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ry898901 wrote:"當年全新的時候 ...(恕刪) 我的房東 15 year 買在桃園的新光三越對面,當時買 18.X 萬/坪, 目前市價 7.X萬/坪. 那時的貸款利率11%~13%
70多年 如果他是小醫師 是有可能...當時我爸公務員薪水也好像沒1萬景氣好的時候誰要當公務員?...當初我家這邊房子60-100萬就有了 現在要400-600萬...當初高利率貸款50萬 也是還了很久
kate518 wrote:幾年前國泰醫院一個醫生跟我講:20幾年前仁愛路四段上的新房子一坪才8萬,可惜那時候我沒買,你看現在一坪4、50了我(大驚貌):幹嘛不買?!醫生:因為那時候我一個月薪水才1萬多......(備註一下:當時他是菜鳥住院醫師,該名醫師現在一個月收入近30W).(恕刪) 你那個國泰醫師應該有四十歲了四十歲的醫師月薪只有三十萬嗎?我聽說長庚的醫師都有六十萬月薪呢....
supertaiwan wrote:你那個國泰醫師...(恕刪) 他現在應該是快50了~他跟我講的房價我估算是發生在民國70年出頭的事吧你再去問問吧~現在醫生(應該是說5年前開始)沒這個行情了台大主治醫生有那種幹快十年了,月薪還只有十五萬的台北榮總很夯的外科醫生,現在一個月收入了不起30幾長庚的醫師都有60萬月薪?我只有一句話...不可能。真的,不可能。
財務工程 wrote:我的房東 15 ye...(恕刪) 很抱歉我對桃園不熟(更別說十五年前)~但我有在某上市仲介網上查到下列最近三到六個月的成交資料(信不信看個人)透天地址:桃園縣桃園市中正路成交價:7550萬建坪/地坪:79.12坪/55.96坪屋齡:38.9年成交日期:3~6個月
財務工程 wrote:我的房東 15 year 買在桃園的新光三越對面,當時買 18.X 萬/坪, 目前市價 7.X萬/坪. 那時的貸款利率11%~13% 以一例失敗的案例要說服大家,照理說是薄弱了點。房價起落落,撇開台北市這個比較特殊的地區,全台的房價,十幾年前買到現在,確實大多賠錢的多,我自己親朋好友就有數例了,南北皆有,高市十五年前買的大廈住宅總價四百多萬,現在剩不到三百萬,北縣十二年前買的總價三百五十多萬,現在也是只剩二百五十萬左右。但若因此就停止去看去買屋,那就會錯失約七、八年前那段行情,我幾位同事都在那時間點買的基河國宅,現在以我們這種薪情根本碰不起,我也覺得很不合理呀,但我更想站在那個不合理的賣方上,我自己雖然沒跟上基河國宅,但我也買了另一個二手國宅,很幸運的也有漲到,如果光靠工作存錢要達成總財產八位數以上,我得很努力地存個十六年,但那時的買屋決定讓我提早完成了這個目標。買屋這種事,一般人一輩子大概就一、兩次吧,碰上現在這種時機,確實很難下決定,只是,並非全部地區的房價都高不可攀,若目標固定就是要在熱區打轉,我想再等下去也不見得等得到自己心目中所謂的合理價出現,時間與空間無法兩全時,何不擇其一呢,當外在環境比較艱辛時,通勤時間稍微犧牲一點,也算是一種共體時艱吧,如能因而換來居家空間及品質的改善,那也是不錯的呀,自己衡量吧。
zaza213 wrote:那你就不應該把所有的...(恕刪) 不是每個人都會投資理財的,按照你的說法,那只靠薪水收入的人,不就一輩子都不用買房子?自由經濟的資金是流動性的,如果這些人只靠薪水過活的人,萬一哪一天沒有辦法再作過多的消費,難道就不會連帶影響那些會投資理財的人嗎?還是你所謂的額外收入是祖先留下來的祖公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