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後首度看房,嘿,房價都硬得很哩…

omfr wrote:
要使用房子, 不一定...(恕刪)


可是我的小孩跟我說他不想再搬家了,不想離開他的朋友怎麼辦呢?老婆也想要有一個更衣間,還有書房的牆壁打掉作成開放式的,老婆都願意把她的一生托付給我了,我怎麼忍心再讓妻小跟著我四處漂泊呢!
道格吐司 wrote:
岳父母說 : 你先去...(恕刪)

我先前結婚時沒買房子....是租房子... 一個月房租四萬
等到民國 92 年底 政府和 x教授都喊多的時候開始準備買
剛好房東缺錢, 就全用現金買了

samcentaur wrote:
可是我的小孩跟我說他不想再搬家了,不想離開他的朋友怎麼辦呢?老婆也想要有一個更衣間,還有書房的牆壁打掉作成開放式的,老婆都願意把她的一生托付給我了,我怎麼忍心再讓妻小跟這我四處漂泊呢!


太太姐妹夫聚一起, 在岳父母面前說 : 你們現在還在租屋嗎?

慢慢撐吧
omfr wrote:
我先前結婚時沒買房子....是租房子... 一個月房租四萬
等到民國 92 年底 政府和 x教授都喊多的時候開始準備買
剛好房東缺錢, 就買了


我不是要比財產, 別誤會, 我只是舉一個算是非要購屋的例子, 有些人就是必須在今年要購屋, 那麼今年買點在哪裡? 你確定在後半年而不是現在?

若要能等, 等20年也沒關係, 問題這有甚討論意義呢?

等一輩子也沒關係的, 反正最後還不是一盃黃土?

我認為對未來漲跌趨勢越主觀越看重的人, 自尊心都蠻強的, 受得了這些非經濟因素的長期壓力嗎? 我非常懷疑



好心勸這群人, 若買得起也付擔得起, 錢再賺就有, 等有了多餘錢, 再來搞這些漲跌趨勢, 否則就要改變自己的個性, 不過這部份, 極難, 比賺錢還難
22f wrote:
我成交價
其實跟買內湖房子那位大大幾乎完全一樣

一開始對方開5570,單價約114W,當然不考慮
後來對方說5200收斡旋,我說4700收不收斡旋,不收,我出國去了

過一週,仲介說4900收斡旋,我沒回
再一週,仲介說4500收,我就知道買到了
因為只是佣金多寡而已

每P約92W,不便宜,但也不算貴
就是2009的價錢

已經殺了兩成,我覺得合理價在90上下
主要有兩點,一是20米面樹海感覺實在不錯
其次是公設比低

沒有奢侈稅我想是買不到

有大大說現在買房是白癡
我無所謂

時間是最好的證人


恭喜22f兄。敦化林蔭正面樹海中高樓層的景觀中古大樓戶確實很難殺得太多(開價通常僅供參考),且市場案件釋出量也不大。

誠如您所言,中古大樓的好處就是低公設,總價反應出的實際室內面積足,且大樓有管理,不必面臨垃圾、信件的問題,且地下室有停車場可停。

總之,恭喜22f兄!
道格吐司 wrote:
太太姐妹夫聚一起, 在岳父母面前說 : 你們現在還在租屋嗎?
慢慢撐吧 ...(恕刪)

比較近的親戚全部都知道我們租屋
也理解原因,

有碰到某白目高檔木柵買房的親戚(長輩)譏笑很多次,
曾經回:
我住哪裡?? 妳住哪裡?? 你們生活品質有我好嗎??
他只能噤聲

那位長輩 在民國 78 年木新路給小孩買的新屋買價
和我在 92底-93初在仁愛路圓環買的中古屋買價差不多
他的房子到那時房價幾乎腰斬, 更不用說當時小孩兩夫妻付的利息很高
影響生活品質
omfr wrote:
比較近的親戚全部都知道我們租屋
也理解原因,
碰到某白目親戚就回:
我住哪裡?? 妳住哪裡?? 你們生活品質有我好嗎??


然後接下來在岳父母面前動手嗎?

社會有一種制化的價值觀, 這種約束力, 有利有弊, 相信每個人多少都遇過或聽聞過, 當遇到這鳥事時, 頂多就是鼻子摸一摸, 裝死沒聽到罷了, 不過有時修養身心比賺錢難, 大多都是在平衡點中, 買間屋, 邊賺邊調整

當然, 也有一種人是輕鬆帶過, 還誠心誇獎對方比自己有能力能買好房子, 然後也還是很滿足自己的租屋日子, 這種修養自然不是錢財能夠比擬的, 因為那個無法以錢財衡量, 諷刺的是, 這卻不用花太多錢
omfr wrote:
那位長輩 在民國 78 年木新路買的新屋買價
和我在 92底-93初在仁愛路圓環買的中古屋買價差不多
他的房子到那時房價幾乎腰斬, 更不用說當時利率很高了


此一時彼一時, 但你這說法似乎在證明民國78年買屋是一件錯事嗎?

若是, 那麼我認為這無關時間點, 而是在地段選擇問題上, 如果在民國78年間, 買一塊信義計劃區一帶土地, 就知道這差多少了, 事實上, 長輩在民國5X年間, 與朋友分別想買一大塊一小塊的大安區土地, 長輩買大塊, 本已談成, 誰知陰錯陽差, 隔日下午交易, 隔日早上就被人以多5000元買走, 長輩友人買小塊, 後來他們因為被人倒會, 一度過著貧窮日子想賣那塊土地, 但他們一直堅持不賣, 10多年前, 建商看中, 大翻身, 所以有沒有買對地段, 這差很多的

上面講的5000元, 不是5000萬元少講一個萬字, 就可以知道當時5000元是多麼大, 土地是多麼便宜, 更何況是房子呢?

現在錢這麼小, 土地這麼貴, 更何況是房子呢?
還好2字頭房價就入主敦南敦北........不然現在會手軟........
下一任屋主我保證連鋼筋水泥都換成新的給他.........一樣賣2字頭........後面兩個零

道格吐司 wrote:
如果在民國78年間, 買一塊信義計劃區一帶土地, 就知道這差多少了...(恕刪)

買地養地是投資, 和買自住房子不同吧
要講投資, 不如買股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