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真正了解房市走勢的人進來吧!

央行升存款準備率..到今日...看到的是放款升息..存款利率不動....幹的好...

銀行股真的可以投資了...大盤真的會和傳產及金融帶頭過9000點嗎...

資金行情會因奢侈稅利空出盡再帶來另一個台灣房產的經濟奇蹟嗎?

看戲中...

stephen02 wrote:
所以我無法接受這種說法(恕刪)


沒辦法傳統觀念就是認為人人都應該買房子.

不過也因如此,台灣房價才會長期有支撐. 只能說害就有利.

個人覺得投資就是取利避害, 損益自負, 求個自在.

至於別人怎麼想,這也是他家的事,沒什麼好不能接受的.


stephen02 wrote:
每個人對財務投資的要點都不同(恕刪)


也對啦,只要活下來就是好的.

有人提到美國次貸 , 美國印鈔票..為啥房市救不起來?

美國先是金融問題, 又加上產業問題(汽車業) , 這中間還有中國低價成本削減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

產生結構性失業 目前9%附近,實際數字有人預估15% 他們30年房貸利率目前應該在4.8%左右.(這些背景)

我想版上高手如雲那就省略不囉嗦, 按照老人家我打字的速度..可能3天也打不完..

我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 ,美國100年房市走勢圖 請看:



我記得當時看的是目瞪口呆...夭壽~~美國有多大? 可是後面8年居然陡成這樣?

我就不清楚 這倒底要灑多少鈔票才有辦法救起來?





yunyunhome wrote:
然而,台灣的CPI根本沒把房價納入考量


這是因為買房是投資行為, 租房才是消費.

不論是否為自住, 只要買房就在投資.

一但持有了房屋這種"資"產,就具備了投"資"人的身分,

享受擁有資產的利潤(幾十年前的無殼蝸牛買了房子,現在可不會賤價出售),

當然也同時面對擁有資產的風險(貸款壓力,房價下跌風險).

這也就是為什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有包含租金價格,卻沒有包含房價.

=============================================================

再補充一下,

小弟目前租屋, 但持有些投資標的, 這些標的的價值高過目前承租的房屋.

此外小弟房東也跟別人租屋. 我們同時是消費者,也是投資人.

我選擇租這間是因為我覺得符合我的消費需求, 持有其他投資標的是因為這些標的符合我的投資需求.


此外定存是種投資,而且相對其他投資是無風險的投資,

因為少了風險, 定存的投資報酬率"理論上"低於其他投資.

定存利率高於通膨表示只要你願意投資,就可以無風險的在將來擁有更多的消費力.

當然假如你藝高人膽大,能"成功"投資風險更高報酬更好的標的,如房市,

就能獲得更好的報酬,將通膨踩在腳下.不過利潤伴隨風險,也有可能血本無歸就是了.
alina58889 wrote:
有人提到美國次貸 , 美國印鈔票..為啥房市救不起來?

美國先是金融問題, 又加上產業問題(汽車業) , 這中間還有中國低價成本削減美國製造業就業機會

產生結構性失業 目前9%附近,實際數字有人預估15% 他們30年房貸利率目前應該在4.8%左右.(這些背景)

我想版上高手如雲那就省略不囉嗦, 按照老人家我打字的速度..可能3天也打不完..

我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 ,美國100年房市走勢圖 請看:



我記得當時看的是目瞪口呆...夭壽~~美國有多大? 可是後面8年居然陡成這樣?

我就不清楚 這倒底要灑多少鈔票才有辦法救起來?


才疏學淺
小妹以為 因為這個洞全球買單了 因用衍生性產品 轉到連動債
雷曼已經幫大家買好單了

相對台灣房地產
你一定覺得前面是進階版
台灣還在傳統版
沒辦法 橫著看倒著看 房仲跟上次連動債沒啥兩樣
都是出貨工具
dr.meredith wrote:
才疏學淺小妹以為 因...(恕刪)


美國次貸, 是他們制度問題 也是文化問題, 申請房屋貸款相較台灣容易.

一般美國人繳不出房貸..反正把房子扔給銀行, 拍拍屁股走人..

台灣不會發生類似情況, 貸款不繳銀行追著你跑, 追不到還有連帶保證人可追..



仲介? 我不否認仲介素質良誘不齊..可是過去他有一定的功能存在

譬如..相對20年前 , 有了個房屋市場買賣交易平台..譬如有履約保證制度形成

我父親那年代, 買賣房地產多恐怖, 很多人被不肖的代書與掮客給賣了~~


"工具" 某種程度算!! 可是要是沒有"貨上架"" , 沒買家的市場, 沒有賣家的需求, 那這個工具今天

沒辦法媲美7-11般的密集....密度高得離譜~~





alina58889 wrote:
我就不清楚 這倒底要灑多少鈔票才有辦法救起來?(恕刪)


小小淺見, 關鍵在這段時間累積了多少房貸貸款與呆帳.

呆帳打銷,貸款回到正常水準, 房市慢慢就回來了.


alina58889 wrote:
美國次貸, 是他們制度問題 也是文化問題, 申請房屋貸款相較台灣容易.(恕刪)


個人覺得日本,美國,台灣,中國大家都一樣啦. 這是人性問題.

畢竟申請難不代表貸款少,更不代表隱藏的呆帳少.

至於帳算在誰身上更是沒差,倒帳後對社會的影響一樣.

重點還是數量.

yunyunhome wrote:
感謝你再次分享資訊~...(恕刪)



壽險公司是怪獸, 集眾人的小錢 ,去買爆利的土地...

小老百姓哪知只是買個保障而已,多年後卻得苦苦的追, 當初自己的小錢所造就的房價~~

唉~~~到底是保障誰阿?
alina58889 wrote:
壽險公司是怪獸, 集眾人的小錢 ,去買爆利的土地...

小老百姓哪知只是買個保障而已,多年後卻得苦苦的追, 當初自己的小錢所造就的房價~~

唉~~~到底是保障誰阿?

當然是你保障他

驚 你該不會第一天才知道吧

後面 還有建商 銀行 仲介一貫化作業
完全把你吃到不吐骨頭

有沒有覺得減肥許多

cuteyu wrote:
我覺得買房道不道德要...(恕刪)


以前就真的獲利算他的,賠錢大家一起陪葬~

因此,政府早在房市有些許瘋狂時,就不斷地針對性緊縮,從去年台北特定區域投資客的房貸成數與利率壓縮,後來又進一步擴大所謂的特定區域至林口、淡水、三峽

最近又將非自用住宅貸款緊縮(一人一宅),但力道沒有很直接,只是逼銀行提高風險控管...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r/22/today-e9.htm

只是,如此一來,就連單純換屋都會被限制到.....唉....

當然,如果你錢真的很多,不需貸款,只要你不要在2年內就轉賣,政府就不會管你~~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避免:獲利算他的,賠錢大家一起陪葬

如此一來,要再重蹈覆轍真的不容易了,離房市崩盤就更遠了~這對期望崩盤下來有超級便宜價格可買的人,就會很失望了~因為妳們誤以為這一連串政策可以把房價打到崩跌下來,但其實他反而能"支撐"住現在的價格到某種程度,並能夠先修正過熱的價格後,再持續"緩慢"上漲(在未來經濟狀況越來越好時,房地產沒理由轉壞)~

這就好比一輛火車快要飆速到要出軌時,卻有人及時採了剎車,但不是要把火車停下來(營建業確實是內需產業的火車頭),而是希望火車開慢一點~

從實際上的數據來看,2月份的房貸餘額在過去這2年以來已經首次下降了,顯示是真的有越來越多公營營行乾脆不再作房貸了(既然他們的直接老闆央行這麼在意房貸餘額,公營銀行少賺錢,也不能怪他們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50108425/112011032900355.html

但以上的政策卻不會影響整個經濟下進行的,確實是相當高明~

也就是說,在以往,對房市的政策就只有用升利息、調高銀行存款準備率等等貨幣政策,但這種貨幣政策成效緩慢,同時又會波及到正常的商業行為,但這一連串的選擇性政策卻不會大大影響到

只是,比較悲哀的是,在這樣緊縮下去,真的換屋族就會被迫先賣後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