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悲歌] 有老屋像中樂透,北市都更釋放超級利多

因為工作和結婚的關係...來到了台北...
想說找個房子能安身立命....
衡量夫妻倆的經濟能力...我們一直都是以中古屋為優先在尋找...

結果這個政策一出....
一堆屋主突然都說不賣了....因為要等都更....

看來要買到一間房子....是更遙遙無期了....
Augoeides wrote:
因為工作和結婚的關係...來到了台北...
想說找個房子能安身立命....
衡量夫妻倆的經濟能力...我們一直都是以中古屋為優先在尋找...

結果這個政策一出....
一堆屋主突然都說不賣了....因為要等都更....

看來要買到一間房子....是更遙遙無期了....



一是選擇替代區域--例如北縣,
一是先租屋,等都更釋出的大量建案擁入市場,再仔細挑選!
一是再仔細找,不是所有人都會等都更案過了才賣的!總有想獲利了結或急需用錢的屋主....
沒有買不到的房子~
只有買到不對的價位!


從來處來,往去處去
Augoeides wrote:
因為工作和結婚的關係...(恕刪)


可以買那種永遠都不可能都更的中古屋啊

應比較便宜


mobile3803 wrote:
可以買那種永遠都不可能都更的中古屋啊


別傻了 畸零地的屋才幾乎永遠不可能都更
要在旁的的屋子老到要再都更時才有機會,會不會先垮還不知道呢

那種畸零地的屋主
多半是貪心才會搞到這種下場

而且他們可能還是會以可能會都更跟你計價

就算難度很高,十幾二十年不太有機會都更的房子
只要不是那種畸零地

還是會有屋主跟你說會都更的



這個更新案 聽起來粉不錯 但是我想符合的能有多少 只是讓一些想更新卻不符合的看了很氣而已
8月1日實施 別到時又是一些有的沒有的限制條件 不然想想 走在台北市到處都在施工 有可能嗎?
看的到吃不到啦@@
台北市老屋更新的大膽創意值得鼓勵

【聯合報╱社論】 2010.04.30 02:03 am


台北市政府宣布「舊屋換新屋」政策,欲藉著容積率獎勵,鼓勵卅年以上的老屋自力更新重建。此舉雖立即遭到內政部和民代質疑,認為未必行得通,反可能助燃房價;但從城市景觀及居住品質觀點看,這其實不失為一個頗具創意的政策。

無可諱言,比起其他亞洲國家大都會,台北市是一個景觀相對平庸的城市。除了缺乏地標性建築,林立的老舊公寓,夾雜著大量的鐵窗、鐵皮頂蓋和各式違建,在在使得這座城市顯得其貌不揚。

台北市的老態龍鍾,一方面是受陳年不變的地政及建築法規影響,在某些年代產生了大批同一模式的居住建築,格局及形式一成不變;另一方面又受限於都市計畫及建築管理規範的欠缺彈性,使得建築的更新和維護難以與時俱進。例如,市區內近卅萬戶屋齡卅年的老式公寓,本是台灣經濟起飛年代的產物;當時雖被視為台灣新住家的典範,至今卻是形容憔悴而功能不足,不僅居住者受罪,市容也難有佳評。

問題在,隨著台北市的繁榮與交通的便捷化,許多位於都心的老舊公寓身價也水漲船高,到了驚人的地步。但要論居住品質,沒有電梯、沒有消防,加上汙損、漏水及蟑螂老鼠出沒等問題,簡直和屋價不成比例。試想,一座位在台北市大安區的老舊公寓每坪市價高達四五十萬,而台中或高雄市區的新建大樓每坪不過廿萬;兩相比較,這實在是難以言喻的錯亂景象。

如今,北市府希望透過都市更新來改善城市景觀,內政部何妨盡其可能給予協助,而不必限縮法令解釋來杯葛。因為,城市的發展,畢竟要視不同的環境條件而定,不必一概而論,更不可膠柱鼓瑟。

至少,從台北市府初步提供的規劃看,這項「舊屋換新屋」的政策有幾項思路值得鼓勵。第一,提供民眾自力更新的機會。計劃並不是由政府一手主導,而是提供政策誘因,讓社區居民自行組織、整合、規劃,合作推動自己住家的再造。如果運作得宜,將可形成具有深耕意義的城市草根運動,此一效益不容忽視。

第二,透過住屋更新的獎勵,可以帶出城市景觀的更多元面貌,讓台北市擁有更合乎時代精神的都會容顏。新屋當然未必就好,但那些外觀千篇一律、汙損破舊的老公寓,若有一些能因此突破既有囿限而獲得改造,不啻拯救了長年坐困其中的市民;就算無法全面改造所有破舊地區,若能使有意願、有能力的地帶逐步更新,「使一部分的老舊社區先整建起來」,也可期待漸漸展現美觀且先進的市容。

第三,民代質疑舊屋更新將對房價將造成另一波衝擊,這固是一項疑慮;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市區居民若能直接將舊屋升級,不僅能減少換屋需求,也可間接壓抑那些打著「豪宅」旗號挑動房價心理戰的建商。尤其,集中在都心菁華地帶的老社區,若能因此得到更新的突破口;市區內供應有限的空地,便不致給財團有那麼大的炒作空間,不是嗎?

台北市政府之所以提出「舊屋換新屋」的構想,或許是在為年底的花卉博覽會籌備過程,注意到整體城市發展更深層的問題,認為若不協助社區居民自行重建,北市都會景觀不可能有足夠的改善動力。此一政策還在構思階段,市府對於社會上的反對意見,當然也應善加採納。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採用「兩倍容積率」作為鼓勵工具時,會不會造成其他後遺症,諸如對其他社區住戶權益造成侵害,或者遭黑心建商伺機侵吞等。這些,在最後的研議中,都必須再加精算。

台灣不比大陸,一個命令即可使城市變貌;在台灣的民主自由體制下,都市更新是一個動態、繁複而不易控制的過程,台北市能在重重法規限制下找到一個突破口,值得放手一搏。台北如今觸目皆是中古的臉孔,若不能趕緊添些新粧,再過十年,那些老態龍鍾的建築就更不堪想像了!
Augoeides wrote:
因為工作和結婚的關係...來到了台北...
想說找個房子能安身立命....
衡量夫妻倆的經濟能力...我們一直都是以中古屋為優先在尋找...

結果這個政策一出....
一堆屋主突然都說不賣了....因為要等都更....

看來要買到一間房子....是更遙遙無期了....


我就是台北市老屋的屋主
在台北市出生,在台北市長大
我打從以前就叫爸媽不要賣....地點太好..
因為要大一點的房子,又不想背太多房貸
所以搬到三峽

很多人一直喊台北市太貴買不起,沒房子可以住
卻對林口三峽不屑一顧
一聽到就蛤蛤叫的
我覺得跟本是眼高手低...

我家在台北市的房子,權狀近30坪,土地持分約6-7坪
目前財團收購地價每坪300萬
光我土地就值2000萬以上
你覺得我要賣你多少
很多人都覺得 只要繳個100萬 再附跟租金的錢一樣就可以買到台北市的方式去 想台北市的價格

若台北市是空城也就算了

以前住台北的人就多少了 這些人的下一代 至少都2個起跳 算算現在

也都 50~70的中生代了

每個都不想住老家 每個都想住台北 雙薪起跳 都10萬左右 都買不起新屋了

更何況外來縣市 還不住家裡 可以存錢

的人…。

總之 台北地太少 人口太多 是主要原因!!

永和 人口之密布 但房價有跌嗎 有下來嗎?從我在看房子 到現在 都一直在20萬以上~

連台北周邊 房子 都一直蓋 但台北的房價 還是下不來 就知

需求一直都存在

我就有個親戚 光一個人 就n多間房子

從進公家機關後 有頭期款 就買 用租金 附房貸 用獎金 繳不跌部分

還沒退休 就五間了…

他不缺錢的話 他會賣嗎?

就算比房屋價值多100萬 他也不見得賣!

他每年的租金 回收率 都可以不用工作了…。

政府是只會保護地主(建商的)

只有戰爭 才是反地主的!!

不然最近看到的地質法 怎麼 不過 哈!
bis0815 wrote:
我就是台北市老屋的屋...
我家在台北市的房子,權狀近30坪,土地持分約6-7坪
目前財團收購地價每坪300萬
光我土地就值2000萬以上
你覺得我要賣你多少
(恕刪)


在台北市,大馬路上的透天的屋主,光土地就價值上億,不過會賣的不多,都是紙上富貴啦!

若都更條件好才會想改建一改建就分個快兩百坪,可是還不會有人會賣!

台北市的土地與房子會越來越攏斷!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容積提高至2倍?黃南淵:官員沒良心
2010/05/06
【聯合晚報╱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黃南淵 報系資料照記者陳再興/攝影

為加速都市更新,台北市政府擬將都更的容積獎勵提高至2倍! 前營建署長黃南淵上午痛陳,「政府官員要有良心!台北市住宅密度還不夠密嘛?生活品質都沒了!如果這樣還敢加碼提高容積率,那就去做」。為了這事,他還專程向副總統蕭萬長報告了這個違反都更精義的政令萬萬不可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