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這麼有錢嗎? 一兩千萬的房子,買下去都不手軟?

黃先生 wrote:
永和我姨丈36坪25年屋.要賣1100萬公設15%
永和我們社區36坪.2年屋.日前成交.1300萬公設24%
我姨丈.中山區37坪1年屋要賣到1900萬公設29%


1~2仟萬只能買大台北精華區3房.內26~30坪左右

努力多賺一點.省一點才是王道

---------------------------------------------------------

哇 永和25年屋一坪開價要30多萬哦.

來說說我看到的一間房子在北投 14年電梯大樓 22坪/公設1% 開價628萬

這跟努力多賆一點, 省一點無關吧!!!




dee83631 wrote:
...20世紀三大房地產泡沫...(恕刪)

這篇文章非常好 告訴我們 買房"不"一定賺錢
即使是台北市也一樣

回歸到樓主主題,現在的房價對小弟來說 CP值太低
---- 一樣的錢放在股市賺更多。

對台北研究比較少,不知一般薪水階級應該如何解決居住問題?
個人意見,台北房價多少有點泡沫。
但是漲跌很難說,就算是泡沫也可能越吹越大。尤其是政府幫忙的時候。

以目前台北房價,我想樓主的選擇差不多就那些,大家都說了。

幸好不住台北,在新竹,只要避開炒作區域(例如竹北),想找便宜又離園區近的房子不困難。

大家把少子化看成是房價的未來指標其實不是很合理,

少子化只是影響房價的次要原因之一而已。

真正影響房價的主要原因是----國民所得

如果大家年所得平均都有3萬美金,即使少子化很嚴重,

台北市房價至少上看150萬/坪,完全不用考慮大陸因素!

因為有錢以後,人均住宅面積會增加,住宅品質也會比較要求。

但是你們覺得機會大不大?!

就算開放陸資來炒,也只是部分人得利,

收入沒有增加,但是房價變貴了,

一般民眾只好離開台北城,另外找次級的地方居住了!


如果把房地產看成投資工具來炒作比較好,還是把它看成民生必需品的一環比較好?!
沒錯
我也認為,人變少了,但精華地區留下的缺口還是會有人遞補
也就是M型社會變的更加極端罷了
還是那一句


"這樣的價位,要多少的收入才能負擔?"

WonderDragon wrote:
大家把少子化看成是房價的未來指標其實不是很合理,

少子化只是影響房價的次要原因之一而已。

真正影響房價的主要原因是----國民所得,

如果大家年所得平均都有3萬美金,即使少子化很嚴重,



少子化會嚴重影響台灣的 "國力"

台灣的少子化已經嚴重到非常可怕了

不要輕忽這個問題

亞洲和我們一樣可怕的有新加坡,可是他們有大量的移入人口去補缺口

你把國家想成一個家庭吧

一個國家連年輕人都沒有了,沒人去賺錢養家,家裡都只剩老人吃老本

GDP 怎麼可能會上升

三萬美金喔~~~只有一種可能,美金崩盤,國際貨幣標準變成人民幣

把房子當成民生必需品的話,這必需品不能佔了你薪水的 1/3~1/4 啊

很多人房貸一個月要繳五萬多,把夫妻兩個人的薪水快一半都繳給房貸了

負擔就太大了

那還不如乖乖租房子

我認識很多有錢人他們人均住宅面積都很誇張,

有一個人住大安區50坪的(五房),有家族不到十人住永和整棟電梯大樓(至少500坪)!

也認識夫妻加兩子女年收入超過150萬住台北市頂樓加蓋約12坪,原因是買不下台北市的高房價!

所以只要大家都很有錢,即使少子化台北市房子應該也會供不應求!
還是那一句


"這樣的價位,要多少的收入才能負擔?"

收入不是重點
重點是你的開支
能存下來的錢財是你的
我認識太多人幾百萬年新
卻很會揮霍
存款不多
她們當然不適合買房

養小孩也是很大的支出
所以我選擇當頂客族
把養小孩的花費拿來買房
才不會有太多壓力

板上有計畫養小孩的
除非長輩可以出錢資助
否則不建議買房
又要養房又要養小孩是很痛苦的
生活會沒˙有品質
買不買得起房子 不是薪水高就可以的

這是一種balance sheet的觀念 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天平兩端

薪水高並不是能存錢的保證 關鍵在於樓主的另一端相對來說算比較重 所以才會有那種明明自己收入算不錯 怎麼就是買不起一兩千萬的房子的感覺

有人年薪不過幾十萬 或者百萬左右 但是沒有家累 再加上父母的一些蔽蔭 一樣可以出入雙B 住漂漂亮亮的房子啊!

最後必需給樓主一些適當的期待值 前一陣子不是有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的新聞嗎? 我所住的永和地區地方刊物裏面就有提出一些申請條件 其中有一句話 讓我印象很深 我不記得確切數字 但是您這樣的薪水 在永和地區大約是比五十百分位再低一些些的水準 這樣的數字後面或許有很多條件和但書 但的確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之外

以現在的景氣而言 年薪百萬以上聽起來是很傲人的 但是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表面看的那樣子 很多收入更高的人 其實更低調 另外收入這檔事也不是表面上薪水高低或者業外收入那麼單純的 而且這個部份往往比大家外面看到帳面薪水還要多很多

我覺得生活水準這檔事 純乎一心 不要過度期待 生活會好過很多 心裏也會更舒坦的

-----------------

再補充一點點 我看到樓主最後一段話有關於褓姆的費用
當然老婆的薪水和褓姆差不多 但是如果老婆願意的話 我還是傾向讓老婆親自帶 因為品質會是個很大的因素 還有親子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等到孩子大了 做父母的會開始後悔當時為何沒有參與

以上個人觀點
EOS 40D + 17-55 F2.8 IS USM + TOKINA 12-24 F4 DX
suchemin wrote:
小弟先自我介紹一下,...(恕刪)

我的家庭狀況差不多 二個幼子 雙薪 家庭收入150~200
我們的開銷也差不多 但是其中車貸和小孩的支出
車貸我們沒有 我不答應先生換車 車子折舊率太高
小孩的教育費 我們一個給保母1.8 一個讀公幼 0.6
我們選擇北縣的房子 700 每個月本息平攤 只要2~2.5

參考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