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房地產不利的因素
1. 買房的人越來越少. 少子化的直接後果就是房子會比孩子多. 舉個例. 我爸媽有一個家, 我丈人有一個家. 我們有一個家. 等到我女兒大了, 她最少有3套房子可以住. (爺爺, 外公, 我), 加上她嫁人的話對方應該也會有一套房. 生育率低於1的時候, 需求是會下降的. 會換房的主要誘因是房子新, 住起來比較舒服. 但是舊房也要處理阿!
2. 捷運越來越方便, 衍申也越來越長. 以前住台北才可以享受台北的生活圈, 現在拜捷運的福住中和, 永和, 板橋, 新店, 內湖都可以享受台北的生活. 以後林口, 泰山, 三重, 新莊, 土城, 三峽, 蘆洲也都是30分鐘就可以到西門町, 或是東區了. 我住五股, 到信義計畫區也就是40分鐘的事. 以前住迪化街也要30分鐘, 差別沒有太大. 也就是說可以住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3. 房子會折舊的. 住10-20年的老舊大樓的人應該可以體會我說的話. 隔音不好, 水管有問題, 公共空間不足都是讓房子變便宜的原因.
整體來說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 以建築技術的升級的話房價是沒有漲的基礎.
但是房價還是會漲! 為什麼?
1. 心理因素- 房子是一種很特別的產品. 基本上, 大部分的人除非有特殊的原因, 賠錢的情形下是不願意賣的. 賠錢賣的房子一般的人也沒有機會買.
2. 通貨膨脹 - 原則上, 因為房子每年都會漲一點點. 這一點點就是通膨. 其實等於是沒有漲. 畢竟你的房子漲了一倍, 但是其他的東西也都漲了一倍. 你賣了30坪的舊房子,結果能夠買的新房子沒有貼錢的情形下, 你幾乎不可能買到一樣大的房子.
3. 建築技術的提升. - 基本上房子的漲主要體現在新房子. 而新房子會漲的原因主要是建築工法的進步, 以及新的技術. 舉個例來說. 以前的公寓是沒有電梯的. 這樣的房子同一地段一定比有電梯的房子便宜. 先在的房子比以前的房子貴也是看在公設好不好, 有沒有垃圾處理室讓你不用等垃圾車. 有沒有保全... 一些新的附加功能. 二手房原則上是賺不到這一塊的.
總結來說未來的房子也會走M型化. 有錢的會換新的房子, 越住越舒服, 房子越換越漂亮, 但是這是花大錢換來的. 沒有錢的, 會去住舊房子, 比較不方便, 但是便宜, 地點也不會太差. 真的買不起, 也絕對租得到. 房子會從投資品,變成消費品, 因為能賣好價錢的未來只能是新的, 有最新技術的房子. 房子從有人住進去開始就會折舊, 就像車子一樣.
prchunter wrote:
對房地產不利的因素
1. 買房的人越來越少. 少子化的直接後果就是房子會比孩子多. 舉個例. 我爸媽有一個家, 我丈人有一個家. 我們有一個家. 等到我女兒大了, 她最少有3套房子可以住. (爺爺, 外公, 我), 加上她嫁人的話對方應該也會有一套房. 生育率低於1的時候, 需求是會下降的. 會換房的主要誘因是房子新, 住起來比較舒服. 但是舊房也要處理阿!
2. 捷運越來越方便, 衍申也越來越長. 以前住台北才可以享受台北的生活圈, 現在拜捷運的福住中和, 永和, 板橋, 新店, 內湖都可以享受台北的生活. 以後林口, 泰山, 三重, 新莊, 土城, 三峽, 蘆洲也都是30分鐘就可以到西門町, 或是東區了. 我住五股, 到信義計畫區也就是40分鐘的事. 以前住迪化街也要30分鐘, 差別沒有太大. 也就是說可以住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3. 房子會折舊的. 住10-20年的老舊大樓的人應該可以體會我說的話. 隔音不好, 水管有問題, 公共空間不足都是讓房子變便宜的原因.
...(恕刪)
還要加上台灣薪資漲不上去.....一般中古房子要賣給誰
.加上台灣沒有日本一樣投資品牌
等到工作機會越來越少..........台灣菲律賓化快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