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hsu wrote:
每年繳的稅比較多的人,過的生活還是跟一般人一樣,政府會因為你繳的多就對你比較優待嗎,還不是都靠自己努力掙來的,人家名下多房是人家有能力,房價上漲也是市場造成的,與其打房要打到骨折,不如一開始就實施共產主義算了。
台灣家戶的金融所得年年成長,但GDP成長數據卻十分貧乏
這代表甚麼? 這意味著我們的經濟結構,開始走樣了。
與其是靠生產力過活,多數有錢人靠財務槓桿炒財富。
造成資源都拿去炒作了,真正從事生產的,反而變成蠢蛋了
政府又創造如此適合炒作者的環境
當然也不能全怪政府,QE的國際熱錢也是推波助瀾,只是我們政府真的太少減緩衝擊的政策
這樣的環境下,炒作者心裡有都有出口了
不信你去問小S老公的許家、帝寶幫,他們這波如此賺錢的原因
一定不外乎眼光精準,努力工作
事實真是如此嗎?
扣除金融成長,我們還有多少生產力的增長?
金融成長無法為未來的子孫留下好的釣竿
只有生產力的增長才能保持國家競爭力
而這些人在這方面又努力了多少
我想大家可以多思考
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還認定上漲原因"完全"歸功於屋主
那就錯把馮京當馬涼
有沒有想過,有多少的"市場上漲"也是政策造成的?
沒有要屋主賤賣房產,市場自有價格
但請公平看待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