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二高交流道旁 一堆一坪只要5-8萬左右的房子自行開車去台北內湖 東區 大約只要30分鐘左右北縣一堆30年左右的中古屋 價位也不高生活機能也夠 外縣市就更不用說了 低價的房產更是一堆如果自己沒有多餘的錢 又要去擠高檔的地段 還要新大樓然後才在怪投資客 怪政府 怪東怪西 這樣對嗎!!要學會尊重市場機制 隨便干預市場機制 這不見得是好事!
自住的不會在短期內買了再賣,所以限定幾個月內(如六個月或一年)買賣就算非自住呀,跟基金一樣,不知道幾天內買賣,他就認定你是炒短的,要加收手續費呀bis0815 wrote:如何判定非自用住宅?...(恕刪)
bis0815 wrote:如何判定非自用住宅?...(恕刪) 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購買兩年後才脫手的算是自用~另一種就是看戶籍有沒有設在裡面~不過我覺得大陸的方式比較好~就是買第二戶以後的稅都很高~而且兩年內脫手的稅更高
我覺得按市價課稅很合理啊, 財產交易所得賺錢繳稅賠錢可以抵稅, 買八百萬賣一千萬, 賺了兩百萬, 就應該根據這個金額去課稅才是真公平前幾年科技業推員工分紅費用化, 也是一堆人出來叫叫叫吧...可是你領到價值一百多的股票, 卻按10塊面額去課稅, 其實還不是有人買單(慷股東之慨)
其實對資本利得課稅是天經地義的,房屋所得、股票所得都是。這些投資活動對gdp沒什麼幫助,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客與上班族一年同賺400萬,繳出的稅金是天壤之別;後果造就投機風氣愈盛,貧富差異愈大;有錢人只想搞投機不想工作、創業,國家稅收也沒增加,這樣台灣的經濟、就業會有多好?台灣的投資環境對投機客太友善了,每次談個資本利得就大跌,政府後續也沒種執行。沒錢就往營業稅等加,商人再轉嫁全民,明明國民所得沒增加,物價卻升高產生通膨。面對有錢人沒什麼guts,面對全民健康卻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