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幾波的房地產循環 即使不考慮通貨膨脹與折現的因素 台北市有幾個地方當然是有賺頭 大直 內湖 信義計畫區 至於其他地方就見仁見智 至少我覺得不是每一個地區都有同樣的狀況 難道台北市/新北市以外就沒有這種鉅額的房價差距嗎? 其實還很多 台中市就有很多啊 逢甲商圈附近的透天在75年(1986年)那時大概多少錢 台中市的七期那時是甚麼樣的土地? 我有一些小的個案實在不方便獻醜(第一人稱)
都市的發展本來就是有高低起伏與各種不同的發展背景 從都市計畫的圖就可以看到 台北市商業區比例最多的地區 我想應該是大同區 但大同區的房地產的價格一直都不會太高 因為那是30-40年前的主要商業中心 現在主要商業中心早就外移了而大同區空留下商業區的劃分但實際的狀況又是完全不同 台中市的中區也是如此 我想商業活動 資金與人才都會尋找自己的出路 老是罵然後把發展不力的責任歸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也無助益 請不要老是拿台北與高雄比 台灣還是有很多地方的房地產也有類似狀況 台中市是如此 竹北與新竹也是如此 桃園縣也有如此之案例只是沒有台北市/新北市那麼多罷了
我想樓主舉的這個故事 算是個人的選擇與機緣問題還有上一輩的抉擇與決心問題 不是很多長輩願意在自己的小孩無助時住自己的小孩一臂之力(我自己看到很多長輩還是認為小孩長大以後應該自己想辦法)但卻相信那些理專/老鼠會/高價健康食品甚至詐騙集團的哄騙 也有很多頗有資產的長輩一毛不拔寧可讓小孩去借地下錢莊與信用卡的錢搞到小孩被逼債而有家庭問題 很多長輩仍深信給了錢以後小孩就不孝順了或是人還沒死沒錢花用是很痛苦的事 許多老人家寧可守著台北的老房子不改建也不出售 看了這個故事 我想當事人還是要感謝長輩能夠幫忙也能好好運用剩下的這些錢來養育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