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多少年輕人,買房都是靠父母!

White bear wrote:
我只是敘述事實, 為什麼不行? 我家又不是甚麼皇親國戚, 達官貴人之類, 我爸也是一介平民, 聯考進大學後畢業出來找工作啊. 30年前我沒親眼看見, 但我很確定20幾年前(80年代末期, 我開始有記憶)我爸的收入至少是我現在的三倍.....
你要說我不長進也可以, 但事實是現在我的薪水不過跟30年前一樣, 但是物價跟房價.......


分享事實當然可以,也是大家所歡迎的
但是仍然必須對照到當時的社會一般狀況來看,才不至於失真啊
民國65年時的國民平均所得是1132美元
民國70年時的國民平均所得是2669美元
民國75年時的國民平均所得是3993美元
民國80年時的國民平均所得是8982美元
國民平均所得到達13000美元已經是民國88年的事了
因此令尊如果三十年前的收入就已和您現在一樣多,20幾年前(80年代末期)的收入至少是您現在的三倍
這樣的收入的確已經超出平均值非常多了
teramars64 wrote:
但是仍然必須對照到當時的社會一般狀況來看,才不至於失真啊...(恕刪)

我看到的就是一般社會狀況啊, 而且還是屏東鄉下地方哩, 不是台北這種首善之都, 夠窮了吧?
我對70 年代沒記憶, 有記憶時已經是80年代了, 1989 年離開台灣...
我離開台灣的前幾年, 感覺台灣就是錢多, 非常多, 當時流行的一句話不就是"台灣錢, 淹腳目"?
今天我買了一台 Benze 280E, 明天隔壁一定會買一台300SEL 來較量, 勞力士金錶滿天飛, 金錶還不夠看, 要滿天星才夠派頭, 號子裡一堆人不用上班都月入數十萬, 啃的都是一顆50元的包子.
後來黑道兄弟開始幫大家"看車", 還有人為了怕被勒索, 把 500E 拔掉改貼 280E. 老闆扮司機等.
開公司的還常常有人固定送茶葉, 然後每個月收取五萬到十萬不等的茶資(我現在的薪水只夠支付當時的茶資哩).
台灣人還有錢到國外去了, 幾乎都快橫著走路, 到國外一聽到一棟別墅幾十萬美金, 直呼"太便宜了", 殺價都不必, 直接拿現金買下, 連銀行經理都傻眼, 買車也是一樣. 當時國外的台灣學生有誰不是開 BMW 上課的? 身上穿的都是 Giorgio Armani, 出入都是高級餐廳.
哀, 當年是這樣, 感覺就是有著無限的希望, 錢多到賺不完, 現在呢? 更何況當年房子還比現在便宜很多....
看了之後的感想是...(反駁你也沒意義~不如贊同你)
以當時薪資來說~令尊真的很會賺(真利害)~
以現在的薪資來看~你就多加油吧o(有點遜色~當然這是比較詞)
當年大學生數量跟現在大學生數量比?
當時人口追逐台北市精華區地產熱跟現在比?
講一堆都是沒用的.......每天還是有年青人在發達中......人家有悟出秘技你沒有
自己找條出路吧!
剛出社會那幾年 才發現很多人是帶著五年學貸或是家裡的債出社會的,
現在起薪又低,新鮮人刻苦生活還個二三年才能還清應該不是特例了,
更別說如果是來台北打拼扣掉租屋費,光湊頭期款至少要再五年,
別再說什麼不夠努力了,現在不是光努力就能往上爬的時代了,
只能慶幸自己出社會時沒有任何負擔,

回到開文本意,
為何會產生許多年輕人買房得靠父母這種社會現象
這些掌權者不思檢討日益嚴重的貧富差距和如何導正社會價值觀的扭曲,
反而倚老賣老教訓年輕人,污名化年輕人,
White bear wrote:
我看到的就是一般社會...(恕刪)

前面大大把國民所得&年份都整理出來了
只能說你的記憶很接近當時的新聞
所以...
20年後的人一定也覺得,那個年代的人個個都是科技新貴
年終分紅幾百萬,房子都用現金買,流行買豪宅買牛買馬
不用40歲就退休開民宿玩衝浪騎單車
是一個幸福的年代

(我只是敘述事實啊)
無腦鐵金剛 wrote:
前面大大把國民所得&...(恕刪)

就用平均國民所得來算好了.
我找到民國79九年的國名總生產毛額是: 5,364,728 百萬台幣
當時的人口是: 20.3 百萬人
平均起來是: 每人每年 262,301 新台幣
當時一般家庭平均是四口, 平均家庭收入為: 1,049,207台幣
當年應該都是單薪家庭吧? 所以當年真的是人人都是百萬年薪.
人人都是科技新貴抱著幾億的股票退休? 這也是事實啊, 只有像我這種社會的弱勢族群才會領著那微薄的薪水, 連房子都買不起
(當年應該要堅持去走電機系, 這樣早就抱著幾億的股票退休去了, 繳的稅又少, 哪像現在, 領著那少到可憐的薪水, 政府所得稅又抽的超兇, 都已經快餓死了每年還得給政府一二十萬的保護費, 要抽稅不會去找有錢人喔? 專抽我們這種三級貧民)
White bear wrote:
就用平均國民所得來算...(恕刪)

什麼叫國民所得?
那是官方數據
在銀行看企業每月薪資轉帳金額就知道
其實從80年代初期除了少數景氣好的產業還有軍公教
大部分的人每月薪資轉帳根本沒有成長甚至負成長
反倒是地主早期科技新貴存款大幅成長
不過最近一些大型包租公租金收入少了近一半
(每月租金收入千萬以上,台北東區)
出錢的別忘了自己才是大爺,自己才是決定房租 與房價的最關鍵人物
不是房東或地主,台北市這麼多空屋,不盡情的殺房租是對不起自己
房地產大漲的大陸今年房租也全面下跌

win9999 wrote:
不過最近一些大型包租公租金收入少了近一半
(每月租金收入千萬以上,台北東區)
White bear wrote:
我找到民國79九年的國名總生產毛額是: 5,364,728 百萬台幣
當時的人口是: 20.3 百萬人
平均起來是: 每人每年 262,301 新台幣...(恕刪)

老大啊~我快要不會說話了
我不是很有研究啦
不過生產毛額代表的好像是生產價值
類似:做生意營業額1萬塊不代表月入30萬,不代表年所得365萬
(雖然加盟商很多都這樣算啦)
還要扣掉很多成本....

------------
好吧~你說是就是了,聽你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