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炳立 vs 張金鍔 年代新聞聚焦360度 有精彩的對話!!!

顏總的每一本書我都有買,我非常欣賞他,從民國90年到現在,我平均每2年買一間房子,我個人累積的財富,大多來自於此。我發覺,在房地產多頭的行情時,我經營公司的獲利,都沒有房地產賺得快,真是非常大的諷刺。

我算是看好兩年後的台北市房地產,所以我星期一也跟朋友合買了一間行善路的預售屋(尊勝植墅),權狀 89.5坪,露台 42坪,算是豪宅價格,因為我一個人的財力買不起,所以才合買,這點要有自知之明。

為了不要引起筆戰,暫時不透露這一個預售物件的成交行情,不過,從這一次的買賣合約中,豪宅價格應該有鬆動,不過,這個建案,應該是在這星期 就全部 Close,這不是我說的,都是那一位代銷公司的毛小姐說的,他說他們整個TEAM,下週要去美西旅遊,因為『尊勝植墅』賣光光。

我本來要買 『華固 No.5 Palm Island』,可惜,八樓的那一間樓中樓,在四月初售出,只好換成別間建案(尊勝植墅)。

我慢慢了解,有錢人為何可以不靠精明的投資策略,也可以越來越有錢,因為,他們光靠房地產的五到十年一次的房地產增值,就可以讓財富增加30-50%。

我非常不看好『遠雄建設』大量購地、養地,在某一個區域,大量推案,尤其是三峽地區、林口地區。

我倒是看好內湖五期重劃區的增值潛力,不過遠雄建設也在這邊養了十幾塊地,真是離譜。
嚴格來說,房地產投資,是比較適合沒有投資管道的人,比較安心的投資項目之一。

我買房子有三大策略:1.台北市的房子(台北縣不算)2. 要有電梯 3. 要有平面車位。第四才是考量『學區跟生活機能』。

這一波的房地產拉回,表面上看,好像不景氣,反而更會引發大家搶購房地產的危機意識,不過還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強者恆強、弱者橫弱』的趨勢。



我買房子有三大策略:1.台北市的房子(台北縣不算)2. 要有電梯 3. 要有平面車位。第四才是考量『學區跟生活機能』。

不考慮學區還...不考慮生活機能...這種選法還滿獨特的

這一波的房地產拉回,表面上看,好像不景氣,反而更會引發大家搶購房地產的危機意識,不過還是希望大家能注意『強者恆強、弱者橫弱』的趨勢。


這點還滿好奇的願聞其詳
通貨緊縮的年代,是無法再靠房地產致富的。1990 年代的日本、2007 年的美國殷鑑不遠。現在的房子價格不錯的,能出就出吧!下次高房價,可能是 5 年(甚至更久)以後的事了。
timmin000 wrote:
顏總的每一本書我都有...(恕刪)

基本上只要不要以超過自己能力負擔來進行房地產貸款自住或投資, 我是非常同意你的見解
這其實也蠻殘酷無奈的, 坐擁市中心好地段的(地主)屋主, 只要不要胡亂揮霍, 過於奢侈,靠租屋,一輩子吃穿不愁, 而無房產的人, 在全球化標準化的今天, 要翻身是越來越困難
至於房價是高檔或低檔, 只要台灣不沉, 對這些人應該影響不大 (每個月租金照收,也許只是少一點)
非常同意sam lee的見解
也非常同意這句話
不考慮學區還...不考慮生活機能...
買得起兩千萬以上的人
通常有菲傭採買
小孩可以做校車上私立學校
應該是這樣解釋
spreewellfu wrote:
另外南港的土地,嘿嘿~...(恕刪)

請問南港的土地有什麼問題?
單純好奇
arran1812 wrote:
不考慮學區還...不考慮生活機能...這種選法還滿獨特的...(恕刪)


不奇怪,人家買/賣的是『豪宅』,是100坪以上的住宅(別墅)
住得起這種房子的人,家裡一定有佣人、司機的啦...

如果是一般上班族來說,當然考量和上面的有錢人不同。

trapx wrote:
...南北線趕快開挖.有消息嗎?(恕刪)


南北線是第三期捷運工程(輕軌),最快大概要102年才會動工吧
我買房子有三大策略:1.台北市的房子(台北縣不算)2. 要有電梯 3. 要有平面車位。第四才是考量『學區跟生活機能』。

真的是有錢人的思維。
我目前的考量是 1. 台北市, 2. 捷運、學區 3. 電梯與平面車位對我而言都是奢侈品。
有錢人真的跟我想得不一樣......
92年開始到現在房地產一直走多頭,你還沒有吃到房地產不景氣的苦頭
所以等到空頭來臨時再來檢驗你的策略吧!

現在是不是空頭的開始很難說,只是現在已經是相對高點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