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uarias wrote:想請教大家,六張犂給人的觀感還是那麼差嗎?...(恕刪) 會嗎? 位於六張犁的遠企安和商圈, 紳士名媛穿梭, 酒BAR 林立怎麼會差呢?有其他族友還提到富德公墓? 更好笑了它是在木柵區, 信義區及南港區的交界處
20080630 wrote:仁愛路敦化南路住商混雜,晚上除了PUB夜店附近人潮很多外,街道上冷冷清清除了在市中心交通方便外,個人實在不覺得有什麼好 這只代表你沒住過那,不知道那邊巷弄間的生活機能與熱鬧度有多可怕尤其是216巷一帶,早上與晚上的生活機能還不太一樣,如果人潮不多,也不會所有巷道24小時機車位一位難求連想停紅線也未必馬上找的到空位可插。我說的是24小時喔~每天喔~包含例假日喔~不包含農曆春節期間就是了...大馬路是給車走的,國際級都市大多如此,熱鬧的都藏在小巷,大馬路都是整潔美觀的辦公區,除非是舊大樓街區,才會在大馬路上有較雜亂的居民生活機能店家。大馬路上如果非上班時間是比較好停機車,我指沒有被開罰單或拖吊風險的位子。有什麼生活機能?滿滿每條巷子的高級與B級美食,吃喝玩樂血拼、百貨公司一堆,超商與藥妝店也一堆,高級書店與傳統書店文具店也一堆,傳統小吃夜市也有大安路和216巷並存,傳統市場和現代超市與公私立大醫院林立,國泰醫院、仁愛與宏恩、中山醫院(藝人最愛),中心診所(說是診所卻是一整棟超大大樓在大馬路上),藥局當然在醫院附近到處都是,還有兩三個好學區任你選(公立光復與仁愛中小學和私立復興中小學,幼稚園也不少),連健身房和小型修車廠都有了,機車行也好幾間,美容理髮更不用說....聽說統領樓上也很多男人愛的銷金窟...KTV也很多家,也有很多畫廊和藝術中心,連台北愛樂和光啟社都在這裡,敦南SOGO頂樓和仁愛國中裡面有游泳池...市政府也有夠近,滿街都是銀行,而且各領域都有高檔低檔不同消費等級任你選(包括醫院學校公私立等級不同),我是想不出到底還缺什麼生活機能?。而且說了這麼多全都擠在這麼一小塊巷道區塊....夠方便了啊....總不會說缺釣蝦場還是賽車場吧?撞球場是看過很多個...說不定其實有釣蝦場只是我不知道....究竟生活上還能缺什麼呢?我知道台北縣像是中永和之類的生活機能也超強,但要各行各業都有從最高檔消費到平價消費都有很多店家可選,醫院與學區也都各自有兩三種以上可以挑又都很近全聚在一個散步10到20分鐘小區塊裡,應該沒這麼輕鬆愉快找的到吧?唯一超出範圍的只有在市民大道上的大潤發與家樂福,但老實說這兩家離忠孝東路實在是不能說遠,連全聯福利在這個區塊裡都有兩家,其中一家還是全省唯一有高級美美日式裝潢的賣場(已經違反全聯福利的精神,應該是全省唯一吧)。仁愛路與忠孝東路的步行距離那麼近,忠孝東路到凌晨兩三點看起來還像一般街道晚上七八點一樣熱鬧明亮人車多(只是終於不塞車了),仁愛路白天晚上都很安靜路樹又多景觀好。我在這裡住三十幾年了,也許金融海嘯過後現在半夜人潮比較沒那麼誇張吧。不過白天還是一樣天天滿街騎樓塞人馬路塞車塞得要死,大馬路小巷子都一樣塞。我是不敢抱怨人車多路擠空氣差啦,畢竟沒有人潮哪來的房價或租金收入。換成你要自住,明明都是使用同一個生活機能超強的巷道區塊,你要喧鬧的忠孝東路還是安靜整潔的仁愛路或敦化南路?不過不管這個區塊生活機能多好,我還是不歡迎陸資來炒高房價,大陸人不可能買來自住,即使法令開放,我是有錢大陸人也不想離鄉背井來這邊住,有前途的地方在北京上海,有錢到可以負擔那種泡沫房價的人不需要什麼都自己跑腿,不自己跑腿就不需要短距離內那麼高的生活機能,想吃美食也有司機載你去,傭人幫你買,或甚至廚師請到家裡幫你做。所以來買台北房地產只是投資炒作把房價泡沫吹大,讓要住的人更難買。最後只是讓投資客賺走差價,對本地人根本不是好事,像倫敦就是這樣,何必走他們錯誤的老路。房仲業者只看統計結果不求確定的形成原因,只觀察產業細節不全覽產業整體,加上為了個人利益,只求房價越高越好。長遠來看,合理的房價還是要看實際的整體社會需求與購買力,而不是幾個單一個案少數金字塔頂端的豪奢交易。也許對仲介業者而言所謂的少數個案的交易量已經很大,但跟整個產業的交易量與需求量相比,還是少數個案。事實上買得起豪宅的有錢人,真正每天對該黃金地段機能有實際需求的幾乎沒有,主要還是買面子,買鄰居。其實只是肥了賺差價的投資人。雖然有錢人並不在乎,但只會養壞相關業者的胃口,最糟的案例就是美國金融風暴的結果。炒高房價對國家毫無實質好處,何況很多人是借錢來炒,對整個人類經濟體而言是預支未來的收入來撐高今日名目上的地價房價,1000間每坪成本30萬的房子中有一間用每坪100萬成交,不代表這1000間屋子瞬間產生出每坪100萬的價值,另外999間紙上名目價值還是空的(就跟股票一樣),而唯一成交的這間每坪憑空多出的70萬是從未來預支的(股票絕大多數可不是這樣,除了融資投機客,但融資交易可不用花個十幾二十年以上來還款,人數在整個社會所占的比例也低,購屋者的比例可高多了,一生中有交易過房地產的人,絕對比有做過股票融資交易的人多),就算是大型財團買地,現金照樣是從銀行借來或使用保險戶的保費來投資,沒有企業是用自己的現金來投資,最後高昂的地價最後還是由一般消費者聯合起來買單,然後企業賺取差價,一般消費者除極少數手上有閒錢的金字塔頂端,其他還不是全部從未來收入預支?)金錢的實際意義是,人類的勞務兌換券。(天然物資本身沒有價值,天然物資的價值取決於獲得該物資所投入的人力,人造物資當然更是取決於加工人力,財富的計算單位其實是人類勞力而非物資,只是用人造貨幣來方便計算,所以財富實際上當然不是被印來當鈔票的那張紙,而是那張紙能幫你換來的人類勞務)今天一個地區的地價房價飆高為原本的幾倍,不代表該資產所有權人擁有的勞務生產力變成了原來的幾倍,而是市場上有人預支了未來的勞動力來給資產所有權人填充他的生產力泡沫。因此房價炒得越高,整體人類未來的負擔就越重,歐美社會已經實際實驗給大家看了,還在貪私人利益?這些憑空冒出來的負擔,都是貢獻給只是卡到好位置的地主,制度與市場的惡性循環,只會讓整體人類需要貢獻給少數地主的勞務越背越重,而且都是憑空喊價冒出來的還越滾越大。政府裡面是真的都沒有人懂經濟學?還是助選金主私人利益比較重要?這點真的是西方民主敗給極權專制的地方。不只是台灣這樣。不過如果沒有賢君用開明專制謀求全民福祉,而是昏君搞腐敗專制謀求個人福祉的話(例如蔣經國vs馬可仕)那還是西方民主好多了。
shoben wrote:尤其是216巷一帶,...(恕刪) 仁愛路敦化南路那麼長,你說的只是216巷那附近的情形,其他地方就不是這樣,仁愛路一段二段三段...許多地方不光是大馬路冷清,巷弄之內也只有孤燈伴路人,環境的確是很清幽安寧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