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要多管齊下一、首都減壓,中央政府遷到中南部。二、台北市區裝ETAG,汽車上路即收費。三、公車減價、捷運減價、UBIKE減價。不過樓主無車日想法滿好的,大家都搭大眾交通,對整體城市影響絕對是正面的。
實驗成功或失敗有意義嗎?台北的道路設計根本沒辦法負荷這麼多車,換幾個局長或是換市長都沒辦法解決。除非能改善在台北市的車子數量,像計程車就應該減少,計程車數量和品質應該要好好控制。機車問題可以學大陸城市,只允許電動機車行駛,這樣又可以刺激經濟,又可以兼顧環保
kcgmaya wrote:而且柯是延續執行前任政策,就行政態度來說是正確的(恕刪) 可以看柯市長政策白皮書。其中批評敦化自行車道占用原先車道,造成互相爭道,所以柯市長在台北市的主次要道路上,設立棋盤式自行車幹道路網,貫穿台北,確保自行車全市通行,所以主要構想還是柯市長。https://doctorkowj.gitbooks.io/kppolicy/content/part_2/25.html另外你認為停建大巨蛋、拆除忠孝西路公車道,就行政態度來說是不是錯誤的?
jack0101 wrote:你打了一大串 大致上來說是對的 但只有一個嚴重錯誤 ~一台機車體積跟一台腳踏車差不多大然而機車的速度快多了 腳踏車慢吞吞的若是腳踏車暴增 可是會嚴重阻礙交通不信你看 三橫三縱 才剛施工 交通立刻就塞爆了因此因該立即停止腳踏車道這項錯誤政策...(恕刪) 載具轉換當然可以是機車, 不過空汙是大問題!機車空汙是汽車的6.7倍比起自行車, 機車並不是一種環保乾淨的交通載具, 轉換為電動機車則較無疑問前面134樓(14頁)已經說明載具轉換之後, 道路空間就多出來了比起機車,搭公車更省道路空間但是, 機車幾乎可以直達目的地, 太方便了!而且太便宜了!騎機車上下班,一星期加油不到100元如果開車,加95大約1000元,98要超過1000元 ,大約10天但是搭公車, 一次15元, 來回30元, 5天就150元搭捷運更貴, 單程20元起跳,遠一點要30元, 悠遊卡打9折還是比公車貴而且公車/捷運沒辦法到家門口,到公司門口,一定要走路,或轉換U-bike所以很多國外城市規劃專家,也認為東南亞國家大量的機車, 其實是節省道路空間。但是,東南亞國家一旦有錢了, 就開始買車, 於是馬路就塞爆了開發國家反而是走回頭路, 回頭騎自行車, 搭公車/輕軌如果沒有誘因,沒比較便宜, 也沒有更方便! 要讓機車族放棄機車, 很難但是機車也有速限, 如果道路塞到變成停車場, 機車一樣也騎不動機車的空汙是大問題!這是荷蘭國家博物館,自行車道直接穿過,機車可以穿過去嗎(荷蘭很多Vespa)? 不行!機車排放的懸浮微粒,小油污,不久就會燻黑這個通道這是古蹟, 空污染黑牆壁,要花更高的維護費用!這是Amsterdam-Zuid車站 的前方地下道(自行車地下道),這是火車/捷運/輕軌共構 的車站自行車的地下停車場車道, 它有台灣大賣場常見的"電動斜坡道", 機車會排放廢氣, 是不能進入這樣的地下車道!這是海牙中央車站旁的自行車立體停車場, 會污染的機車停在停車場, 轉換為U-bike或電動機車機車速度快,可以行駛在郊區,如果要進市區, 要設定區域轉乘 ,要有 Park & Ride要有轉換的停車場 P+R !政策要說明清楚! 願景就是轉換載具,節省道路空間! 轉換為清潔/綠色的載具!要有配套 ,有誘因! 要有免費接駁公車! 免費轉乘的停車場! 才會讓小汽車停在停車場,不要上路!jack0101 wrote:你打了一大串 大致...(恕刪) 很多名嘴都很愛說"大血管理論", 大血管狹窄就要爆血管了!然而, 他們不知道血管有"側枝循環"collateral circulation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