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en02 wrote:這就是一些短線高手整...(恕刪)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本的才沒做...如果可以賣1350萬 毛利180萬交易成本...地價稅如果沒調漲是免稅的增值稅沒調漲也不用給因為坪數小..建物稅也不高..就算加上其他費用, 契稅, 印花稅, 登記規費....怎樣算也不會大於180萬這些費用都是以公告地價計算, 跟市價比低的不得了...最大一筆應該是仲介費...
kellenhuang wrote:不用眼紅忌妒人家賺多...(恕刪) 眼紅忌妒?呵呵,好大的殺氣啊!賣不出去的壓力很大嗎?別氣別氣是啊,敢花大錢去賭的還不少但是有沒有賺到,那可得成交了才知道而且既然要賭,最好是錢都從自己口袋掏出來賭這樣才過癮沒用房貸嗎?貸款繳完了嗎?沒繳完就是玩槓桿所有的商品價格都是供需問題不過需求會不會無限制上升?把需求逼出來到極限的時候就會有人接到最後一棒
robert1124 wrote:政府營造了一個這樣低...(恕刪) 好一個對不起自己...令人好生佩服 佩服照您這種觀念只要法律沒有說不可以~以鄰為壑 對得起自己落井下石 對得起自己幸好法律還有說不准殺人放火,不然,還真對不起自己低利率的環境是為了鼓勵投資,創造就業但就是會有一些「對得起自己」的人把它拿來推升資產泡沫買空賣空哀~~對了,上次有家飯店廁所的衛生紙也沒說不准拿怪不得被搜刮一空該不會是.....?
同事最近找到一個中古屋準備自住..但是價格談不攏..後來聽說屋主賣了..就算了..但是當他還在看其他間時..也看到了當初他想買的那間..一模一樣..但是售價已經加兩百萬..一個月的時間而已..........
想當富爸爸 wrote:好一個對不起自己.....(恕刪) 這位老兄也太激動了...我的說法並不是要鼓勵炒房低利環境本來就會出現過度投資與投機的行為台灣情況是.....長期低利的環境並沒有促進投資, 增加就業...在資金在如此低利環境且並無更好去處的情況下, 反而把錢都從銀行逼出來投資不動產...政府提供這樣一個環境...如果不這樣做...錢反而加速貶值...不然該怎樣做?? 現在是政府鼓勵炒房...我想升息是唯一一條路...以台灣的經濟規模..我不認為升息會造成幣值大幅升值..管制加上流動性問題...能吸收的資金也很有限...另外你講到以鄰為壑....最出名的例子就是美國老是在逼其他美元貿易大幅順差國貨幣升值...這次美國崩盤...不也是印鈔救市...藉通澎力量減輕債務壓力...美國完全不管其他美債持有國的實質價值...新台幣長期趨貶刺激出口..相對的..就是在吃內需市場豆腐...台灣央行也是以鄰為壑救出口.....台幣在金融海嘯期間兌美元走貶...其實也是對主要貿易出口國以鄰為壑....至少某部份來說以鄰為壑有時還真不是壞事情...
想當富爸爸 wrote:眼紅忌妒?呵呵,好大...(恕刪) 在台北市需要怕房子賣不掉嗎 一堆人搶著要勒沒眼光 沒膽識的人總是要眼紅 就像你一樣 認為人家憑什麼賺那麼多房貸繳不繳的出來 那也是別人的事 至少人家有膽識敢貸 銀行也肯貸要不要買也是你的事 你不買 喜歡又買得起的人就會買 至少前幾年敢買屋的人都有賺到你只能乾瞪眼
其實現在上網都可以查到該路段過去半年的成交行情,價差太大的話,成交的機會就不大;買房子和買衣服不一樣,不能隨便喊喊,至少先了解房屋本身的價值吧.仲介開的價格,應該都是屋主希望賣到的最高價位,而成交價也不是說8折,或9折就一定成交,還是有一定的行情在.當初我買房子也是先查了房子週邊的成交行情,然後出了一個比行情低一點的價格,再透過仲介的死纏爛打,成交一個不錯的價錢.買房子還是應該仔細一點,多收集資訊,甚至花一點錢請人調查,這樣子就不會落入價格的陷阱當中,而投資客也沒有穩賺的,尤其在不景氣的時候,認賠殺出的也不少,"投資"這兩個字本身就隱含著風險,不然大家都去買賣房地產就好了,何必每個月3萬5萬的賺.
kellenhuang wrote:在台北市需要怕房子賣...(恕刪) 話說過去數十年來敢開妓女戶的都有賺到敢賣白粉的賺更多反正人家有膽識想必閣下一定很羨慕不羨慕?那一定是你眼紅啦怎麼樣,見不得人家賺錢喔?哈哈哈開始繳貸款了沒?賣不出去壓力很大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