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內湖房子自己的 但高房價我不認為我佔了便宜

ru;l jo65j/ wrote:
當高房價您要換房或您家子女要成家 只是告訴我們 要拿更多沒啥漲的微薄薪水貼上去
算算得利的是少數好爺人
)


你完全搞錯了,舉例你30年前花1000萬買房子,30年後的今天你退休了房子值5000萬,你把你這棟唯一的房子賣了.
退休不用管交通問題了,搬到便宜的地方如三峽,林口,淡水,大概你可以剩4000萬下來,等崩盤買中華電40元
1000張,(不要說不可能,中華電2001.7月就是40元)每年配個300萬~400萬,然後你天天日子就可以過爽爽,泡泡茶,賞賞古董,串串門子.開開雙B.每月出國2..3次

另一個是30年前1000萬買房子,30年的今天房子剩500萬,那就慘了,500萬退休???我看會餓死,
所以這樣你說只有一間房子的房價漲有沒有差???

lahu wrote:
1.20年前可以有1...(恕刪)


1.不知道你是活在那個20年前,20年前,1990,台灣股市破萬點,台灣錢淹腳目..
那時候房地產也大漲
那個年代,傻瓜才要當公務員,大家都忙賺錢...做生意呀
就算是普通老百姓,月入3,4萬也很普通,比現在22k好太多了

2.假設房子漲到了5千萬,屋主也差不多可以退休了,房子賣了,小孩也該自己獨立了,自己出去闖,自己去買房子
所以屋主賣了房子,就有5千萬現金可用,5千萬,絕對足夠讓屋主在台北以外的地方享受人生了...

如果房子一定要想成自住,那當然沒有任何利益
但是如果把自己的房子也當作投資,那就是有利益

看看以前的人,家即是工廠,工廠即是家
如何把自己的東西發揮到最大效益,那就是個人本事了

如果腦筋一定要那麽死
我也可以講股票也只是紙上富貴,大起大落,只要沒有賣掉,就什麽也不是,
只有領取股息,股利,分紅,等之類的利益而已

kevincly wrote:
又是一個只會放屁的台北觀點!!
綜所稅在中央收入裡只佔10-20%而已(台北市又占了多少比例),在台北設總部的公司上繳了多少營業稅,還有國營事業盈餘如中油、台電等都是在其他地方污染,設在中南部的工廠產生了多少污染及工安事件,那些中南部受害人民一點受益都沒有。
若算一下中央總收入之實際貢獻度(各項稅收、國營事業盈餘等),台北市不會有多了不起,有種就把所有污染工廠設在台北市,再來說台北市在養所有人。

你有興趣就去算中央政府總歲入啊!北市國稅局稅收6000億,中央總歲入16000億,37.5%。
總歲入是包括你說的全部稅收與國營事業盈餘的。
至於你說綜所稅沒什麼了不起?只能說你無知了,綜所稅是我國歲入中第一大項,光是台北市市民繳的綜所稅就略小於全部國營事業盈餘。國營事業總盈餘一年約2500億,台北市市民綜所稅約2000億。
kevincly wrote:
更何況設籍台北市的大老闆們有多少工廠是設在中南部的,台塑王家就是一例。

王家不住高雄雲林,原來又是台北市的錯了,科科。
再說了,你要不要去查台塑四寶登記在那裡?來賭一萬塊他們不是台北的公司。
kevincly wrote:
另外,除了統籌分配款以外,台北市拿了中央多少補助?多少公共建設是以中央名義蓋在台北市的?
國家收入裡又養了多少住在台北市的中央公務員,
別得了便宜還賣乖......

我已經把全部補助款都算進去了,才會有600多億,不然光算統籌分配款只有350億而已。這個補助有包括中央對捷運建造的補貼喔!
至於中央公務員,沒你想像的人多,總數16萬人而已。中央政府在台北市上班的只有一半左右,這一半又有一大堆住台北縣,北市戶籍的最多5萬人吧。他們從來就不是綜所稅的主力族群,算一下就知道這些人頂多貢獻100~200億綜所稅。

真相總是殘酷的,中南部人不承認也正常。
就好像一堆人罵北市不付健保費一樣,都不肯去查一下,原來是台北市府要幫100萬外縣市員工付健保費,科科。
98年底中央各機關公務人員人數18萬6,874人(未含各級公立學校教師),

98年底中央各機關(構)及公立學校職工及聘僱人員人數各機關9萬7,165人,

兩者共約28萬4千人


99年度臺北市政府各機關接受中央各部會補助款核定金額總共20,633,343,000(206億)!

98年度臺北市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實徵淨額只有1803億

大家參考看看

高老師 wrote:
個人是覺得內科附近的...(恕刪)

整層的在內科附近比較難租

因為預算問題

一層算一萬八到兩萬出頭了

上班族一個月才賺多少

隔成套房雖說比較好收租

要施工費用是一筆不小數目

重點是會被檢舉 可能會被拆

我是聽過權狀三十幾坪的 隔成五到六間

但是太擠了

隔成四間比較剛好
WonderDragon wrote:
98年底中央各機關公務人員人數18萬6,874人(未含各級公立學校教師),
98年底中央各機關(構)及公立學校職工及聘僱人員人數各機關9萬7,165人,
兩者共約28萬4千人!

中央政府總員額法規定是16萬人,18萬我猜是加上職業軍人的數字,再加上國立學校才有28萬。軍人大多數都在各個軍基地,國立學校台北市也很少。再說了,這些人也不是都在台北市辦公,海巡呢?保警呢?法院監獄呢?


WonderDragon wrote:
99年度臺北市政府各機關接受中央各部會補助款核定金額總共20,633,343(2063億)!
大家參考看看

資料來源?
我覺得你是算錯位數了吧?單位是千還是萬?
台北市政府一年歲出才1500億左右喔!中央一年總預算才1.6兆。
你覺得會有2000億可以給北市府花嗎?


我還花力去去找了.....
http://www.ccw.org.tw/?p=1745
補助地方政府經費彙總表
http://win.dgbas.gov.tw/dgbas01/99/99btab/99b補助地方政府經費彙總表.xls
補助台北市政府合計:(C7格) 36,299,755千元

嗯嗯,藍軍上台果然有對台北市好一點,有補助363億,補助款比以前多不到100億。

WonderDragon wrote:
98年度臺北市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實徵淨額只有1803億!

2000億是97年的綜所稅實徵淨額,看來金融風暴是有影響啊,差了兩百億。
覺得2000億是造假的人請去查97年的台北市國稅局國稅報告書。
Garys wrote:
整層的在內科附近比較...(恕刪)


謝謝大大的指教
目前家中長輩也是和您的意見相同
隔成套房會比較麻煩
所以可能頂多就用輕隔間將客廳再隔成一間
然後不改格局的情況下用「雅房」的方式來出租
這樣不知道會不會比較好租
只是
一個房間的租金不知道可以租到多少呢



ru;l jo65j/ wrote:
各位房價一直漲 字面...(恕刪)


我覺得不但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了,而很多朋友已經點出了重點了。

現在才入住北市的,多數是為了工作、小孩教育而遷入的,到得退休時,不需通勤了、小孩長大獨立住外面了,這時難道非得在台北養老嗎?你的房地產如果漲了兩倍,光靠房價賺的都大可提前退休了,把它兌現,到氣候更宜人、房價更便宜的地方好好過下半輩子,捨不得離開台北,也大可改用租的。

WonderDragon wrote:
99年中央政府機關員額總數最高限為十七萬三千人。
這是主計處的資料,兩者共約28萬4千人,怎麼分布的無法猜測!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
99年度截至99年10月底本府各機關接受中央各部會補助款情形
你正確,我單位算錯!


員額的問題我記錯了,查了中央政府總員額法,上限是十七萬三千人無誤,謝謝糾正。
不包括義務役軍人與職業軍人,以及各級學校老師。
---
第 3 條 本法所稱員額,分為下列五類:
一、第一類:機關為執行業務所置政務人員,定有職稱、官等職等之文職
人員,醫事人員及聘任人員。但不包括第三類至第五類員額及公立學
校教職員。
二、第二類:機關依法令進用之聘僱人員、駐衛警察及工友(含技工、駕
駛)。但不包括第三類及第四類員額。
三、第三類:司法院及所屬機關職員(含法警)、聘僱人員、駐衛警察及
工友(含技工、駕駛)。
四、第四類:法務部所屬檢察機關職員(含法警)、聘僱人員、駐衛警察
及工友(含技工、駕駛)。
五、第五類:警察、消防及海岸巡防機關職(警)員。
前項員額,不包括軍職人員。

第 4 條 機關員額總數最高限為十七萬三千人。
---
這些員額在不在北市上班的一大堆吧!我的猜測有四成到一半不在台北市上班。


至於補助款加上統籌款的話,台北市印象中每年都是600~700億中間。
民國100年將採用新版計算公式,會把一般事務補助打散加進去新的統籌款,所以台北市會有500億左右的統籌分配款,專案補助就不知道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