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各國總體經濟的因素不同之外,能否也請查一查這些國家的大都會地區幅員究竟多麼遼闊。
此外,敝人在"大紐約地區"也住過十幾年,以較熟悉的大紐約地區為例,市中心曼哈頓區房產 (即便是小公寓condo, coop...one bed room 真的就只能放one bed) 的彈性 (保值性是其一),終究是與外圍郊區 (皇后區,長島,紐澤西,上州...即便是獨立三層樓的family house) 大不相同的。何以造成如此差異? 即使有人喜歡郊區較輕鬆的氣氛,寧可每日花個把鐘頭以上的時間坐火車及地鐵加開車輾轉進城上班,精華地區優異的人文環境及方便的公共運輸,恐怕也是造成不同彈性的主因。這些基本面倒是全球共通的道理。
shoppingqueen wrote:
經常看到有人以美國及...(恕刪)
你的說法極其"詭異",因為你一方面提及,用美國與日本來推論台北的"不洽當"
一方面,自己卻引用"美國紐約"的狀況來"印證"你想說有關台北房市的東西.
這也是許多人論點的"不客觀",指責別人錯誤,自己卻犯一樣錯誤.
其實,是否能引用A,B的情況,來推論C的可能情況,
重點在於所推論的"情況"是否是"在本質上具有共通性"
例如,白人黑人與黃種人,固然在膚色,文化上有相當差異,
然而就一個人的生理與健康狀況而言,是具有相當的"本質共通性",
因此從白人,黑人抽煙,容易導致癌症,那麼就可以推論
黃種人抽煙也容易導致癌症發生(當然還是可能有極細微的統計差異)
對照下來,用美國,日本的"長期房價趨勢"來推論台北的房價未來可能趨勢,
其邏輯性與客觀性遠遠超過你所提的"紐約曼哈頓與郊區彈性"來對比台北情況
事實上,市中心與郊區的的相對情況,更受國家文化人種生活習性經濟發展程度的影響,
做跨國家文化的推論,更不具有相聯性與客觀性.
rinconj wrote:
當然大陸的房地產也是...(恕刪)
2。上海的薪資早已經超過台北市的,因為高薪的工作機會在上海的遠超過台北的
我前幾年開始工作有去上海應徵過,現在也有同學在上海!
我真的無法認同這句話!
不過上海消費費用,以同樣品質而言的服務,確實不比台北便宜很多,也許就一點點,但居民收入而言,台北還是要高不少!
四十歲左右中上層白領,台北年領一百五十萬不在少數,也就是三十萬人民幣,除上十五個月,每個月領兩萬人民幣薪水的上海中上層上班族還是比例上不多!
房價上,台北區如上海二三環,台北如內湖三重,台北一坪新屋五十萬約十萬人民幣,除3.3約三萬人民幣一平米,加上
灌水公設,等於一平米要四萬,大概是上海一倍,不要去比那種特貴的,二三環區,平均價就是一平米兩萬上下,台北房子還是貴,不過用人均去算,大家痛苦值大概差不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