航機場來的養生樂活
所有的小面積國有地全部變成鄰里公園,可拉抬整個社區自然風貌

我甚至建議可以研擬新式[容積移轉],只不過是將可建容積用[空置房屋的等價樓地板面積]來交換
講白話
就是你大安區若有三百坪土地整合無望,可以把它捐作公園用地,然後換淡海新市鎮的三萬坪樓地板面積(約一個大型造鎮社區)
這樣才能維持總量不快速增加,又可消耗郊區的空屋,繁榮經濟

最終的遠景就是把台北變成像北歐斯德哥爾摩或馬來西亞古晉等等一樣的高綠覆率城市
房屋的總量被管制
使人口的減少不致對都市房地產造成衝擊
又可塑造未來綠色都市典範
個人以為
房價問題不單單是經濟問題
而是國土空間再造問題

台灣的都市計劃官僚沒有[新陳代謝]的觀念
只有[累加]的觀念
所以等到所有國有地都開發完畢
所有的老舊住宅都更新完成之後
就會發現:

人口少了
產業蕭條外移了
公共設施老舊且超荷了

龐大的容積樓地板面積裝載著老舊破敗的城市身軀
這不是危言聳聽

沒有新陳代謝的觀念
將使一個城市的[都市更新]展現不出[更新]的果效
舉例:看看新店玉上園這類社區,有人能捫心自問說他的空間品質好嗎?
所謂的新陳代謝
舉個例子
就是國有地變更都計
想一想:大巨蛋改成松菸歷史公園,總比蓋商辦旅館棒球場對市民來的有益
松山機場改成森林公園,比兩岸直航機場來的養生樂活
所有的小面積國有地全部變成鄰里公園,可拉抬整個社區自然風貌

我甚至建議可以研擬新式[容積移轉],只不過是將可建容積用[空置房屋的等價樓地板面積]來交換
講白話
就是你大安區若有三百坪土地整合無望,可以把它捐作公園用地,然後換淡海新市鎮的三萬坪樓地板面積(約一個大型造鎮社區)
這樣才能維持總量不快速增加,又可消耗郊區的空屋,繁榮經濟

最終的遠景就是把台北變成像北歐斯德哥爾摩或馬來西亞古晉等等一樣的高綠覆率城市
房屋的總量被管制
使人口的減少不致對都市房地產造成衝擊
又可塑造未來綠色都市典範
很棒的文章
但是結尾就........

如果沒有結尾
是一篇發人深省的好文章
台灣本來就是右派政府
本來只是保護有錢人
不要對藍的綠的有所期待
畢竟社會價值觀早已改變
shanfish wrote:
太同意你的講法了
這就是亞洲國家跟西方國家最大的差別
西方國家機器就是為了保護人民而存在的
道路的設計是假設駕駛人技術差的防呆設計
台灣最好是高速公路也可以騎機車
技術差怕死就不要上來
房子政策是有保護弱勢族群
要炒房子的有錢人讓你炒
但賺的錢用高稅收課來照顧買不起房子的人
在國外住久了就知道為何西方人不努力生活也過得比亞洲人好
制度與政策決定很多事

台灣人還不夠認真嗎
居然還被罵買不起房子是自己不努力
...(恕刪)


基本上你寫得就是從前我一直覺得不平的,為何一些先進國家,工作時間沒有東方國家如台灣,韓國等等長,確能擁好較好的生活品質和資源(一般而言是錢).

不過這個未必是簡單的制度和政策可以說明的,就算我們採用歐美先進國家的制度和政策是否能立即提升人民生活素質,是有疑問的,何況制度和政策是需要因地,因時,因人制宜.

以我粗淺的觀察與想法,歐美先進國家如果繼續保持著他們現有的步調前進,東方這些努力不懈的國家,遲早會迎頭趕上(也許我這輩子未必能看得到). 而目前先進歐美國家享有的優勢,是在不止一個地方的起跑點上有著幅度不小的領先. 而東方國家急起直追,也不過是最近幾十年,卻己有相當長足的進步.

簡單的舉個例子,歐美的先進國家,己經是大學生. 台灣或其它新興國家像是個小學生. 小學生己經日以繼夜的努力讀書,大學生就隨便唸唸,怎麼還是大學生比較強? 是因為小學生讀書方法錯了嗎? 我想應該不是.

不過美國也算是特例,因為厲害而認真的人實在不少,包括很多國家的優秀移民XD. 就算是他們的制度和政策不錯,還是有很多地方的房地產不是你我買的起的,那些房地產的擁有者也的確有資格跟我說,"你不夠努力!!" 不然為什麼我買得起你買不起?

想想,買不買還是個人選擇啦,如果你不想買,再貴對你來說有意義嗎?

扯遠了^^.

Ho_Lu_Ken_ wrote:
基本上你寫得就是從前我一直覺得不平的,為何一些先進國家,工作時間沒有東方國家如台灣,韓國等等長,確能擁好較好的生活品質和資源(一般而言是錢).


工作時間不是重點,工作效率才是因素。

美國台灣軟體公司都做事過,美國上下班中午休息完全自由,沒有公司旅遊同事聚餐,工作效率很高時間又很好搭配。
台灣公司9:00AM前6:00PM後要打卡(沒聽過軟體公司要打卡的),但是大家普遍都是晚上10點才走,
星期六很多人還來加班,但是工作效率不高,中間打屁聊天吃午餐晚餐浪費大半時間,
好不容易休個假,還要公司旅遊同事聚餐婚喪喜慶的一堆!

不過這個未必是簡單的制度和政策可以說明的,就算我們採用歐美先進國家的制度和政策是否能立即提升人民生活素質,是有疑問的,何況制度和政策是需要因地,因時,因人制宜.


別懷疑!大家都在學習採用歐美先進國家的制度,學的快又好的國家就會比較好!

以我粗淺的觀察與想法,歐美先進國家如果繼續保持著他們現有的步調前進,東方這些努力不懈的國家,遲早會迎頭趕上(也許我這輩子未必能看得到). 而目前先進歐美國家享有的優勢,是在不止一個地方的起跑點上有著幅度不小的領先. 而東方國家急起直追,也不過是最近幾十年,卻己有相當長足的進步.


歐美先進國家除了制度和人力領先外,還有資源上的控制也是領先!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物資礦產農工原物料的控制和交易都掌握在歐美先進國家手中,
很多工商業的規格標準和金融交易秩序都是他們在操控。

簡單的舉個例子,歐美的先進國家,己經是大學生. 台灣或其它新興國家像是個小學生. 小學生己經日以繼夜的努力讀書,大學生就隨便唸唸,怎麼還是大學生比較強? 是因為小學生讀書方法錯了嗎? 我想應該不是.


我有時候也一直想不通,美國那些高中生數學理化那麼差,如何銜接大學研究所的教育呢?!
別懷疑,我在美國上大學的,他們一點都沒問題,人家雖然學的不很深難但是觀念都能運用,
很奇怪,他們邏輯推理特別厲害,對於程式的組織架構也很行。

不過美國也算是特例,因為厲害而認真的人實在不少,包括很多國家的優秀移民XD. 就算是他們的制度和政策不錯,還是有很多地方的房地產不是你我買的起的,那些房地產的擁有者也的確有資格跟我說,"你不夠努力!!" 不然為什麼我買得起你買不起?
想想,買不買還是個人選擇啦,如果你不想買,再貴對你來說有意義嗎?
扯遠了^^.(恕刪)


美國是大國資源豐富經的起這樣玩,台灣畢竟是小國,
如果也學人家那套來玩,早晚會死的很難看!
鎖螺絲 wrote:
說別人不爭氣
自己卻不敢說自己如何爭氣
這不是只會打嘴砲就是根本沒過現實的生活...(恕刪)



我並不是甚麼業界成功人士你是要我提甚麼證據?
我不敢說自己很爭氣~但是至少沒倒閉

反正說到最後就會用一句"打嘴砲""沒在現實社會生活"帶過.....

我自己知道能力可能不足以在台北過很好的日子
所以我選擇了來大陸工作打拼
用不到台北房價一半的錢住3倍大的房子

反觀一堆朋友一直喊台北貴拉~買不起拉
問他們說要不要來大陸發展就給個白眼...."在台灣好好的去大陸幹嘛"??

我看你就是這種人吧~這才叫做不現實....沒能力在一線城市買房..又不肯紓尊降貴去外縣市...

KATOOD wrote:
我並不是甚麼業界成功...(恕刪)

你自己都不敢說自己很爭氣
憑什麼說別人不爭氣

別人開車20年曾有一個月6.7萬風光日子
現在繼續開車是個人的一種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憑什麼說曾有這種收入到現在還在開計程車的話?
生活如果是一個月6.7萬一年7-80萬十年7-800萬這麼簡單就好

去大陸發展住台北房價一半的錢住3倍大的房子
是你個人的選擇
別人批評.抱怨台北市的高房價也是一種選擇
但有必要說你就是這種人吧充滿階級意識的話嗎?
最後雖然我不想說出我有什麼資產
但可以說的是不在你眼中這種人範圍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