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8月時以1000萬賣掉住了十來年的房子,直接找代書賣給認識多年的同棟鄰居,屋子權狀30坪,位在基隆路二段加油站對面(屬於信義區),離臨江街口很近,31年的大樓(8樓中的5樓),屋況很好,且雖然就在基隆路上,但面對的是巷子,較不吵灰塵也較少,但說實在的,市中心車多繁雜,雖然生活機能好,住起來覺得實在不舒服,空氣也不好,加上在內湖科學園區內上班,當2月買了內湖的房子後,幾經猶豫(本想留下來出租),就賣了舊屋,因為我覺得以我個人想法,這樣的居住品質屋價太貴實在沒道理!
Nick5857 wrote:有時候真的懷疑, 是不是屋主和仲介串通好的, 一個星期Po一間出來賣, 目前整個大安國宅Po在房仲網的, 大約只有四間吧, 但大安國宅可是千戶級的大型社區. 以釋出量來看, 真的是低得誇張到不行. 賣了也沒辦法在大安區換屋,要怎麼賣?現在仲介在煩惱台北市找不到房子賣了,所以仲介都在呼籲大家趕快獲利了結。
這31年舊大樓一坪33萬的價錢,我覺得可以滿意了,自從2月買屋之後,在Mobile01 已流連超過半年了,對房價的多空論戰,也都會參閱其文章。我覺得以台北市中心的空氣品質,及路上的交通狀況,已住了30多年的我,實在不願再忍受,還好內科公館山旁的重劃區還有一方幽境,再也不必因為帶小孩去舊居旁的公園活動時,還得在那裡呼吸路上汽車廢氣,而因未提供他們基本生活品質覺得抱歉。大人稍微跑一下就可以滿足生活機能方面的需求,就算是內湖也已經非常方便了,實在沒必要全家人都被侷限在擁擠的住商混和區裡,難怪大家都得透過仲介買賣房屋,太多人都以高價買下一種不值得的產品,而仲介好像就是替賣方,找到對產品品質不挑剔的買方,台北人真是可憐!
少見多怪罷了!!!等到變成常態, 也就見怪不怪了.香港市中心的房子平均每坪167萬, 街道狹小, 空氣更污濁, 走在路上煩悶的想跳到海裡去,還不是一樣越來越貴, 基本上市中心的的環境本來就不會像郊外一樣, 越值錢的地段, 當然會越有效利用,單位時間通過的人車本來就會越多. 只單純用交通或環境來評估是不足夠的. 鑽石蒙塵還是鑽石, 玻璃鍍金可以提昇價值, 但是還是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