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業公司不可能平時養著人力做為"儲備幹部"
然後在接到案子後派上用場
一定是在接案之後才開始徵人
所以公司的口碑是不會連結到現場人員的
但是有制度,規模大一點的公司
在徵人時比較能做篩選 (前提是能有夠大量的海選, 但別說海了,湖選,池選,溪選還差不多...)
也比較有機會從現有案場做人員調度
例如夜班拉來做日班, 秘書昇上來到另一個案場做總幹事
但如果早已是優秀人才的話,原本的社區也不會同意放人不是嗎?
2.一個案場顧的好不好
現場人員的能力,表現會佔1/3的成敗
然而,物業人員根本已是就業市場的最末志願
除了少數標榜高級又高貴的豪宅底科技業保全
剩下的幾乎是找不到其他工作的,才會來做物業/保全
我個人發現
老年人來二度就業的,雖然體力/3C力不如年輕人
如果吃到豐富的人生閱歷,靠著高EQ來做事,通常會做的還可以
年輕人如果是有志於未來的某個大考,來社區度時間領薪水的
雖然待不了太久,但至少是個短期高IQ人力
以上兩者都不是的...卻佔了物管業的大部份
首先是"一定少了點什麼", 可能是學歷,能力,或是身體的某個隱性機能
也就是,足以讓他/她"無法去選擇其他工作"的因素
如果有個沒有以上扣分項目的人材來站社區
這時反而要擔心了...
年輕力壯有能力外加沒毛病的,那他圖的是什麼?
簡而言之, 來的會是笨蛋?還是壞蛋?
3.第二個1/3,還是回歸到社區本身,而且很大程度在管委身上
不要妄想只要交待下去,現場人員就會把事做好
一次一次的耳提面命絕對省不了
盡可能把所有的要求不但要白紙黑字書面化,更要定時化
每月每週的哪一天就是要做好什麼事
每天的早午晚就是要做什麼檢查
而且委員自己一定要抽時間稽核 (很累,超級累...)
可能有人會想... 請物業不就是代替我們維護社區嗎?
可是你要想想看
你自己白天出門去打工賺錢請物業
物業在你不在家的時候顧門,也就是沒人管的狀態
差可比擬把小孩放在家沒人管的情況
4.還有最重要的1/3
物業公司的區域主管,通常是叫做督導,有時會是接下案子的業務經理
即負責這個案場能否長長久久簽下去收服務費的角色
好的督導對於管委提出的異議能夠處理(通常是人力調度,問題處理)
對於現場人員無能為力的事項也能支援,也對現場人員有管理能力
差的就只會道歉賠不是了
更差的就是充耳不聞,等你忍不住提解約
我遇過最差的是,公司隨便指派某個機動代班
說這人從今天起就是督導了,有事找他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