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簽約了!














昨天我跟房東再簽了2年租約,仲介們真的抱歉,2年後再見了,保重!


Devin1927 wrote:
我想短時間應該還是平盤啦~也許明年選舉前又回開始炒高,但誰選上就難講了

...(恕刪)


誰選上用肚臍想也知道......


zaza213 wrote:
等到你身邊有出現的人...(恕刪)


大大說的好,確實如此阿~
有錢人不是怕賺不到錢、買不到房子,只要有一口氣在,永遠都有賺錢的機會!!
真正有素質的有錢人怕的是資產縮水,錢不流動了...
個人覺得這是大部分人卡住的地方

6/1以後需求不變?這句話很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
自住需求不變(這你應該可以接受沒問題),「且投資/置產需求當然還是不變!」
目前只是有這部份需求的人現在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消化觀望
(也許是信心問題或市場上通膨等因素...)
這是所有房地產從業人員這段期間努力的方向,同時也是關鍵所在
如果都市計畫內的房地就是要持兩年才能交易、才有利潤空間這件事已經不稀奇了
我投資/置產客不買房地產要買啥?
好啦,除非其他投資商品更誘人
一個有素質的有錢人真的非常怕資產縮水這件事耶~
沒有錢的人是不會認同那是件多可怕的事!

比起認真工作還要值得花時間在這上面!!!!

lancaschien wrote:
大哥您講的我不能認同...(恕刪)


我只能說,你認識的人在經濟上都是跟你差不多,你就以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

你不覺得好笑?

很多一餐飯要1000多的餐廳,其生意都是好到爆掉,你以為是什麼人在吃的?

現在你要買台雙B車,還要等上幾個月才能交車,你以為這都是什麼人再買的?

相對地,國產車難賣得要命,又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現在新推的新成屋、預售屋全部都是訴求大坪數?30-40坪的產品幾乎消失在台北市房地產市場中,你以為建商瘋了?專門推一些你認為賣不掉的產品?


就算不是投資客,是自住客,他持有房屋期間的開銷(土地稅、房屋稅、管理費、房貸利息等等)、以及受烏時的成本(土增稅、房仲佣金等等),當他要轉售時,他不轉嫁給買方,難道他要自己吸收掉?


如果是你,你願意自行吸收?

這還沒牽涉到利息收入的部份(投入一筆本金買屋後,原本存定存可收取的利息收入)

也就是說,光只是持有成本,每年大約就會增加3%以上~換言之,房價每年漲個3%,他其實還只是反映"成本"而已~

除非是屋主被迫要自行吸收,但什麼情況下才會被迫吸收?賣不掉就要吸收?

但,又不是沒地方住,為什麼必須要賣?當每個售屋的人都想著至少要將成本轉嫁給買方時,成交價是年年都往上漲是很正常的!(這還只是反映成本而已!)

只有名下無屋,必須要趕快找房子的人才會著急吧!

租房子的租金要轉嫁給誰呀?租客有資格、有條件轉嫁給別人嗎?

因此,你自以為聰明,你以為房貸利息的支出跟租金支出都一樣?

若將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來,就算是中古屋的價值也是會被往上拉的~

若要維持經濟成長,每年通膨率都會在2%左右

因為,在通膨之下,未來要蓋起相同的房子,他所需的材料成本是會持續增加,因此在替代效應下,雖然中古屋已經蓋好,但他卻可以替代更貴的新成屋或預售屋

如果是你,在經濟穩定,大家收入都穩定之下,為什麼要自己吸收掉這些成本?

換言之,房價會大幅修正,那肯定是大家收入都同時減少,甚至是很多人同時都繳不出貸款

那什麼情況下,大家收入都同時減少,甚至是很多人同時都繳不出貸款?

那只有經濟受到重創,失業率又飆高時

你自己問問你自己,你認為接下來,經濟受到重創,失業率又飆高的機率有多高?

當你期待接下來能夠加薪、紅利更多時,你如何去期待別人,特別是廣大的屋主們,她們都收入減少,都繳不出房貸?

如果你真的等到房市崩盤,經濟肯定被重創,你確定你還借得到錢買房子?你確定你的收入還會像目前這樣穩定?像目前這樣,而不會減少?

也就是這樣,我相信在房地產真正崩盤時,還有能力檢便宜貨的人,只剩手上錢多得要命,甚至在經濟被重創時,他反而能賺更多的極少數有錢人(經濟不好時,老闆更有理由壓榨員工)

你是這樣的人嗎?

醒醒吧!不要做無謂的白日夢了!

likegossip wrote:
供給變少,需求不變?...(恕刪)


對置產族來說,他們是看長線的,至少等到利息升高起來之前,買房子收租金隨便也贏定存

就算贏不了定存,至少能對抗通膨

這就是為什麼,在奢侈稅政策宣佈後,大量置產族紛紛跳進來撿便宜

對換屋族來說,奢侈稅總算壓住漲勢,終於少了投資客在旁邊用更高價搶房子,紛紛跳進來撿便宜

你自己看底下的統計數據,就知道當前的局勢,不要光靠想像


majorwang wrote:
我簽約了!昨天我跟房...(恕刪)


恭喜你的房東了,他又找到人幫他養兩年房子了~

Moerik wrote:
如果房子是蓋給老闆住...(恕刪)


買房子的人本來就是相對少數人,並不需要大多數人都更有錢~

因此,有頭腦的投資客,她們都不會去買低總價的套房,而會買1000-2000萬上下的房子~

你有注意到嗎?在台北市的新建案全部都是大坪數的產品,40坪以下的產品幾乎都絕跡了?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那種高價的高級車,幾乎都是用現金買的,鮮少辦車帶買

相對地,50萬以下的車,反而有很高比例的人都是貸款買的?

老闆捧現金下訂 保時捷擴店
http://want-car.chinatimes.com/article.aspx?cid=1&id=1761

這就是M型社會!

你與你的朋友可能都剛好是在M型的另一端而已,因此你看到的都是另一個世界,但他不會是整個世界的全貌~

林大頭 wrote:
大大說的好,確實如此...(恕刪)


你這個說法,顯然你不是有錢人,甚至你也不認識真正的有錢人!

有錢人才不怕資產縮水,她們只怕現金流縮水而已!

一家公司會破產倒閉,絕對都不是資產縮水造成的,而絕對是現金流變成負值,而且持續了一段時間

舉例來說,虧損累累的DRAM與面板廠,之所以沒有倒閉,主要是她們跟銀行借了太多錢,銀行不得不繼續借錢給她們,讓她們借新還舊!

也就是說,高負債比的人或公司,不見得馬上就會破產!也不見就一定比較危險!

以大量投資房地產的投資客來說,真正會讓他必須拋售房子,那只有現金流出問題

因此,夠高明的投資客,他會選擇比較好出租的房子作為投資標的,保持現金流的正值,以對抗短期的波動風險(很多菜籃族投資客特愛買很難出租的新成屋作為投資標的,那我只能祝福她!)

去觀察短期內的資產價值的高低其實意義不大,因為資產本身真正的價值是永遠不會變的,會改變的只有衡量它價值的鈔票而已~(如果你要硬掰說,房子會被地震震倒,發生火災之類的,那就不用談下去了)

舉例來說,一間在學區內的住宅,他的主要價值就是讓持有者的小孩能夠順利擠進明星國中小

就算房地產崩盤,資產價值暴跌,他能改變明星學區的現實嗎?

那他的價值為什麼會改變?

也就是說,房地產的上漲,在很多時候,主要是反映當下鈔票變得不值錢而已,必須用更多錢來換,根本不是房子的價值變好了!(當然,若附近增加了捷運站,那確實是價值增加了!)

相對地,房地產下跌時,他也只是反映鈔票變得更值錢了,他不需要那麼多鈔票就能換到房子!


這就是通膨與通縮詭異的地方!


當你手上鈔票變多時,不見得代表你變有錢了!相對地,當你手上鈔票變少時,不見得代表你變窮了!

主要還是要看當時鈔票的購買力,才有辦法衡量你變有錢,還是變窮

如果你是辛巴威人,你就會深刻明白我說的意思!

zaza213 wrote:
等到你身邊有出現的人或是自己變成這樣的人
你就會知道這些有錢人的思考方式如何以及為什麼跟大大的做法不同?
就是因為思考方式跟做法不同,所以郭台銘是郭台銘..我是我....大大是大大....

其實我家就是yunyunhome例子的中產階級,
家裡有6間房子沒貸款,
現金大約有1500~2000左右,
算是蠻普通的台北市家庭。

我才不會想買房子,
不動產佔總資產的比例已經太高了,
而且沒有電梯大樓,這幾年漲價都沒跟上,
房租收益又爛,上千萬的公寓只能收月租1萬8,
要不是長輩不想賣房子,我早就全部賣光了。


有錢人未必願意花大錢在台北市買豪宅,
有位友人是身價十億的上市公司董事,
他買房子時就捨華固名人道不買,
而去買了半價的鴻禧山莊獨棟別墅。
友人說:
省下來的房價夠繳一輩子管理費了,
空間又大,何必去住大樓?

可能是往來的圈子多半是工業從業者,
不太能理解市中心商業金融白領的想法?
淨資產才五千萬上下的家庭,
大部份的錢拿來砸向自己住的自宅,
我是覺得不太理智。

yunyunhome wrote:
買房子的人本來就是相...(恕刪)


說了這麼多

還是不會買

你們先炒熱場子吧

我等選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