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台灣很多地方空屋率很高~但房價還是不跌
之前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也說房價會跌~但怎麼越講房價越漲上去
市場上講求的不是供需平衡嗎?既然供過於求~那應該就會跌才對啊?怎麼一直漲??
我認為要先針對空屋及建設公司下手
查空屋:
從水力公司&電力公司及電信公司資料去查每月幾乎都是繳交基本費用的空屋~
這些房子一定沒有人住~有人住的房子就一定會使用電及水~
然後再派員去清查這些房子是否為貧戶~是的話就請社會局去關懷補助~
其餘的房子就可以清查誰是擁有者~財產為何~是否為投資者並且針對空屋課徵高額空屋稅
而一般上班族好不容易存錢買房子~也不會輕易的賣掉~所以我個人認為五年換屋為基準才比較合理~而不是新聞所說的兩年~短時間賣掉的就是投資客~所以就以一年賣屋抽25%或更高的稅~兩年賣屋抽20%或更高的稅~三年~五年以此類推~超過五年後賣屋的才不抽稅(針對投資客)
上班族買了房子也一定會入住~也可限定買賣房屋三個月內若還是空屋~則可徵收空屋稅~
嚴格查核新建案
針對建設公司所提出的建案地段去做當地人口密集度~空屋率~及限制時間賣完~超過時效未賣完則視為空屋~課徵高額空屋稅
開始徵收空地稅~並對空屋率高的地段徵收高額空地稅
空屋稅定義:以當地房價的平均價格為基礎課徵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
暫時只想到這些~但要打擊還是要政府能確實做到~
插段話~最近要徵收的奢侈稅~也是一堆陷阱~ 以汽車來說好了~一般月薪3萬且沒有房子的上班族有可能買的起100萬以上的車嗎?
上班族租房子月租金在台北市都要上萬元~以一萬來說每月的吃住外家水電瓦斯電話費保險費交通費等等~省一點的也都要一萬八以上再加上每月給父母的扶養費,每年要繳稅金也都快花到兩萬五千元以上~若每月存五千買車~那要存多久才能買到百萬的車子~
比較平價的車子大約都在七~八十萬所以我認為好車通常都定義在100萬以上~既然是奢侈稅~那車子的內裝好一點的才會到上百萬~這卻不是必需品~所以我覺得一百萬以上的車子徵收奢侈稅比較能達到效果~但政府卻定義300萬以上才徵收~
訐譙龍 wrote:
我的建議是~大家去發起開徵空屋稅~以下是我之前發信到總統府的內容~但是還是要提醒大家~很多官員都是有錢人~所以窮人還是自求多福吧!回想二十年前跟現在比較起來~我們的政府對於貧富差距一直沒有具體的作為~只是現在貧富差距更加的嚴重而已~
大家都知道台灣很多地方空屋率很高~但房價還是不跌
之前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也說房價會跌~但怎麼越講房價越漲上去
市場上講求的不是供需平衡嗎?既然供過於求~那應該就會跌才對啊?怎麼一直漲??
我認為要先針對空屋及建設公司下手
查空屋:
從水力公司&電力公司及電信公司資料去查每月幾乎都是繳交基本費用的空屋~
這些房子一定沒有人住~有人住的房子就一定會使用電及水~
然後再派員去清查這些房子是否為貧戶~是的話就請社會局去關懷補助~
其餘的房子就可以清查誰是擁有者~財產為何~是否為投資者並且針對空屋課徵高額空屋稅
而一般上班族好不容易存錢買房子~也不會輕易的賣掉~所以我個人認為五年換屋為基準才比較合理~而不是新聞所說的兩年~短時間賣掉的就是投資客~所以就以一年賣屋抽25%或更高的稅~兩年賣屋抽20%或更高的稅~三年~五年以此類推~超過五年後賣屋的才不抽稅(針對投資客)
上班族買了房子也一定會入住~也可限定買賣房屋三個月內若還是空屋~則可徵收空屋稅~
嚴格查核新建案
針對建設公司所提出的建案地段去做當地人口密集度~空屋率~及限制時間賣完~超過時效未賣完則視為空屋~課徵高額空屋稅
開始徵收空地稅~並對空屋率高的地段徵收高額空地稅
空屋稅定義:以當地房價的平均價格為基礎課徵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
暫時只想到這些~但要打擊還是要政府能確實做到~
插段話~最近要徵收的奢侈稅~也是一堆陷阱~ 以汽車來說好了~一般月薪3萬且沒有房子的上班族有可能買的起100萬以上的車嗎?
上班族租房子月租金在台北市都要上萬元~以一萬來說每月的吃住外家水電瓦斯電話費保險費交通費等等~省一點的也都要一萬八以上再加上每月給父母的扶養費,每年要繳稅金也都快花到兩萬五千元以上~若每月存五千買車~那要存多久才能買到百萬的車子~
比較平價的車子大約都在七~八十萬所以我認為好車通常都定義在100萬以上~既然是奢侈稅~那車子的內裝好一點的才會到上百萬~這卻不是必需品~所以我覺得一百萬以上的車子徵收奢侈稅比較能達到效果~但政府卻定義300萬以上才徵收~
你難道不覺得你都是用自己的觀點在評論社會?
假如我在高雄老家有一間房子
可是我工作在台北
我在台北租或買一間爛的,每天工作上下班休息用
高雄的房子不想賣掉,過年才回去休假
請問這樣要扣空屋稅嗎?
如果買必需品之外的東西叫奢侈
那很多消費都要停滯了..
35塊的乾麵不吃,去吃100塊的牛肉麵..奢侈
15塊可以到的公車不坐,坐100塊的計程車,...奢侈
可以在路邊唱歌,卻要跑到ktv ..奢侈
50cc可騎的車不騎,卻要騎125的...奢侈
白開水不喝,去買幾十塊的飲料...奢侈
自助餐一道菜就可配整碗飯,你竟然多加一塊排骨...奢侈
所有的消費全部回歸到最基本夠活命的需求
這樣可以嗎?
月薪3萬才是人,月薪13萬的就不是人
月薪3萬可以買7,8十萬的車
月薪13萬的,不能買300萬以下的車?
現在是打富人,讓眼紅的窮人叫好嗎?
bis0815 wrote:
現在是打富人,讓眼紅的窮人叫好嗎?
太精準了

這邊很多人是這樣沒錯
那何必民主呢? 趕快轉頭支持共產主義 把有錢人抓下來批鬥勞改流放 這樣不是皆大歡喜?!
有錢買房子也有錯?! 他們住不住干誰屁事?
難道他們哪天住 或哪天不住 都要開版大同意? 還是要向政府申報? 那上個廁所需不需要上公文?!
若要用開版大的邏輯
我想請問...家裡有2台車子(包含腳踏車)以上的人
為何不天天開? 為何不天天騎? 政府要不要立個法來管制一下
因為太多車子擺在那邊生灰塵 有礙觀瞻
真的是很奇怪耶
任何物品的所有權人當然有100%支配運用的權利 這需要外人來干涉?!
樓上居然還有人牽扯到半夜音響想開多大就開多大
這根本就為了批判而批判
沒錯! 食衣住行是人民生活基本要件
難道你這麼多件衣服每天都可以同時穿在身上嗎? 不穿是不是要政府立個法來處罰一下!?
莫名其妙的人真的很多耶
訐譙龍 wrote:
我的建議是~大家去發起開徵空屋稅~以下是我之前發信到總統府的內容~但是還是要提醒大家~很多官員都是有錢人~所以窮人還是自求多福吧!回想二十年前跟現在比較起來~我們的政府對於貧富差距一直沒有具體的作為~只是現在貧富差距更加的嚴重而已~
大家都知道台灣很多地方空屋率很高~但房價還是不跌
之前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也說房價會跌~但怎麼越講房價越漲上去
市場上講求的不是供需平衡嗎?既然供過於求~那應該就會跌才對啊?怎麼一直漲??
我認為要先針對空屋及建設公司下手
查空屋:
從水力公司&電力公司及電信公司資料去查每月幾乎都是繳交基本費用的空屋~
這些房子一定沒有人住~有人住的房子就一定會使用電及水~
然後再派員去清查這些房子是否為貧戶~是的話就請社會局去關懷補助~
其餘的房子就可以清查誰是擁有者~財產為何~是否為投資者並且針對空屋課徵高額空屋稅
而一般上班族好不容易存錢買房子~也不會輕易的賣掉~所以我個人認為五年換屋為基準才比較合理~而不是新聞所說的兩年~短時間賣掉的就是投資客~所以就以一年賣屋抽25%或更高的稅~兩年賣屋抽20%或更高的稅~三年~五年以此類推~超過五年後賣屋的才不抽稅(針對投資客)
上班族買了房子也一定會入住~也可限定買賣房屋三個月內若還是空屋~則可徵收空屋稅~
嚴格查核新建案
針對建設公司所提出的建案地段去做當地人口密集度~空屋率~及限制時間賣完~超過時效未賣完則視為空屋~課徵高額空屋稅
開始徵收空地稅~並對空屋率高的地段徵收高額空地稅
空屋稅定義:以當地房價的平均價格為基礎課徵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
暫時只想到這些~但要打擊還是要政府能確實做到~
插段話~最近要徵收的奢侈稅~也是一堆陷阱~ 以汽車來說好了~一般月薪3萬且沒有房子的上班族有可能買的起100萬以上的車嗎?
上班族租房子月租金在台北市都要上萬元~以一萬來說每月的吃住外家水電瓦斯電話費保險費交通費等等~省一點的也都要一萬八以上再加上每月給父母的扶養費,每年要繳稅金也都快花到兩萬五千元以上~若每月存五千買車~那要存多久才能買到百萬的車子~
比較平價的車子大約都在七~八十萬所以我認為好車通常都定義在100萬以上~既然是奢侈稅~那車子的內裝好一點的才會到上百萬~這卻不是必需品~所以我覺得一百萬以上的車子徵收奢侈稅比較能達到效果~但政府卻定義300萬以上才徵收~
看到這篇我無言了
這叫坐井觀天
還是...
自我感覺良好
有想法很好
但最好要有理論基礎
跟實務經驗
大大何不多花點心思在投資自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