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lien wrote:最近在看房看到屋主的(恕刪) 同方位不同樓層本來就有價差啊~~ 而且裡面的裝潢配置也都會影響價格(除非是空屋)2/4 樓通常價較低沒錯啊!! 你提供給大家的資訊不夠透明, 如何判斷合理或不合理?
ceifro wrote:同方位不同樓層本來就(恕刪) 可以再等個半年看看,2022年台灣房地慘應該會有些壓力。台北市上一次房地慘高點大約在2014年,當時東區金店面爆出每坪1000多萬天價成交之後,台北市房地慘一路修正盤整到武漢肺炎。至今很多社區房價還是沒有超越2014年,造成一堆投資客慘套。東區金店面更是淒慘,一堆萬年空租,甚至租金打2折還滯銷。2014年發生甚麼事情? 當時美國開始縮減每月購債規模,也就是市場資金動能變小了,台灣房地慘就開始慘賠,尤其是大坪數豪宅跟店面。2022年市場預期美國又會開始縮減每月購債規模,同時2023年可能開始升息,也就是資金動能又要開始減少,台灣房地慘壓力又要來了。同時配合今年第四季(這幾天台股已經大跌,而且還沒跌完)台股高機率會出現30%左右的修正,因此2022年應該會有一些投資客信心動搖、降價認賠殺出。給您參考一下。
marklien wrote:我覺得現在倒是買方市(恕刪) 是否是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還是看區域.以舊台中市來講.個人認為是賣方市場.但也要看房子本身的條件.如果社區裡的房子是有信譽的建商及周圍環境設施都不錯.那社區裡的房子都是被搶著買.釋出的件數應該會很少.價格自然會墊高.如現在水湳經貿園區.西屯科技園區.好的建商所蓋的房子幾乎都是幾個月價格都是往上漲.你不買過幾天就被買走了.如果同社區出售的件數很多.很久時間都沒售出.那就表示房子有問題.那這樣就是買方市場.出價一定是比實登還低.縱使屋主不急著賣.你也不要急著買.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