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社區沒落?我想這真的是外行人看門道了,沒有百貨和商業區的喧囂,正好是社區居民要的,這裡就是單純的文教、住宅區,都更意願低是事實沒錯,因為社區居民普遍不願改變這裡幽靜的特質,房子的屋齡或許普遍偏高,但美援時期建設出來的整體樣貌,不也是民生社區一直都讓許多人稱道之處?我在民生社區住了快三十年,不覺得這裡有沒落的趨勢。
看沒落的定義啦對百貨公司,大賣場還有憧憬的人 大概會覺得民生社區這方面不足吧其實這樣最好....喜歡哪種氣氛的人向哪邊聚集...民生社區靠地點(躲在提防邊,減少周邊車流)和限高(還好松山機場還沒搬走)保持較低的人口密度和足夠的步行生活機能,小朋友多半可以自己走路上學 不用像市中心的學校放學時門口擠滿汽車(光想到我未來九年可以不用開車接送小孩上下課也都有不錯的學校,就值得了~)真的要去大賣場 過民權橋到內湖就一堆...真的要去百貨公司...到微風 SOGO或是大直都不遠當然前提是"開車"不然買一堆東西搭大眾運輸工具或是走路都滿辛苦的...要運動騎腳踏車? 河濱公園也不遠~所以跟著父母搬來搬去 最後自己成家時還是搬回這邊...
我在這裡從國中到現在,扣掉出國唸書與外派的時間,也在這裡住了有二十多年了!從住爸媽的家到自己買小房再換大房,怎麼找都是住再這裡舒服。好得環境與好的鄰居是這裡的好特色。希望能好好的保留這一切,因為這才是民生社區的價值啊!我喜歡隨意的在街上走路,碰到老同學,老鄰居打招呼的驚喜,也喜歡有個小戲院可以帶小孩看看電影的簡單快樂。百貨與捷運就留給別人吧,還有我最愛的大園環,雖然很多人不喜歡,但那就是民生社區的地標啊?不是嗎?
閒著 wrote:我是本地人基本上...(恕刪) 我在民生社區出生也住了快40年認為民生社區沒落的人可以去查一下這裡的房價為什麼民生社區會是全台北市沒捷運、沒百貨商圈、房價又居高不下的地方雖然這裡的房子屋齡久但完全不影響結構而且在公寓比大樓多的情況下人口密集度低再加上早期完善的街道規劃、學校、公園、、、更是台北市難得的絕佳居住環境很多外行人都不知道民生社區還有一個民生社區特別條例不用拿民生社區跟天母做比較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條件什麼叫做居住品質來逛幾圈民生社區你就知道了
應該叫做「民生東路新社區特定專用區建築管制要點」,目前已經廢止,把它納入台北市的都市計畫了。民生社區是台灣第一個都市計畫中的特定區,也是台灣第一個施行容積率管制的地方,當初是實驗性質,所以把它獨立出台北市都市計畫,另外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