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kegossip wrote:好像都只看到 生育率...(恕刪) 4.5.6.7級才是現在買房的大宗吧.嬰兒養到大要多久??不生育有差嗎.又不是那些嬰兒在買那些嬰兒長大也不用買房了.直接接收他老爸的就好.經濟基本面真正變好.錢潮比較可能抽離房市.我是這麼覺得
跌破眼鏡!全台房市供不應求情況加劇 供需缺口半年增26711戶受到奢侈稅及全球股災影響,全台房市買氣急凍,偏偏近期房市的推案量卻又屢創歷史新高,難免引發民眾對於市場上是否供過於求的疑慮,甚至擔心未來會因為房屋供給過剩而導致房市大崩盤!但實事恐怕顛覆民眾的想像了!HouseFun傳媒中心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發現,今年上半年以來,全台戶數大增了58036戶,若以一戶需要一屋來計算,等於這半年來住宅的剛性需求增加了近6萬戶,然而在同時期,內政部營建署所核發的住宅使用執照卻只增加31325戶,也就是說這半年來新屋增加戶數才3萬多戶,因此以近半年來看,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供需缺口量達26711戶。而住宅供給趕不上剛性需求的狀況,更存在於全台各主要都會區,全台主要都市,除了基隆市供過於求外,其餘皆供不應求,其中以新北市最為嚴重,近半年來住宅短缺量高達7335戶,其次分別為台北市的4721戶、台中市的3853戶以及高雄市的2957戶。對此,HouseFun傳媒中心經理李建興指出,近年來由於台灣出生率大減,導致人口負成長的議題持續發燒,讓市場人士不免擔心國內住宅的剛性需求將大幅衰退,再加上這期間全台受到房價大漲刺激,建商頻頻推案,導致房市「供過於求」的危機感充斥於市。但事實上,雖然近幾年台灣的人口增加速度趨緩,但隨著小家庭盛行,使得家戶數增加幅度卻遠高於人口增加數。根據內政部統計處的資料顯示,近半年來,全台的人口數僅增加18354人,但家戶數卻足足大增了58036戶,使得每戶人口數從2010年12月的2.92人降為2.89人;而若以近一年來的狀況來看,趨勢更為明顯,2011年6月全台人口只比去年同月增加42096萬人,但戶數卻爆增了近12萬戶,為119992萬戶,情況十足吊詭,不過,由於住宅需求量與家戶成長量貼近,這顯示台灣的住宅剛性需求未如想像中的疲弱。進一步解讀各區域狀況,李建興分析,由於國內都市化程度愈趨明顯,人口大幅集中於都市,因此都會區的住宅供給量更遠不及剛性需求。以新北市為例,2011年6月相較於2010年12月,總戶數增加了12673戶,但新核發的住宅使用執照卻只有5338戶,供給遠不及需求,供給短缺了7335戶,這也就是何以新北市推案頻爆大量,房子卻始終供不應求,房價仍大量上揚的主因。至於五都中,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台南市以及準直轄市桃園縣,這半年,住宅供給也都不及剛性需求,住宅短缺戶數都在1000多戶至4000多戶不等,因此在都會區裏,即便房市偶而受到景氣影響而波動,但最具底部指標的剛性需求仍在,房市反轉機率不大。不過李建興提醒,由數據上解析,近來新屋落成量龐大的新竹縣市,這半年來住宅供給增加數量可觀,與實際的剛性需求勉強維持平衡狀態,相較於其他都市,較有供給過剩的危機,而基隆市,今年以來戶數更只成長了307戶,還小於住宅戶數的增加量,是全台唯一供過於求的都市,有意進場上述區域的購屋者,需觀察後市發展。
likegossip wrote:好像都只看到 生育率...(恕刪) 我覺得是有那麼一點因為每戶人口變少,而造成戶數變多~現代人的個性與容忍力都變得很低落,所以夫妻的離婚因素或者家庭成員的分拆,都是使房事供需增加的原因之一,當然一般來說一兩個人住,其實住「套房」也就差不多了,也容易整理與打掃,但是以目前的狀況似乎也不是這樣~現在人真的是比較適合「自己住」,因為大部分人都愛乾淨但有不長打掃,更不愛幫人打掃,也不喜歡別人干擾與嘮叨,住在一起久了,反而感情越來越薄,所以現在人真的每戶住的人越少越好,也少了一點社會案件~
likegossip wrote:好像都只看到 生育率...(恕刪) 提供一下身邊的樣本群情形人數22人最大值 5年4班最小值 7年4班總小孩數 12:1 (12個男生: 1個女生) 生兩胎只有3人婚姻 16:6(未婚)房屋總數 16 , 未婚的都買不起, 己婚的都借錢買平均數入 30歲內 70w 40歲內100w 40以上 140w以上這些出社會的最後嬰兒潮 現正在等著進市場買房子 多少父母都會資助一些也會努力在結婚時再苦都要買一戶, 因為不必和老人家住但如果回頭去看人口金字塔圖我還是想去買塊農地台北有一些金字塔的大樓住滿老人 因為生活機能太好 所以不想也不會搬現在大專入學人數大量減少 想買房子的人再5~6年都不見了20年後 一對新人 有個4爸媽 8個阿阿公阿媽要照顧 所以不用工作了但依比例 是也可以接收 6棟房子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