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網路一堆想要政府學習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屋政策, 不知道有沒有真正去了解過香港和新加坡的住屋狀況,
以公屋來說好了, 在香港公屋的住宅空間分成1人, 2人, 3人和4人四種, 既然是政府公屋, 提供的空間就是剛好而已, 以三口之家來說, 在香港被分配可以住的空間大約在10坪到12坪之間(依地區不同)

另外香港的房租貴, 像是租在觀塘工業區附近一個六坪大的小房子, 每個月大概就要兩萬台幣, 本島很多地方, 一個5坪小套房也要三萬台幣以上, 公屋的月金大約是一般租金的一半不到, 所以想要住公屋的人很多, 除了弱勢家庭可以優先承租, 其他住戶就需要要排隊抽籤, 抽中了才可以入住

香港的公屋是政府委託物業公司管理, 採用的記點的方式, 依照公屋的規約來決定扣分的標準, 一般規約大約在30項左右, 例如, 養狗養寵物扣分, 屋內抽菸扣分, 高空丟物品扣分 , 不依規定方式處理垃圾扣分, 發出噪音扣分, 轉借轉租扣分, 藏毒賣淫聚賭當然也扣分, 甚至連鄰居吵架兩方都要扣點扣分, 只要扣滿一定的分數就中止居住權利, 每一個公屋都有規約, 有的公屋有內定的淘汰率, 所以有時候分數沒扣滿只要排名很後面, 也有可能兩年約滿不續約

所以先想看看公屋是不是你們要的, 依照台灣人的習慣, 政府提供公屋, 先是蓋的時候品質有問題, 分配的時候民意代表會介入, 等到住戶違反規約扣滿了要被趕出去了, 議員立委會幫忙開記者會喊冤, 到時候還是一團亂



bis0815 wrote:
昨天看新聞新加坡85...(恕刪)

shenliow wrote:
我是國立大學畢業的,...(恕刪)


如果現在要你去學一技之長(做黑手)你願意嗎?五年後月薪五萬應該沒什麼問題.
新加坡想要住在公共住宅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

1. 需要是新加坡公民
新加坡本身就是都市國家, 所以新加坡國民大部分也選擇居住在新加坡的市區, 但是台灣有22幾個縣市, 請問一下台北的公共住宅需要設定限制為台北市民嗎?

2. 兩人以上的家庭

3. 家庭收入在8000新幣以下 (年收入大約10萬新幣)
新加坡的年平均國民所得是五萬新幣, 這個限制大約是兩倍的國民平均所得, 台灣的過民所得大約在兩萬美金, 以所得比較來看, 台灣的公共住宅是不是要設定為年收入少於120萬台幣的才可以入住?

4. 為了怕人民想要住公共住宅, 又沒有錢, 所以政府每個月扣國民20%的所得作為公積金, 購買公共住宅的頭期款可以由公積金裡面抵扣

5. 公共住宅不會漲價?

以新加坡來說, 以達士伶公共住宅為例從2004年開始到了2010年漲了超過一倍, 以一個一般樓層30坪的家庭住宅來說, 大概需要1500萬台幣左右, 一般來說這個住宅是供不應求, 新加坡政府雖然同意公共住宅超過五年後可以自由轉賣, 以達士伶來說但是幾乎沒聽過有人想要賣, 就算是新入住需要繳1500萬, 但是對比週邊的私人住宅來說, 這個價格可能只是旁邊的一半甚至1/3而已


bis0815 wrote:
昨天看新聞新加坡85...(恕刪)

jart wrote:
在台北的年輕人薪水三萬內的我敢說7成都是月光族
在這裡我看到很多雙薪家庭一家三、四口總收入六、七萬的買房子
或是單身一個月三萬五到四萬的也買的起房子
要不要來比較一下人家是怎麼努力的??
真的是天龍人)


用地區去判斷人偏見也太深了,請問你如何知到七成都是月光族?

大家都去做作業員,請問可以到幾歲?政府原本就該讓各行各業老百姓安居樂業的不是嗎?
真的有這麼多各種不同職缺,誰願意離鄉背井到北部,又為何城鄉發展會有差距呢?

現在討論的不是月薪三四萬可以買的起房子,是家庭收入月薪十萬也不見得買的到合理的房子。
難道全國為了買房都必須過你所說的日子?消費緊縮會比較好?

如果每個人都消費緊縮,相信作業員也不作業員了。

天龍人...這樣講別人可以增加你刻苦耐勞的精神跟決心嗎?

要比較努力,很多人在台北區域是也是很努力,作業員很努力,難道賣小吃、做RD就不努力嗎?
努力不是看區域,是看個人,你覺得好發展,符合你的個人職志,不代表適合全世界。

也許你有所謂別人有的天龍人的觀點看法,但是相對的,你又何嘗不是用自己區域看全世界...

jart wrote:
三萬二起的是只上日班,有含加班費不含獎金

四萬多起的是都上夜班,一樣有含加班費不含獎金

我客戶8成是這兩種人


等小孩開始上高中 大學 年紀大面臨淘汰 頭痛才剛開始...
你有看過非裔黑人 向政府哭買不起紐約的房子嘛

政府沒義務讓每個人都搬進台北市

防止投機 惡意炒作已經夠了

其他要回歸市場機制了

argo12 wrote:
全國的有錢人大都在首都,而供給就這麼多,要讓大家都買得起?

就算現在打個五折,還是很多人買不起,(況且不太可能打五折)


你說的好像台北市有錢人幾百萬人似的

台北市的中位數五萬多,不管有多少有錢人,你賺五萬多就在中間

賺十萬肯定在前面,賺15萬肯定更前面

我舉的案例是就算15萬收入的都買不起

不要跟我說你不懂中位數這各名詞,國中數學有教

同學 年輕人本來就不該先買房子!!

要先做的事情可多了!

找到人生方向 培養強勢的專業能力

不用去找錢 錢自然會上門來找你~~~


還有奉勸 少把妹 錢會存的更快

每天陪一些無關緊要的妹吃吃喝喝

假掰咖啡廳 或是某某餐廳吃下來又傷荷包

聊的話題又言不及義~

人生百般無聊也不過如此~~!!

時間省下來打拼

時間到了 妹貼上來的數量多到你想甩都甩不掉~~

到時人財兩得 人生得意也莫過於如此~~~~

至於時間要多長 很抱歉 沒有時間表 也沒有捷徑

捲起袖子來~努力幹活就是~~~~

買房 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

特偵組 wrote:
月入5萬的台北市中位數的買不起,那月入雙倍中位數的10萬難道買的起?
拿一戶30坪的房屋不算太濫不算地點太糟糕,月入15萬的買的起?
別說年輕人了,就算是高階主管,月入20萬等級的,除非全部薪水扛房貸,否則在首都也只能挑些糟糕的房屋
...(恕刪)


你應該忽略了一個前提
我認為大部分原本就在台北市有房子的市民
換屋貼錢的比率很高
也就是說,其實自備款都有了,且貸款成數也不用太多
舊房賣1500萬,借1000萬買2500萬的房子
一個月還50000多,如果上面說的中位數夫妻約收入11萬
還有60000多可生活,養小孩都夠了

你舉的例子應該是外地人或年輕人要進台北市買房的門檻較高
因為自備款不足
但說實在的,原本住台北市的年輕人大不了就跟父母同住就是了(除非舊屋住不下)
給些孝親費,也好方便孝順父母
一個人賺多少錢, 跟存多少, 是兩回事
我剛畢業時在台北工作, 後來換到新竹

在台北的二年期間, 因為專業的關係, 我的平均月薪大概只有二萬一
這是十二年前的事, 當時媒體喊出平均起薪三萬二
但是, 並不是每個專業都這樣, 我認識的人, 大學畢業起薪過二萬八的真得很少
因為是傳統行業, 年薪有十三個月就偷笑了

房租5000, 扣掉一些開銷之後, 這二年之間, 我存了二十萬
金額不多, 但以年薪二十幾萬來說, 我已經盡力了
我也沒虐待自己, 就是不做非必要的支出, 衣服就買便宜的

後來因為收入太少, 所以我轉到科技業
買了幾本書學點繪圖軟體, 就跳到軟體公司做平面設計
收入開始三級跳, 不過工時也超長就是了~~
老闆給那麼多錢, 員工也是要付出相當的時間
工作三年, 存了一筆錢就出國唸書

若以我自己的經驗, 台北對我而言, 就是個開銷大, 收入少的地方
新竹則是有較多的收入, 生活開銷又小

提這段經歷並不是說, 台北的收入就比新竹少
而是,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
很難做比較

媒體說台灣的薪水十年不漲
但是我這十年之中漲很多

當年只賺二萬初時, 還被公司小學畢業的樣品師嘲笑, 說我大學畢業也不過如此
但是, 半年後, 我到科技業的新人起薪, 就達到她累積十幾年經歷, 才能拿到的收入

雖然時機不同, 但是如果你的專長目前拿不到更高的薪水
也未必一直都是如此
就看你願意付出多少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