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wchang wrote:
而且, 這20萬戶到底能不能都更成功還是個大問號呢, 擔心因為如此房價會下跌還真是想多了...(恕刪)
我認為5年後能夠順利都更成功的有10%就很了不起了,因為雖然容積獎勵上限提高到2倍,但符合條件可以到達2倍的寥寥可數,而2倍才只是建商有利可圖願意參與改建的最低門檻而已,若是達不到2倍住戶就不可能不花錢1坪換回1坪,這樣就會降低住戶改建的意願。
那房價會不會因此下跌呢?
我覺得會,理由是"預期心理",而且2000萬以上的影響大,1000萬以下的影響小。
"預期心理"是影響房價或股價的一個很重要因素,以前中共打飛彈跟SARS會什麼會引發拋售?就是"預期心理"造成的,預期未來會比現在更差,所以先跑再說。炒作漲價也是類似的道理,因為預期未來的價格會比現在更好。
那現在是屬於什麼情況呢?
反正不管未來都更成功的案量有多少,未來換屋需求總是會比現在少(因為老屋更新成新屋,自然不用換屋了),而新屋的供給總是會比現在多(建商分的到部分+原住戶賣出的部分)。
假如你是一位想賣屋的10年屋齡大樓的屋主,你會覺得現在賣比較好,還是5年後大量新屋出籠再來賣比較好?
假如你是一位想買房的買主,你會覺得現在馬上買比較好,還是觀望一下,說不定幾年後有更多新屋可以選擇?
以上講的是2000萬以上的,至於1000萬以下的,原本台北市的舊公寓是首購族的選擇之一,但是這項政策實施後,由於預期心理的緣故,舊公寓的供給量會降低,而且價格可能會提高,這樣會迫使首購族買台北市舊公寓的意願降低(首購族大部分不像換屋族可以等),進而轉進台北縣,所以在短期內台北縣1000萬以內的首購大樓產品的需求可能反而上升。
郝市長的這項政策雖然有一半是拼選舉用的,但是卻是也點出一條台北市必然要走的路,因為台北市3~5樓的老舊公寓的數量佔總住宅數的5成,10年後、20年後老舊建物的問題只會變嚴重不會變更好,所以更新勢在必行,可以想像的是,20、30年後這些佔5成的老公寓都會換成電梯大樓,到時候整體市場的供給量會比現在多,到時候因為已經沒有舊公寓了,所以20年屋齡的電梯大樓就是首購族的產品,大家可以想想這對現在花1坪7、80(我家附近石牌捷運站的新案昇揚麗石就是這個開價,權狀50坪、總價4000萬)萬買新大樓的人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