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嘴及專家在說,只有地上權的建案不能買!

等於租房子
只是房東是政府
賺的錢還是給別人
本人所有言論出於自編小說,純許虛構 勿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真是一筆爛交易
平均一坪租金 470
管理費自付 修善自理
家俱全無
對了房屋銀行 50年年限
基本上 這種屋 屋齡越大
住戶環境越差 沒人要修
住戶居民會越來越差
(原屋主有能力的都搬走

hsiuhukuan wrote:
昨天(07/11)晚上10點多,電視突然轉到「東森財經新聞台」57號「財星大道」節目,聽到節目上的來賓帥先生講到只有地上權的建案碰不得!,節目中還特別提到華固建設在景美附近只有地上權七十年的建案,我非常辛苦地攢了一點錢已經訂了一戶28坪的房子,看完這節目真的有點擔心,不知各位是否有一些建議供作參考?謝謝。...(恕刪)


有土斯有財 花大錢買房沒連土地一起買 自己還好 老走雙腳一蹬無所謂 但子孫恐怕還得重新買過 大叔何止房 土地亦大片購入 至少能小規模開發的才買 也不是一定要留給子孫什麼 有增值空間的房地產當存錢也踏實點 況且難得國家法律可將土地私有化 增加屋主荷包與都更困難度 果然為錢滾錢之天堂 地上權物件增值空間遠不如土地 感覺是騙銀彈不足的買方下手用
lulalla wrote:
財政部把土地給建商用70年地上權,
只要兩棟聯合辦公大樓,
當然不用付錢,反而應該收錢。
...(恕刪)



L大

財政部的土地 只是借給建商蓋房子

之後的70年
財政部每年 還是 持續 收錢唷
而收的錢就是那塊地的地租

據代銷說法
30坪住戶 地租 每年付 4萬
40坪住戶 地租 每年付 7萬

每層有 3戶30坪 4戶40坪
每層每年可收 40萬

ABCD 4棟樓
每棟約20層
ABCD一年可收3200萬
七十年可收 22億4千萬

這還不考慮地租日後每年調漲
也還沒算Yoho區地租
財政部70年間 地租少說可收 22億


如果說70年的地租都不收
所有ABCD住戶一起分擔那兩棟財政部新大樓的建造費用
那你說財政部吃虧我同意

但是
偏偏還是要收地租(而且之後每年調漲)
ABCD住戶 卻還得 吞 財政部兩棟新大樓的建造費


這實在太匪夷所思了..

實在想不透 為何 住戶要當冤大頭..

pkjrfid wrote:
L大
財政部的土地 只是借給建商蓋房子
之後的70年
財政部每年 還是 持續 收錢唷
而收的錢就是那塊地的地租

這很合理啊,用人家的土地付地租,一點也不意外。
而且這是法定地租,才有這麼便宜,其計算方式是「公告地價」的趴數,一般地租那有那麼便宜的。

那筆地租也不是都財政部收走,因為使用目的變成商場或住宅,
這筆錢會有一部份變成地價稅繳給台北市政府。

嫌貴就不要買,我是覺得財政部這樣做沒什麼不合理,
你覺得貴可以不要買,讓建商賣不出去,自然就降價了。
lulalla wrote:
嫌貴就不要買,我是覺得財政部這樣做沒什麼不合理,
你覺得貴可以不要買,讓建商賣不出去,自然就降價了。...(恕刪)




市場上像L大這麼慷慨的人應該不多
買 A房 還會幫 旁邊的 B房 一起蓋好
下次L大買房 的時候記得跟我說 我去做您隔壁棟鄰居

嫌貴不買 當您鄰居總可以吧



政府當初一片好意要推地上(居住)權
但怎會落得價格如此「尊貴」

而且簽約後房貸 還只能找建商

而且利率2.5%...
這種物件迷人的地方在於~~

沒有奢侈稅的問題~~~

以現在的環境~~

房子是拿來自住還是投資~~

端看個人看法~
pkjrfid wrote:
買 A房 還會幫 旁邊的 B房 一起蓋好

其實,買一般的房子,本質上也是一樣。

一般建商與地主合建,你跟建商買,其實裡面就包括了全部地主戶的建築成本了,不然建商是賺不到錢的。
pkjrfid wrote:
政府當初一片好意要推地上(居住)權
但怎會落得價格如此「尊貴」

地上權標售,跟什麼居住權一點關係都沒有,純粹是因為立法院要求禁止大面積國有地出售,政府不能賣地,所以只能賣地上權。本來這個案子第一次規劃是不能蓋住宅的,只能蓋商辦,結果流標,建商一律表示,不蓋住宅的話沒意願標這案子,所以最後變成這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