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當地房地產 娶當地的女孩 心比較容易融入當地
套句話說 這叫做"愛台灣"
而台灣以哪裡最好
當然就是我們的首都囉

其實話說回來 要壓抑台北房價 也不是沒辦法
既然台北房價那麼高
那麼把台北各項民生物價 燃料等也一起堆高 也來跟國際接軌(台北很多像是民生物價等真的很便宜到不行)
把各項稅金調更高許多 來建設未來的台北財源(總得要有幾樣可以拿出來見人吧)
這樣在台北工作 就是可以更有理由跟老闆要求更高的薪水 更容易買到台北市的房屋
而且能在台北工作變成另一種自我肯定 我跟其他台灣的勞工是不一樣的水平
而如果企業覺得台北開業代價太大 就會往其他地方移動 這不就行了

況且以市政府來看
先進都市要建設 需要相當龐大資金 用積欠中央拖健保或是其他方式 還不如自己籌措財源還清
想要有好品質環境 就要繳更多更多的稅 付出更多更多的代價 這本來就是天經地義

這樣只有有能力體質好的的才留下來
沒能力的或是體質差的自然就會搬到別的地方 不然就會被在台北龐大的開銷給拖垮
對於房屋需求變少 台北居民比較不惜售 供給加大
房價自然就不會飆升那麼快
不會說老的 少的 年輕的 做生意的 讀書的 賺錢的 大家通通一起都窩在台北這塊彈丸地方
這樣房價想不漲也難

testaho1 wrote:
台北各項民生物價 燃料等也一起拉高 ...(恕刪)

現在流行地方自治,國家沒權利提高某個區域的某項價格,
相對地方政府缺錢也要自已想辦法,現在台灣一堆XX園區+優惠政策也是開源的好方法..
國家當然沒權利提高某個區域的某項價格
但是可以透過各種控制手段
尤其台北位於台灣北端
進出台北就是很好的開徵議題或是詳加課稅的好地方
何況很多物資是直接在台北消費掉的
以前各國政府常用租稅手段平均社會財富,自從柏林圍牆倒塌後,各國政府開始忙著招商引資降遺產稅討好企業家有錢人,彼此問也是非常競爭.
有人說到買不起大安區師大的房子可以去台北縣買阿
為何一窩鋒要擠進大安區?
沒錯,大安區留給有錢人買,等到他5年後把房子賣掉的時候,有錢人又賺了一筆
根據名嘴的說法,如果現在買在台北縣三峽林口,5年後不要被套牢就該偷笑了

如果大安區房價下跌,那台北縣也好不到哪裡去,說不定跌幅更大,大安區跌5%,台北縣跌10%

這樣下去造成 有錢人越有錢, 窮人一直無法翻身
中產階級淪為新貧階級
可悲阿


lita wrote:
從數據上來看,我承認我錯了,是有增加的...但實際上呢??有人感覺有增加的嗎??


我只知道12年前我專科畢業時薪水約2.8萬. (電子業)
現在我們公司工程師大學生約只有2.5萬 國立大學碩士 約3~3.5萬
其它公司也都是差不多.
增加去哪裡了?

Kevin Ting wrote:
我只知道12年前我專...(恕刪)


沒錯, 我的薪水也是好幾年都沒有調. 我堂姐才慘, 公司直接砍一萬的薪水, 一個國外業務薪水不到24000....所以她隔月馬上跳槽, 但是也只能找到28000的. 之前他的薪資都在4~6萬之間. 生了小孩後三年才又開始工作, 一開始也還好, 至少都在4萬上下, 但是公司外移她不能去大陸就被通知離職. 後來找的工作薪水越來越低.....

尤其是2萬2之後, 很多職務的薪水都降低了...我們工廠最低薪資的生產線人員也有18000左右. 有10多年經驗的國外業務不到24000....因為你不做有22000的會來做....很多公司都天真的認為你不做有便宜的會來做, 等到便宜的做不來, 才又抱怨新人什麼都不會!! 新人本來就是須要時間累積經驗, 但是目前的就業市場好像都是付"新人價"卻又要求"有經驗"....

要不是她的房貸早已繳清, 要不然在台北還帶了2個小孩怎麼活? ....
gam wrote:
沒錯, 我的薪水也是好幾年都沒有調. 我堂姐才慘, 公司直接砍一萬的薪水, 一個國外業務薪水不到24000....所以她隔月馬上跳槽, 但是也只能找到28000的. 之前他的薪資都在4~6萬之間. 生了小孩後三年才又開始工作, 一開始也還好, 至少都在4萬上下, 但是公司外移她不能去大陸就被通知離職. 後來找的工作薪水越來越低.....


還是不要在移動同志圈裡說出這些事,等一下可能會有人跳出來鞭策你們一番,
說你們不夠努力不敬業沒有競爭力,人家那邊都是坐幾天幾夜車子來打工的....


尤其是2萬2之後, 很多職務的薪水都降低了...我們工廠最低薪資的生產線人員也有18000左右. 有10多年經驗的國外業務不到24000....因為你不做有22000的會來做....很多公司都天真的認為你不做有便宜的會來做, 等到便宜的做不來, 才又抱怨新人什麼都不會!! 新人本來就是須要時間累積經驗, 但是目前的就業市場好像都是付"新人價"卻又要求"有經驗"....

要不是她的房貸早已繳清, 要不然在台北還帶了2個小孩怎麼活? .......(恕刪)


這其實真的要感謝總統的德政,定下22K標準給大家來遵守,
要不然你可能會看到18K, 16K的工作!
這篇文章 觀點太過狹隘 以小台北觀整個大台灣

講房價問題 大多在都會區 以香港來說 也是以市中心較貴

最近幾年來 來台灣旅遊 漸漸讓一些香港朋友喜愛 尤其是 好山 好水 好食 好人情味 的部份
台灣香港化? 不! 我一直不這樣認為!
jimmy3814 wrote:
你有仔細看文章嗎?
版主要表達的是M型社會下 一般市井小民對不景氣中的高房價 所產生的無奈與感嘆...
你以為他是要說明 台灣的房價會向香港靠攏嗎???

我再問你一次
你有仔細看文章嗎?


哈 若是你說的這樣 那 真的只是香港是這樣嗎??
上海不是? 東京不是? 首爾不是? 新加坡不是?? 只有台灣(嚴格來講是台北吧..)??
若是要表達" M型社會下 一般市井小民對不景氣中的高房價 所產生的無奈與感嘆... "
那他文中所舉例的 香港 , 應該只是為了驗證這個情況,
而文中也真的有表達出作者對M型化社會的利與弊嗎? 還是只是一廂情願的直指台灣香港化??
似乎我個人是沒看出來啦...

不過這只是一篇個人部落格的文章 或許只是作者個人感想...
理當不該這樣被拿出來放大檢視內文~
只是 post 到這邊來 似乎 就需要面對各方觀點的挑戰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