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生 wrote:
永和我姨丈36坪25年屋.要賣1100萬公設15%
永和我們社區36坪.2年屋.日前成交.1300萬公設24%
我姨丈.中山區37坪1年屋要賣到1900萬公設29%
1~2仟萬只能買大台北精華區3房.內26~30坪左右
努力多賺一點.省一點才是王道
---------------------------------------------------------
哇 永和25年屋一坪開價要30多萬哦.
來說說我看到的一間房子在北投 14年電梯大樓 22坪/公設1% 開價628萬
這跟努力多賆一點, 省一點無關吧!!!
WonderDragon wrote:
大家把少子化看成是房價的未來指標其實不是很合理,
少子化只是影響房價的次要原因之一而已。
真正影響房價的主要原因是----國民所得,
如果大家年所得平均都有3萬美金,即使少子化很嚴重,
少子化會嚴重影響台灣的 "國力"
台灣的少子化已經嚴重到非常可怕了
不要輕忽這個問題
亞洲和我們一樣可怕的有新加坡,可是他們有大量的移入人口去補缺口
你把國家想成一個家庭吧
一個國家連年輕人都沒有了,沒人去賺錢養家,家裡都只剩老人吃老本
GDP 怎麼可能會上升
三萬美金喔~~~只有一種可能,美金崩盤,國際貨幣標準變成人民幣
把房子當成民生必需品的話,這必需品不能佔了你薪水的 1/3~1/4 啊
很多人房貸一個月要繳五萬多,把夫妻兩個人的薪水快一半都繳給房貸了
負擔就太大了
那還不如乖乖租房子
這是一種balance sheet的觀念 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天平兩端
薪水高並不是能存錢的保證 關鍵在於樓主的另一端相對來說算比較重 所以才會有那種明明自己收入算不錯 怎麼就是買不起一兩千萬的房子的感覺
有人年薪不過幾十萬 或者百萬左右 但是沒有家累 再加上父母的一些蔽蔭 一樣可以出入雙B 住漂漂亮亮的房子啊!
最後必需給樓主一些適當的期待值 前一陣子不是有個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的新聞嗎? 我所住的永和地區地方刊物裏面就有提出一些申請條件 其中有一句話 讓我印象很深 我不記得確切數字 但是您這樣的薪水 在永和地區大約是比五十百分位再低一些些的水準 這樣的數字後面或許有很多條件和但書 但的確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之外
以現在的景氣而言 年薪百萬以上聽起來是很傲人的 但是很多事情真的不是表面看的那樣子 很多收入更高的人 其實更低調 另外收入這檔事也不是表面上薪水高低或者業外收入那麼單純的 而且這個部份往往比大家外面看到帳面薪水還要多很多
我覺得生活水準這檔事 純乎一心 不要過度期待 生活會好過很多 心裏也會更舒坦的
-----------------
再補充一點點 我看到樓主最後一段話有關於褓姆的費用
當然老婆的薪水和褓姆差不多 但是如果老婆願意的話 我還是傾向讓老婆親自帶 因為品質會是個很大的因素 還有親子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 等到孩子大了 做父母的會開始後悔當時為何沒有參與
以上個人觀點
EOS 40D + 17-55 F2.8 IS USM + TOKINA 12-24 F4 D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