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強徵強拆」條例, 違憲?

k.k2001 wrote:
唉~多數老舊公寓想參...(恕刪)


只有商三公寓才能一坪換一坪

住三容積225%的很難~

所以不要說賺錢,能換回原有室內面積的房子就偷笑了~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只有商三公寓才能一坪換一坪

住三容積225%的很難~

所以不要說賺錢,能換回原有室內面積的房子就偷笑了~

?
住三之一容積率有300%
一般住三的225%只要夠老的四五樓公寓也可以"響應"郝龍斌一坪換一坪
所以...很難嗎?
--
都是看建商到底要拿多少...建商不拿太多的話 住三的四五樓老公寓一坪換一坪絕對不難
--
至於有人提資訊不對稱問題...基本上 政府提供不少資訊
如果怕看不懂
也可以自己去找都更公司(不是讓他們來找你)去問去算

要是想只依賴建商或是都更公司主動提供的資訊...就算條件已經合理甚至有利
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真的合理或是有利...

坐著猜忌別人容易 爬起來查查真相不容易
--
另外 有些堅持捍衛老公寓的人 也請考慮一下有些老人家年紀大了手腳不靈活
甚至上下樓梯都有困難的狀況...
同樣是老人家 爬不上樓回不了家跟學按電梯 解決的難度應該不一樣

hantai wrote:
一般住三的225%只要夠老的四五樓公寓也可以"響應"郝龍斌一坪換一坪
所以...很難嗎?
(恕刪)


不要被郝給騙了
以室內面積來看:
公寓5樓,室內30坪,算100%容積,權狀應有6坪地
6x2.25=13.5坪(室內面積)
加上獎勵也不到20坪
建商也要賺吧!
他們分40%~45%不算多
怎麼有可能一坪換一坪(室內面積)???
什麼叫建商賺太多???

郝的一坪換一坪中央也沒有認可!

住三225%的公寓四樓
室內30坪,算100%容積,權狀應有7.5坪地
7.5X2.25=18.875坪(室內面積)
加上獎勵20多坪
建商也要賺吧!
他們分40%~45%不算多
怎麼有可能一坪換一坪(室內面積)???
什麼叫建商賺太多???
全部給住戶也換不回原有室內面積
加上公設才有,因可以灌30~35%的權狀!

商三是560%
以室內面積來看:
公寓5樓,室內30坪,算100%容積,權狀應有6坪地
6x5.6=33.6
地主拿回60%=21坪室內面積
加上獎勵也換不回原有"室內面積"
加上公設表面上就會比原有權狀多
-------------------------------------
用數學算式分配公式就可以知道

根本換不回原有室內面積的!
權狀是有可能!

都更建商不會有暴利的
建商買地來炒才是會賺的非常多~

要賺是有大面積土地的地主
如原有的透天
容積率原有就沒用完
這個都更或與建商合建
室內面積才會變多!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建商用都更或協議合建賺的不會比買地來蓋賺的多
但為何還要做???

台北市幾乎沒有地可以買
只好動到改建身上
好處是地是最貴的成本
由地主信託
建商不用花錢買地
土地信託後建商應可拿到50%的建造費用
也就是說
建商的資金只要營建費用的一半就可以動工了
本錢不用花很多
後面的管銷倒是建商要花大錢的地方

買地就要花大錢
所以合建的財務槓桿小
風險較低

房價最貴的是土地成本
建造費用次之

所以建商沒有太多暴利
但可以安穩的賺

建商更可以賣高價
反正土地成本不用出

有頭腦的建商在建造成本上
會一直追高
用高級料
因為商人成本增加一塊
會宣傳成增5元
多賺4元

以台北市建商來說
偷工減料是笑話
他們要B咖地賣A咖價
用建材升級賺錢
然後售價創當地新高....
合建建商,不用負擔土地成本
更能撐
售價更不好降

公寓的地主只有一戶
不會享受到好處
室內面積還縮小
頂樓加蓋的
室內面積連原本一半都不到
一樓店面變小後縮
1F與頂樓權利所失大
都更沒有好處
反對的就是1F與頂樓
若公寓只有4F
50%反對
根本蓋不成...

都更難
住字頭更難
商字頭想要更多
也難

人性就是如此~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不要被郝給騙了以室內...(恕刪)

只能說 你遇到的建商賺太大了
如果要用百分比這種說法來算建坪分配
建商分個30~40都有
超過40的話 住戶也可以不用考慮了
仁愛路等高價路段 住戶没分個70%也不會成的
rogerkuo2001.tw wrote:
不要被郝給騙了以室內...(恕刪)

只能說 你遇到的建商賺太大了
如果要用百分比這種說法來算建坪分配
建商分個30~40都有
超過40的話 住戶也可以不用考慮了
仁愛路等高價路段 住戶没分個70%也不會成的

rogerkuo2001.tw wrote:
住三225%的公寓四樓
室內30坪,算100%容積,權狀應有7.5坪地
7.5X2.25=18.875坪(室內面積)
加上獎勵20多坪
建商也要賺吧!
他們分40%~45%不算多
怎麼有可能一坪換一坪(室內面積)???

算式有一些很基本的錯誤...
談的成的案例中(談不成的我就不說了 狀況太多)
原本的
室內30坪的容積率用到225滿甚至超過時 都更準用原容積
另外 室內30坪的四樓不代表權狀上的地就是30/4=7.5
很多公寓一樓還有前庭後院+防火巷都還在同棟四戶分持的土地產權內
所以都不只你算的7.5
加上獎勵容積灌下去+65%以上都發生過=>225%灌到將近390%的都有...

加減乘除很簡單 找張權狀來看也不難
就幫你翻張權狀出來作實例吧 (個位數以下容我不列真實資料)
松山區西松段一小段某建號
建物所有權狀寫著共4層 面積150.XX平方公尺
土地所有權狀寫著1/4 面積260.xx平方公尺 也就是四層樓每戶都有260/4=65平方公尺
遠大於你想像中的室內面積150/4=37.5平方公尺
至於更新獎勵那邊的容積率變化更多就不多說



--
真要照你的算法
現在成功的那些都更案難道建商都是賠本幫人都更翻新?

只能說 也許不是每個老公寓都可以都更成功
不過有的不能成不代表每戶都不能成

換個方式再說一次以前說過的話

不先弄清楚自己的權力到底有多少價值
那就沒辦法分辨到底情況是對自己合理或有利,還是完全不合理

你要是真的有房子在研究是否要都更的話
請拿出權狀看一下吧(找您的父親借來看?)
樓上的給你一個讚拉,看來應該也是屬於專家級的.

只不過網路上很多仇視建商的.只想坐享其成,卻不知道使用者付費的觀念.要建商幫忙協助弄都更,卻不要讓人家拿到該有的利潤.
自己也不想去研究都更到底是啥! 台北市都市更新處的網站內容很多東西非常實用.有需要的可以去看看吧
紀 wrote:
樓上的給你一個讚拉,看來應該也是屬於專家級的


不敢...我只是剛好很不幸/很幸運的 老家和婚後新家都遇上都更的機會
所以聽了幾十場建商話唬爛...
最後決定還是自己花點時間搞清楚基本名詞
然後專業的部分自己找專家(而不是聽建商找來的專家)幫忙
因此有一些親身經驗罷了...

都更要成功很難 要搞砸很簡單

所以選擇多花點時間研究怎樣讓都更成功

畢竟不需要研究也能知道怎樣讓都更失敗


H大的講法是完全正確

rogerkuo2001.tw wrote:
有頭腦的建商在建造成本上
會一直追高
用高級料
因為商人成本增加一塊
會宣傳成增5元
多賺4元


建造成本會一直追高嗎?商人有那麼笨嗎?

看不到的地方建材應該是一般或偷料來補看得到地方
魏至聖 wrote:
H大的講法是完全正確...

建造成本會一直追高嗎?商人有那麼笨嗎?
(恕刪)


32歲在台南唸書還會關心台北房產?

建商在台北市區一坪要賣100萬
省建造成本一坪能偷幾萬???
我開高10%就比偷來賺更多!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