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後首度看房,嘿,房價都硬得很哩…


Ambroise wrote:
從"面板這種東西需求...(恕刪)


你可能沒仔細看我寫的內容喔~

我講的是,隨著全球經濟復甦,需求提升下,目前新的建廠計畫都被擱置後,到時候很可能再度發生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獲利增加

否則,按照DRAM與面板廠的"目前"虧損情況,其股價早該跌破10元了!

很多人清楚地看到他的價值,默默地低接,作長期投資哩

巴菲特的價值型投資就是選擇在被低估時進場


zhlee17 wrote:
會說出這種言論的人,...(恕刪)


就是鎖國政策害的!

中國大陸的消費金融發展史其實非常非常短,如果早點開放,台灣的銀行早就能夠利用以往累積的經驗,迅速攻城掠地了!而且這種消金經驗還是針對華人的消費習慣,這又不是歐美銀行能比得上的!

結果,就是不早點開放,導致銀行是去不了大陸投資,但是台灣培養出來的人才卻可以前進大陸

只是,台灣人才的價值被掏空後,應該都被丟出來了~

現在才開放確實太晚了,但總比不開放好,至少台商也許會看上方便"溝通"而選台灣的銀行合作吧?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fineprint.php?id=23241

大陸瘋狂挖角台灣信用卡一軍人才


本篇文章摘自:95/9/11商業周刊第 981 期
作者:吳修辰



陳昆德(圖)從台灣跳槽到中國擔任平安銀行行長,如今為剛購併的深圳商業銀行出手挖角詹文虎。
台灣人才前進大陸,幾乎是「整廠輸出」,把過去十年累積的玩法,一次帶過去,讓中國信用卡跳躍式成長;前中信銀副總仲躋偉即為代表人物。


一股來自中國大陸的信用卡高階人才挖角「瘋」,正襲擊台灣各大銀行人才庫。

八月初,來自中國平安保險集團的一份挖角信,送到台北富邦銀行信用卡部資深協理詹文虎手上。平安保險集團端出剛買下的深圳商業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位子,邀請詹文虎上任。

出手挖角詹文虎的是平安保險集團旗下平安銀行行長陳昆德,兩年前,陳昆德是前中國信託商銀資深副總經理,帶著一批信用卡團隊集體跳槽平安銀行,當時,平安就是要借重陳昆德的中信銀經驗,一手策畫消費金融及信用卡業務。

提供職位三級跳 台灣配角到大陸成主角

是否要去大陸發展,詹文虎還未決定。不過,在他之前,台新銀行前財富管理事業群副總經理周偉萱,也傳出將赴廣東發展銀行掌理消費金融業務。

同一時間,花旗銀行消金信用卡行銷、風險控管主管也被大陸深圳發展銀行鎖定挖角。至於出手挖角的則是去年中上任的深發銀行首席財務官王博民,他出身台灣花旗銀行,曾任台新財務部風險控管協理。

「現在,大陸金融業是直接挖角台灣的信用卡一軍人才,而且台灣人到中國發展,職位是三級跳,從配角變主角!」一位已經投身中國的台灣金融高階主管如此分析。

掀起這股挖角「瘋」的代表人物是前中信銀資深副總經理、現任大陸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的仲躋偉。招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大消金銀行,預計今年會在香港掛牌上市,中國大陸過去三年平均信用卡發卡量呈現六○○%成長,仲躋偉領導的招商銀行去年發卡量成長二倍以上,不僅炒熱中國信用卡市場,也炒熱了台灣信用卡人才的身價。

招商銀行目前在大陸的地位猶如台灣的中信銀,信用卡發行量超過六百萬張,在全中國近二千萬張信用卡市場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一,名列第一。招商銀行表現如此傑出,關鍵就在挖角仲躋偉,徹底「模仿」中信銀。

二○○二年,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主動尋求與中信銀進行信用卡業務交流,學習中信銀的發卡策略,但礙於兩岸金融業無法合作,中信銀與招商銀行的交流無疾而終。

二○○三年,招商銀行推出信用卡業務,拿人民幣三百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二百三十八元)的Swatch手表當禮物,學起中信銀辦卡送贈品,但成效不如預期。加上碰到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原定七十萬的發卡量,半年後只完成二十萬張。

空有模仿對象,缺乏實際執行人才,馬蔚華乾脆在二○○四年三月挖角曾到大陸與招商銀行交流、當時擔任中信銀資深副總經理的仲躋偉,接任信用卡中心總經理。

曾在美國運通工作十年,再到花旗銀行、友邦信用卡,之後到中信銀四年的仲躋偉,不到兩年就把台灣全套推廣信用卡的行銷策略搬到大陸,並發揮得淋漓盡致。

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中國大陸區暨台灣區總經理江威娜指出,台灣信用卡人才到大陸幾乎是「整廠輸出」,把過去十年累積的信用卡設計、行銷、辦卡送禮以及紅利點數玩法,一次帶進大陸,兩年內就締造跳躍式的成長。

仲躋偉先按照台灣信用卡產品的發展過程,模仿中信銀推出紅利積點手冊、刷卡免年費、辦卡送贈品,在中國,這些都是創舉,果然快速拉抬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聲勢。

學生卡衝高量 招商銀行市占率逾三分之一

上任第二年,馬上推出「學生卡」活動,這是中信銀十年前在台灣率先推出的衝量手法,一舉甩開花旗的糾纏。招商銀行靠著發學生卡,今年四月份發卡數突破五百萬張,市占率首度跨過三分之一,變成中國第一大信用卡銀行。

仲躋偉除把台灣策略帶到大陸,也研究中國人消費習慣的差異,想出吸引中國人辦卡的誘因。「購物商場免息分期付款」,就是仲躋偉以台灣信用卡教戰守則,搭配當地市場消費習慣發展出的產品。大陸人目前最大夢想就是買房,房子買了就得配備新家電。但中國人買房常常已用盡積蓄,招商銀行因此與大陸最大的國美電器聯手推出單品消費滿三千元可享受六個月或者十二個月的分期付款,大舉提高消費者購買能力,也讓招商銀行信用卡發卡量節節上升。

今年第一季,招行信用卡業務出現人民幣六千萬獲利,打破信用卡發卡要五年才能賺錢的國際慣例。

在台灣,信用卡可以讓銀行賺取高達一八%的信用卡循環利息,但中國消費者缺乏預支信用的消費習慣,中國信用卡業者現在還很難賺到一八%的信用卡循環利息。

如何讓信用卡業務滾出獲利?仲躋偉想出把信用卡當成另類銷售通路的新手法。招商銀行與其他強勢品牌合作,用各種產品的促銷活動對信用卡客戶進行輪番促銷,包括惠普的筆記型電腦、三星的數位機器……等,透露合作行銷,大幅提高刷卡消費的手續費金額。

市場大,壞帳少 台灣金融業人才西進難擋

去年仲躋偉再把台灣金融業常做的刷卡送贈品行銷手段帶進大陸,推出「天天刷」活動,竟有三千名信用卡友每天至少刷卡一次,為該行帶來龐大的交易手續費。去年招商銀行信用卡全年業務收入成長一○四%,其中貢獻最大的就是刷卡手續費,占五成以上,也協助該行信用卡業務比預期快速獲利。

中國大陸的信用卡分成借記卡、準貸記卡及雙幣種貸記卡三種。借記卡必須先開戶存款,戶頭有多少錢,才可刷多少錢,如同台灣的記帳卡。準貸記卡的持卡人須先在發卡行開戶,存入最低限度存款做為擔保,才可享受信用支出服務。與台灣信用卡相同的則是「雙幣種貸記卡」,可以預借人民幣及美元。

大陸信用制度起步較晚,第三種貸記卡從二○○四年才真正起飛。威士卡國際組織預估,五年內大陸信用卡數量將突破五千萬張,是目前的二.五倍。市場雖大,目前卻只有二十四家銀行發行信用卡,根本談不上競爭,使得信用卡持卡人的信用與消費狀況都比台灣要好。以招商銀行為例,目前只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四大高收入城市推廣信用卡,信用卡壞帳率平均只有一%,低於國際正常數值的一至四%。

相反的,該行信用卡每月平均交易金額是人民幣一千二百元(約合新台幣四千九百五十三元),是台灣信用卡每月平均交易額三千四百一十六元的一.四倍。

市場比台灣大,競爭卻不如台灣激烈,使得台灣信用卡業務人才轉進大陸蔚然成風。

除了仲躋偉外,花旗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合作發行信用卡,二○○四年十一月挖角出身台灣花旗銀行、在台灣匯豐銀行工作十年的曾寬揚,擔任浦發銀信用卡中心首席執行官。由曾寬揚負責將花旗在台灣的信用卡策略移植到大陸。

至於兩年前就要發展信用卡的平安銀行,因為遲遲未拿到信用卡發卡執照,今年轉而購併深圳商業銀行,剛取得信用卡執照,馬上就挖角詹文虎,想靠另一個台灣人衝刺信用卡發卡量。

不只詹文虎,包括中信銀、花旗、台新、北富銀……等國內高階信用卡人才,全在「仲躋偉效應」下,成了大陸銀行業鎖定的挖角對象。

威士卡國際組織台灣區總經理麻少華表示,台灣信用卡市場接近成熟期,每年約只有三至五%的成長,對岸市場卻正在起飛期,每年呈現三位數字的高成長,自然會吸引不少台灣信用卡人才。

台灣製造業已被大陸吸走,現在中國快速起飛的信用卡市場又對台灣人才大舉挖角,當服務業人才出現磁吸現象,不知金管會是鼓勵還是又有什麼限制措施要頒布?



1000萬/坪, 妳要買嗎? 政府給你3年免息阿.以後要漲到2000萬/坪 妳不買嗎?? 負債三代都買不起一坪啊, 借錢賣器官都要買阿!


如果房價能漲得到,1000萬/坪,我敢跟你打賭,到時候台北市的國際化程度相當於倫敦,而居民所得相當於倫敦市民!這還是在房市相對低下的成交價!

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不要用自己的能力去衡量別人的實力!

你覺得倫敦豪宅與台北豪宅差在哪?

http://tw.mygo.com/news/content/?permalink=4dab7d3bce53f

天價!倫敦海德公園1號 每坪917萬賣出 時間:2011-04-18
作者 : MyGoNews方暮晨
列印

天價!倫敦海德公園1號 每坪917萬賣出
【MyGoNews方暮晨/台北報導】根據外電報導,倫敦海德公園1號(One HydePark)豪宅的A棟頂層3層樓(7、8、9樓),2011年4月中旬以1億3540萬英鎊(約新台幣64.18億元)價格售出,創英國史上房地產交易價格新紀錄,根據英國土地登記局(Land Registry)的登記文件顯示,這3個樓層總計2萬5000平方英尺(約700坪)相當於每坪新台幣917萬元。

海德公園1號豪宅共有80多間公寓,是由豪宅投資客甘迪兄弟(Candy brothers)領導的開發集團興建,座落於倫敦的騎士橋(Knightsbridge)旁,緊鄰文華東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 Hotel)。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海德公園1號A棟頂層3樓的買主是1名烏克蘭人,在2007年倫敦房市榮景末期,以現金買下只有牆壁隔間、沒有任何生活設施的空房。據悉買主花了6000萬英鎊裝潢內部。

這是海德公園1號所有豪宅中的最大筆交易,已出售的45間公寓交易總額為9億6350萬英鎊(約457億台幣),幾乎全是透過境外信託機構購買。其中1戶是出售給賴比瑞亞的1家投資公司。興建這處豪宅的開發商表示,所有頂樓都以毫無裝潢、只有牆壁隔間的狀況售出。



yunyunhome wrote:
如果房價能漲得到,1000萬/坪,我敢跟你打賭,到時候台北市的國際化程度相當於倫敦,而居民所得相當於倫敦市民!這還是在房市相對低下的成交價!
(恕刪)


台灣這種爛環境,未來不可能像倫敦那樣國際化,連香港也不如~
所以不用去幻想!
倫敦可以吸引中東,俄國的頂級富豪
台灣有什麼條件?
以後中國人來炒炒頂級豪宅才有可能拉高台北房價~

台灣若成為全球免稅天堂加洗錢中心還比較快~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台灣這種爛環境,未來...(恕刪)


我覺得台北行情大好呢…

外資、中資都發現台灣是中國的跳板之外
更不用說台股中的中概股了

中國有錢人誰不想來台灣
誰不想在台北置產

追倫敦、香港,一步一步來呀
台北不就快追上東京了

大大愛提美西
我在矽谷待過,也還有不錯的房子
現在一票人回台北買房子

看長一點、看長一點…


22f wrote:
我覺得台北行情大好呢...
看長一點、看長一點…
(恕刪)


我們家是只進不出,會比我家長嗎?
LA我家20年前就置產了,但沒賣,沒有獲利~
我家連祖墳都在台北市,炒到天價最好

但台灣只靠中國,太沒志氣了!
沒有志氣的國家,有可能有頂尖的競爭力嗎?
我雖然討厭南韓
但他們轉型轉的好!

有競爭力的企業,是要有全球競爭力
以全球做為市場
當然中國是個大市場
沒有人在嫌錢多的
多多益善

二流三流
才會沒本事巴望同文同種的中國來幫忙

曾幾何時
台灣淪落至這樣???
-----------------------------

只有弱小沒競爭力的公司或個人
才會巴望別人來救

不是中國市場不重要
而是心態問題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我本身在深圳有一個分公司, 對於台灣金融人才的流失深有同感, 從以前在大陸接觸過的大陸的外商銀行, 例如渣打銀行外匯部門的主管, 到HSBC的理財部門的專員到高專, 都是台灣過去的, 最近幾年, 連工銀或者招銀的信用卡部門都有台灣人擔任高階主管, 中國大陸這幾年的金融發展, 光是一個工銀的盈餘就可以是台灣所有銀行盈餘的總額, 我常想, 如果台灣的金融業也能吃到這一塊, 台灣政府可以從金融業的獲利裡面得到多少稅收? 至少在2006年台灣政府對於挽救金融業的營業稅免徵政策就不需要實施了, 而且當初政府的幾項政策, 像是土增稅減半, 金融業免徵營業稅就讓多少特權從中取得幾百億的利潤, 例如很多屯地的財團都在那幾年將原本囤積的土地轉賣給子公司或者相關的公司或個人, 也有個人的囤積土地利用這個減半的機會成立公司然後把土地做轉賣, 另外金融業的營業稅免徵, 因為發生在卡債風暴期間, 很多金融業甚至連法拍債務人的資產, 或者轉賣債務人的資產都沒有繳交營業稅, 一直到2007年台北市國稅局提出質疑後才針對該部分徵收營業稅,

台灣的狀況是, 當產業經濟困苦的時候, 執政者可以從中間利用法令, 寬鬆某些產業或者相關團體在稅基, 營業上的限制, 可以由政治力量把國有的財產轉移給私人, 讓很多人可以從中取得幾百億或者幾千億以上的獲利, 這樣的做法因為包裹在紓困救援的美好理由下, 所以人民並沒有很明顯的反對聲浪, 而且如果反對, 一頂頂唱衰台灣, 不愛這個寶島的帽子就接踵而來,

當經濟開始轉好的時候, 自然會伴隨著資產上漲, 執政者就算取消當初寬鬆的政策, 只要土地資產上漲, 很容易就被打成資產上漲的幫兇, 但是當仔細比照, 在2003年的時候, 我們的土增稅是減半, 2006年的時候我們的金融業是免徵營業稅, 在2008年之前, 對於捐爛地繳稅甚至換取市區容積率的做法, 比現在至少寬鬆, 在2008年之前, 國有財產局的土地轉讓也比現在相對多 (不引起注意是因為都是低價轉讓, 所以不會引起所謂創新高的狀況), 當時的政府對於所謂的低利貸款名目眾多, 幾乎是無限量的供應, 2006年在台北市買房子可以貸款的成數大概是120% (還記得金融業打出,裝潢都可以貸款的專案嗎?), 對於建商的土建融放款也比現在寬鬆, 但是當時政府的做法不叫作房地產業的共犯幫兇, 結果現在這個科徵奢侈稅, 限制土建融, 降低貸款成數的執政者卻被打成房地產的幫兇?

有時候想想, 如果我是中科或者國光石化的環評委員, 回頭來看看這些政治人物, 一定覺得這些人是精神分裂, 明明幾年前打電話叫我務必通過環評, 讓法案過關, 過了幾年之後卻說興建中科和國光石化是破壞土地, 是不環保, 如果我是苗栗縣長心裡一定也很幹, 竹科擴建的徵地是當初的中央政府交付地方辦理徵收, 結果我依照之前政府的決議來執行, 連徵收款的預算都不是苗栗縣政府出錢的, 結果還被當初要我辦理徵收的那票政治人物打成掠奪人民土地的惡魔? 要做的也是你, 罵人的也是你, 這些政治人物是不是瘋了?



yunyunhome wrote:
就是鎖國政策害的!中...(恕刪)
rogerkuo2001.tw wrote:
但台灣只靠中國,太沒志氣了!
沒有志氣的國家,有可能有頂尖的競爭力嗎?
我雖然討厭南韓
但他們轉型轉的好!...(恕刪)

因為他們沒有到大陸去複製毛利低的行業
最糟的是那些自由現金流量不行, 缺錢就回台灣向投資人要錢, 沒拿錢回來的公司
rogerkuo2001.tw wrote:
二流三流
才會沒本事巴望同文同種的中國來幫忙
曾幾何時
台灣淪落至這樣???)

這是領導人說的....講這樣是政治正確
Nelson5 wrote:
如果我是苗栗縣長心裡一定也很幹, 竹科擴建的徵地是當初的中央政府交付地方辦理徵收, 結果我依照政府的決議來執行, 連徵收款的預算都不是苗栗縣政府出錢的, 結果還被當初要我辦理徵收的那票政治人物打成掠奪人民土地的惡魔? 要做的也是你, 罵人的也是你, 這些政治人物是不是瘋了????

開路蓋館拍馬屁都來不及了.... 怎麼會??

rogerkuo2001.tw wrote:
但台灣只靠中國,太沒志氣了!
沒有志氣的國家,有可能有頂尖的競爭力嗎?
我雖然討厭南韓
但他們轉型轉的好!

有競爭力的企業,是要有全球競爭力
以全球做為市場
當然中國是個大市場
沒有人在嫌錢多的
多多益善

二流三流
才會沒本事巴望同文同種的中國來幫忙
...(恕刪)


國際現實不是靠喊口號就能扭轉的。

人家銀彈飛彈比你多,盟邦比你多,整天擺明就是要吃你,你還跟人對嗆,把路走絕,這不叫有骨氣,這叫傻B。

南韓再怎麼有骨氣,遇到了北韓這種爛國家也是常常忍氣吞聲。

眼界低的人看到的是「施捨與憐憫」,眼界高的人看到的是「合作與轉變」。

不是每個人都像你是「富二代」可以大談骨氣,大多數白手起家的人,也必須依靠客戶或合作夥伴才有辦法發展起來的。

香港為什麼可以國際化?為什麼可以讓大陸的富豪喜歡過去?人家更要看北京的臉色,我們有自己的軍隊有總統,有更大的揮灑空間,為什麼還比不上人家?

與其羨慕南韓人的表面,不如多學學香港人的務實吧。
yunyunhome wrote:
否則,按照DRAM與面板廠的"目前"虧損情況,其股價早該跌破10元了!
很多人清楚地看到他的價值,默默地低接,作長期投資哩
...(恕刪)


如同房價一樣,聰明的人會看整體趨勢來判斷是否被低估。

無知的人只會在「所得分配」、「少子化」這種表面指標上鑽牛角尖。

投資股票時,會去觀察該公司的前景還是去關注員工的福利薪資?

很少人會注意後者吧,頂多當參考罷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