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村 wrote:
and So...?

你願意把你的房子打個對折賣給無殼蝸牛嗎?
如果你願意,我相信你提的傾斜球場角度會在低一些
社會需要你這種屋主!

(恕刪)


看不懂你的邏輯在哪裡

如果我把自己的房子對折賣出

那叫做施捨, 只是個案不是降低傾斜

讓政策有制度地實施

才有辦法有效降低傾斜

當然傾斜下降勢必還是會有買不起的人

那就是他自己在起跑點真的跑得比較慢, 或者運氣真的不好

但至少會讓他比較心服口服

政府的功能不是保證每個人都買得起房

而是確保至少平均能力以上的人

能夠有能力

目前的狀況並不是這樣

太多人是咬牙硬撐在買了

過度曝險其實是很危險的

當然央行的貨幣政策也要負責

過去使用的管制太溫和了

就跟你看到小孩子往危險的馬路走

一開始你會告誡他

接著會大聲斥喝

再不聽就要出手拉住他

央行的動作來得太晚, 也太小了

都快走到馬路邊了你還在告誡他

讓政策有制度地實施

才有辦法有效降低傾斜

。。。

當然傾斜下降勢必還是會有買不起的人

。。。

政府的功能不是保證每個人都買得起房

而是確保至少平均能力以上的人可以負擔的起

。。。

你講到重點了
全部換成股票也行

evin01 wrote:
把59間房子,全部換成車子,就沒人會怪罪你了。



在台北,買房是少數人的特權。
我的家庭年收入150W,公教雙薪,租房加上教養小孩,不多不少,
但自力買房,存錢很慢,更追不上漲不停的房價。
在01抱怨高房價,也被酸是自己不努力工作,只是魯蛇一個。
每次聽到同事講十幾年前台北一坪二、三十W,現在一坪五、六、七十W,
講得眉飛色舞,幸福快樂,我心裡真想說X,XXXXXX,XXX。
計畫找缺調職全家離開台北,老子繼續在這裡耗下去實在沒意義。




cc58 wrote:
讓政策有制度地實施
...(恕刪)
ritter.wei wrote:
在台北,買房是少數人...(恕刪)


雖然你在台北買不起房子

但我覺得你是一個認真生活的人

以你的情況。我也不認為你是魯蛇或不努力工作的人

。。。

還有

我不認為你同事講的是對的

他並沒有放入當時的時空背景

只是單純的比價

不過台灣的薪資沒漲也是一個大問題

。。。

其實政府並沒有把居住視為人民生存的基本權利。而是比較偏經濟面

所以很多政策都騷不到癢處或根本是扭曲的政策

加油啦
hantiful wrote:
看不懂你的邏輯在哪裡...(恕刪)


你不是指出了一個目前天平是一個傾斜的狀況?
怎麼會不了解

既然你知道只有你一個買房,半價在賣房成不了氣候
那根本的問題是?

收入高的人並不是罪人
買房的人也不是罪人

hantiful wrote:
讓政策有制度地實施
才有辦法有效降低傾斜
當然傾斜下降勢必還是會有買不起的人
那就是他自己在起跑點真的跑得比較慢, 或者運氣真的不好
但至少會讓他比較心服口服


請問一下你指的政策是?
要怎如何實施?

如果每個人或每個家庭的第二間房課徵300%以上的稅金
因為課重稅所以房價會跌?
那這樣本來買不起房的人就能買得起?
如果每個人或每個家庭的第二間房,即日起不可以貸款
因為不可以貸款所以房價會跌?
所以買不起的人就可以買得起了?

hantiful wrote:
而是確保至少平均能力以上的人
能夠有能力
目前的狀況並不是這樣
太多人是咬牙硬撐在買了
過度曝險其實是很危險的


如何才是平均能力以上?
條件是如何?年收入多少?或是要達成如何的條件才堪稱能力以上?
我可以買得起萬華、文山、大同區,但是我現在不買房,因為我不削,我要買在信義區,我要買天母
可是那區域又貴到我買不起....
我可以買得起新北市,但是新北市離我工作的地方又遠又會塞車,所以我想買在台北市...
可是台北市又貴到讓我買不起...

人永遠不滿足,在不滿足的情況下就天秤永遠不可能是平衡的

hantiful wrote:
太多人是咬牙硬撐在買了
過度曝險其實是很危險的


這不跟我之前留言的一樣,好高騖遠?
買不起或養不起,為何非得一定要買在那區?
到底是誰的錯?

hantiful wrote:
當然央行的貨幣政策也要負責
過去使用的管制太溫和了


太溫和?你指的是?不是很懂你的溫和論....

hantiful wrote:
就跟你看到小孩子往危險的馬路走
一開始你會告誡他
接著會大聲斥喝
再不聽就要出手拉住他
央行的動作來得太晚, 也太小了
都快走到馬路邊了你還在告誡他


渴望買房的人也並不是小孩子了......
起碼在社會工作多年,不然至少也成年了
成年人沒有自知之明,還要別人、央行去規勸他?
是因該對自己負責的時候了吧!

社會新鮮人買不起房,我想這是很正常的

入社會10年後想買一間房,那得要看這10年內自己工作做得如何?
工作了20年連買房的錢都不夠
那就要看自己是不是把標準訂得太高,或是根本就沒有努力,怎麼會走足夠的資本

我很渴望帝寶,但是我這輩子確定是買不起了
所以我退而求其次選在其他我買得起的區域

我很渴望居住在學區或是捷運站附近
但是買在那,又會讓我的生活變得很苦,背債背一堆...

那些買不起台北市的人,你還在考慮大台北區域嗎?
自虐嗎?.....那真的沒有人可以幫你了....

ritter.wei wrote:
在台北,買房是少數人的特權。
我的家庭年收入150W,公教雙薪,租房加上教養小孩,不多不少,
但自力買房,存錢很慢,更追不上漲不停的房價。
在01抱怨高房價,也被酸是自己不努力工作,只是魯蛇一個。
每次聽到同事講十幾年前台北一坪二、三十W,現在一坪五、六、七十W,
講得眉飛色舞,幸福快樂,我心裡真想說X,XXXXXX,XXX。
計畫找缺調職全家離開台北,老子繼續在這裡耗下去實在沒意義。
(恕刪)


這你應該怪自已,台北之前也有崩盤的時候(如SARS的時候),為何你那時不大膽進場?

或許台北現在的高房價讓人受不了,但是市場並非沒給過大眾機會進場,只不過機會給了你,你自已不能把握機會,就又能怪的了誰...

井上村 wrote:
你不是指出了一個目前...(恕刪)


人家樓主講的是一個長期發展趨勢及政策面問題,是從上而下的角度來看

而樓主你並不是以宏觀來看這議題

說實在你兩這樣是不會有交集的


Johnny_depp wrote:
人家樓主講的是一個長...(恕刪)


該樓主的角度是比較概略的觀念和趨勢

並非很細節的討論

網路嘛。大家討論自己心中的想法

不用想太多,早搬晚搬而已

ritter.wei wrote:
在台北,買房是少數人的特權。
我的家庭年收入150W,公教雙薪,租房加上教養小孩,不多不少,
但自力買房,存錢很慢,更追不上漲不停的房價。
在01抱怨高房價,也被酸是自己不努力工作,只是魯蛇一個。
每次聽到同事講十幾年前台北一坪二、三十W,現在一坪五、六、七十W,
講得眉飛色舞,幸福快樂,我心裡真想說X,XXXXXX,XXX。
計畫找缺調職全家離開台北,老子繼續在這裡耗下去實在沒意義。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