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租屋了,要不然我真的覺得我書白唸了!

投報率高的 ,屋主為何不留 ?
===============================================
1.屋主自售短時間需要用錢...朋友有買到

2.屋主自售不懂行情...........朋友買到....對方是老年人

書有沒有白唸過十年就見分曉了,
台北縣市的房價很高嗎?
那大陸的又如何?
小弟住珠海, 兩年前買的房換算回台幣一坪大約20萬,
現在我樓下的那間房賣41萬一坪,
大陸的專制體制出台一波又一波打房價政策,
每一個政策都比台灣還猛, 但房價跌多少?
是有跌, 但還是有很多城市, 很多樓盤不跌反升,
現在珠海都有每平方米超過5萬人民幣的樓盤了(每坪超過70萬台幣),
而且銷售出奇好, 珠海也不過是個二線城市罷了.

同樣的兩年前,
我的台灣合夥人要我一起買板橋巴黎十六區, 一坪31萬,
我說太貴了, 現在他93坪以5200萬賣出, 一坪超過50萬,
我出國以前居住很久的新莊思源路, 以前房價才多少?
現在新開盤的均價大約有50萬/坪, (新莊副都心)
我上週買的三峽北大特區, 一坪22萬, 兩年前才多少錢?
沒錯, 現在大台北的房價比之幾年前真的很高了,
小弟愚魯, 居然在房價已經連七年漲的高點進場買了在台的唯一一間房子,
但是我在珠海的房都超過40萬一坪了, 新莊板橋那些地方無景觀,
週邊亂糟糟的地區也都能賣到50萬一坪了, 相比之下, 北大特區的22萬怎能算貴呢?
這就是攀比拉高, 我相信即使政府打房讓房價下跌, 以後還是會漲回去.

這些年在中國賺大錢的人大有人在, 這些人大多數都會回台回鄉置產的,
我相信台灣建商會針對這些回流客層, 建出區域豪宅,
區域豪宅的超高單價又會拉動區域的整體訂價, 這是比價行情,
台灣雖然很難再有好的經濟成長了, 但是別忘了台灣和中國的經濟關係越來越密切,
中國的經濟只要不蕭條, 台灣的房價就很難跌深.

當然買不買屋可有自己的盤算, 想買想租自己想清楚就行了.







小虎先生 wrote:
對於一個要成家的人,...(恕刪)


看完這篇發現樓主算是這幾年職場上遇到7年級生中算上進的了
會認真存錢、想結婚也顧慮到買房的事情
大致上算是先知先覺型的年輕人了

回想自己10年前狀況跟樓主差不多
預官退伍進金融產業上市公司
薪水在作了1年後也差不多新台幣5萬[現在看來說穿了不過就是個領薪水的上班族
當時家中根本沒給我任何壓力,也沒有像樓主這樣優秀,可年輕就先知先覺想這樣多
不知不覺就把錢浪費在不必要的花費上 [買車買X買X買X .... 不堪回首]
也曾投資不少所謂的績優股[到後來用大筆學費+時間學習並體驗到,最績優的股票,能從它身上賺到錢的人,說真的還真不多
到頭來才發現走了10年冤枉路

過了10年後
現在的我還是一個領薪水的無奈上班族
只是經過時間的洗鍊後,取了老婆並有了小孩後,自己對人生有了更多不同層面的看法
單純以買房這檔事,我覺得任何人的第一間房,應該不能以"投資角度"去衡量,而是要以"價值角度"去思考
人生的第一間房,可以讓人強迫儲蓄,讓家人安心快樂,是一個凝聚力量並創造家庭價值最重要的地方
該不該買每個人價值觀不一樣,想租其實也不錯
但是如果想買,理該從購屋能力作優先考量,而非以投資報酬去思考
世界上沒人想買貴,更沒人想賣便宜,我更確定不會有人看的準房價起落
買的起的房子讓家人住的愉快才是好屋
買不起的房子讓生活困窘那就是不是好屋

公司同事年紀輕輕就在SARS期間用便宜價格買了地段好的房子,現在也漲了一倍
你說他高興嗎?其實並沒有太高興,因為這房子是他小家庭的核心,他也不會賣,沒有實現的利益,其實也不外乎是紙上富貴罷了
你說他聰明嗎?其實他一點都不聰明,更不會用他書本上學的經濟學去解釋房地產會不會跌
不外乎就是當時他剛好結婚需要房子罷了
加上一點傻勁就少奮鬥了好多年

說真的人生沒有很多個10年可以浪費
你已經在年紀輕輕就想到很多事情了
如果可以更看清自己的能奈,且在很多事情認知上不要這樣絕對
相信你一定會自己世界預設的報酬率外
獲得人生中更實際的報酬率

小虎先生 wrote:
2010-10-05 18:55 by 小虎先生
何解:



一堆學者專家提過了,從投報率,所得比,房貸與gdp之比等,一般學術研究指標,台灣房市已超標,還超標不少!


沒有惡意, 但只是良心建議你, 如果用投資的角度來看房市或股市, 就請先忘了經濟學的那一套:

1. 經濟學家一向不是股市或房市投資的勝利者, 為什麼? 因為他們總是希望為股市或房市找到所謂的"合理價", 而用一些指標, 公式化的來分析現在股市合不合理, 房價合不合理, 來做出開不開投資的判斷.

但是, 請仔細想想, 不管是股市也好, 房市也好, 從來都不會停留一個所謂的合理價, 永遠不是超漲, 就是超跌! 在上漲的軌道上, 不會因為價格已超出合理範圍, 就停止上漲, 下跌的時侯, 也是如此.

你指細想想, 拿大陸房市和日本房市的例子來看, 是不是政府在喊打房的時侯, 房價反而漲不停, 政府在振興房市的時侯, 房價就是不會跌!

日本現在已經是零利率了, 用你的算法, 買房投資報酬率在5%以上, 為什麼還是不會漲?

用現在同樣的道理來看, 如果有一天房市走空頭了, 也請記得, 跌到"合理價"時, 沒有規定房價就會因此止跌回升~

2. 與其去批評現在房價合不合理, 誰對誰錯, 還不如在不同的時間點, 做出最有利自己的決定! 張教授說台北房價不合理, 我也認同, 但從預測市場的角度來看, 他錯了就是錯了, 市場永遠是對的, 不需要給你什麼理由~ 也許三年後, 五年後房價真的崩盤了, 但過去的那段時間, 他還是錯的.

3. 我從來就不認為房市會永遠一直漲, 但請記得--泡沫要吹得夠大, 才會破, 來吹泡沫的人不夠多, 泡沫就是不會破! 如果從投資的角度來看房市, 和投資股市一樣, 是不是泡沫不是重點, 重點是什麼時侯吹破~

danielpunto wrote:
單純以買房這檔事,我覺得任何人的第一間房,應該不能以"投資角度"去衡量,而是要以"價值角度"去思考


我的論點反而相反,不管房子是不是自住,反而要從投資角度思考..

身邊朋友剛好有幾個例子.也剛好都在五六年前買了房子,但是目前結果大不相同

1.A君,喜愛自然,他從價值角度思考,所以選了安坑山上的的大樓(綠中海再進去的社區..).目前房價應該還是沒甚麼變動

2.B君,以投資角度思考,五六前買了蘆洲三民中學捷運站的新大樓,每坪約15萬...目前應該破30萬....
拜房地產上漲,銀行肯貸的金額也越高(銀行房貸的鑑定基礎,絕對是投資角度下的產品,而不是個人價值角度去認定)
於是B君靠著轉貸,反而多了點資金,進而再投資其他房地產....目前40歲不到,手上房產價值,可以馬上退休而無慮

當然,B君也負擔高槓桿風險,而A君的個人價值角度,如同某支廣告所言"無價",所以實在很難判定誰對...

不過,希望從這幾個真人例子,提供給大家一點不同思考方向
心一動念,便已千年
決定租屋是對的
.....
大家都喜歡住台北市
但是台北市的新屋
並不適合首購屋族列入考慮
從長輩的時代, 整個大環境就是如此
家族一直搬呀搬
最後, 終於才搬進了台北市...
要一番(大)努力 ~

RAULK917 wrote:
但是, 請仔細想想, 不管是股市也好, 房市也好, 從來都不會停留一個所謂的合理價, 永遠不是超漲, 就是超跌! 在上漲的軌道上, 不會因為價格已超出合理範圍, 就停止上漲, 下跌的時侯, 也是如此.


有件事是合理的 !!

價格隨時間的圖形

沒有永遠一跟斜線上去直直漲 !!

也沒有永遠一跟斜線下去直直跌 !!

有上有下, 就有曲線, 往上往下凸出來的那一根, 通常時間都很短促, 不論是區段最高或最低 !!

有時候, 確實是傻一點, 是比較正確的, 因為長時間上來看, 要恰好買在最低與最高點的機會, 也是蠻困難的, 通常套牢客, 是炒短線的投資客的機會比較大, 因為短時間的價差是相當吸引人的, 進來的人也多, 所以有所謂的短線進出的人太多的時候, 不要去, 要避開 !!

不過強調一下, 傻一點去買屋, 並不能排除一定不會遇上最高或最低點, 這要靠一點狗屎運 !!

樓主參考看看了 !!

abelkk wrote:
===============================================

1.屋主自售短時間需要用錢...朋友有買到



2.屋主自售不懂行情...........朋友買到....對方是老年人



1.屋主自售短時間需要用錢 ...... 可向銀行辦理貸款


2.屋主自售不懂行情........... 朋友買到....對方是老年人 , 與市場價差過大 ,通常在房仲業者那會先被吃貨或者是給熟客


3. 我希望的是那位退休老師親自回答 , 但還是謝謝你提供寶貴意見.
我這幾個月一直是看壞房市,,
實在太反常了.反常的時間也拖的太久了..
就我看從任何角度看都不合理..

可是最近的新聞:
各國政府貨幣競相貶值,明來暗去一直沒有中斷...
又競相執行貨幣寬鬆政策.
日本利率從0.1%降到0.01%... 天啊,這是啥鬼利率??

這世界就我來看已經沒有合理可言了..
樓主是本科專業的,還是有其他站友..
如果將貨幣考慮下去,這要怎麼推演啊???

我一個同學說:
現在有能力跟銀行借錢就多借點,因為銀行借你錢都是虧的..
但他又說:房地產跟捷運一樣,這波趕不上就搭下一班..
還好我不用為這事想破頭,...

CADER 論壇 http://cader.tw
不用想的那麼複雜,
有捨才有得,
需要用心思考的是「你希望如何體驗此生」,
不當屋奴,
可以多一些預算花費在有趣的事物上,
可以多多出國、看看我們生活的世界,
等到老了退休了,
回南部東部買個便宜老厝度餘生,
沒事就和老伴種種菜、釣釣魚,
坐在屋簷下看看晚霞,
這樣一生還比較多采多姿,
管他房價是漲是跌都與我無關,
誰規定一定要留大筆遺產給後代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