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不動產:過去五十年和未來五十年


我過去曾經以為房價應該總有一天會回穩,但當接觸越來越多"大客戶"時,臺北市要崩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從實際來看,有幾個因素必須克服才有可能有"理性回檔"的一天..
有錢人買房子,它不是在管你供給與需求,手上十幾戶的大戶多了去...
他住的了那麼多嗎?當然住不了!
他投資嗎?也未必,至少我認識不少人不是爲了投資,因為他們賺錢本來就不是靠不動產..
那他們這麼多房子幹啥?
"古董名模和超跑",知道是啥嗎?
養魚要魚飼料和魚缸滴!你養魚會只養一條嗎?很少吧..都嘛養一堆..
而且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私人會所或給從外地來的朋友暫住的地方....
現在更可怕的在於大陸同胞的暴發戶的量太大了..
如果每個省,不用多,都來幾千個好野人,用各種間接方法"收藏"臺北市的房子,實在要跌價也很難...
一定有人會問,他們神經病嗎?跑來臺灣買房?
對!很多好野人都不正常,不過那是從我們一般人眼中看過去,對許多好野人來說,價格從來都不是他們的考量,甚至根本沒在考量的!就算1億的不動產跌成1千多萬,他們也不會在乎,因為他們買房不是要投資...

另一方面,隨著我們國家實體經濟的走弱,為了應付將來的財政困窘,必然只剩兩條路可走,要嘛加稅要嘛貶值,不然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堵住財政破洞嗎?應該很難吧..
若果有一天非貶不可,貶值之後對外人而言,臺灣更好買...而自己(指沒啥錢去做財務規劃)人更買不起,因為1000萬的房子貶值後,內國房價形式帳面上可能會增到1500萬,然而受薪階級的薪資鐵定跟不上貶值的幅度....

雖然對房價.投資或經濟我個人涉獵不深,但業務上接觸過一些好野人後,對於一些好野人的"玩法"才深知,原來很多一般人都是用一般人的角度去看好野人做事的角度,而不是用好野人的角度去看(因為不是好野人阿.....),而這恐怕就是實際和想像落差這麼大的原因....
而各種經濟模型應該也很難設計出可以預測好野人在想啥的模型....
因為好野人做事有邏輯可言,但搞興趣,玩休閒時,是憑感覺的阿~~~~~~~

結論:我雖不算窮,但我也想當好野人阿


這世界到處都是有錢人

但是當房價要跌時

有錢人也是抵擋不住

舉例

當年的東京沒有有錢人嗎?

絕對是非常多

到今天還是很多

當年他們為什麼沒有拿錢出來護盤呢?

這我就不知道了

無敵娘娘槍 wrote:
我過去曾經以為房價應該總有一天會回穩,但當接觸越來越多"大客戶"時,臺北市要崩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無敵娘娘槍 wrote:
我過去曾經以為房價應該總有一天會回穩,但當接觸越來越多"大客戶"時,臺北市要崩盤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恕刪)
哈哈,台灣房地產「最大客戶」不是金融業嗎?2000~2002年不只是崩盤,是窒息!不可能?是「不可能不會發生」吧

當你有經歷過法拍平均3+拍定、上千億債權只能賣個三成價後,再來堅持不可能不遲!

當然,要在美德大選前競相印鈔作多時崩跌可能性確實不高,但前方隧道口擺明了是停滯性通膨->通貨緊縮->衰退的下坡,這台全力衝刺的列車不失速出軌的神話,那還真是不可能吧!
我只知道房價你越不敢出手 他就越來越高
一般上班族敢出手,敢降低生品質,勒緊褲帶,
像我同事原本買在汐止,前陣子把原本的房子賣掉搬到東湖,還是不錯的區塊
雖然跟他不是很熟,但是知道他超拼,一份薪水養全家 而且有兩個小孩 還要付貸款,
我都搞不清楚他是怎麼撐過來的,
但是他就是願意省下自己的額外開銷,為了小孩的學區和住家空間環境打算
時間拉長個五年十年,
我相信他的選擇是對的。

good job wrote:
我只知道房價你越不敢出手 他就越來越高
........................雖然跟他不是很熟,但是知道他超拼,一份薪水養全家 而且有兩個小孩 還要付貸款,
我都搞不清楚他是怎麼撐過來的..............
時間拉長個五年十年,我相信他的選擇是對的。...(恕刪)
貸款利率2%或許可以用撐的,但全球QE泡泡終要落幕(且絕不會是Bernanke宣稱的2015),屆時利率升至5~6%怎麼撐?再說QE3後物價又可能再漲一波,可支配所得更少,不用等5年,日子就難過了!

廿多年前買東區大廈每坪17萬,貸款利率11%,夫妻倆月收入近20w無子女,日子過得只能用清苦形容,但熬了下來!現在東湖房子隨便也要每坪3~40w,您朋友一人賺錢二個小孩,每月又賺多少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