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就你二物件的條件,我會選大安。

但若東湖的物件是在二期重劃區,而非哈啦後方,我想就比較難取捨。

achitsai wrote:
大湖跟內湖那邊的學區,生活便利性,交通方便性,跟東湖根本不能比,不過所謂老內湖人是瞧不起東湖的,說那是鄉下地方,事實上拿出最新地圖出來看,在內湖環狀發展環境裡,究竟誰才是住在深山裡???
糟糕....我一個中山松山人......跑出來評內湖........溜~~~~


你講的都不錯,但最後這一段小弟有點意見,

小弟本住中正區住了二十年,結婚後搬來內湖幾年覺得這邊真是好,再給我選我還是要住內湖,

但樓主的例子兩個地方大安跟東湖,我會選大安區,

在內湖住久了確實會感受到你講的那種內湖人瞧不起東湖的感覺,

但原因絕不是地理位置誰住山腳下,誰住深山裡的原因,

主要是

十幾年前整個內湖只有一條路比較繁榮,就是內湖路,但說繁榮其實也跟現在是沒得比,

以前沒有內科,全是一片雜草圍籬,包括現在的大直水岸重劃區也是一片荒蕪,更別提現在內科主幹瑞光路

一整個內湖只有兩個商圈,就是從前的德安百貨跟東湖哈拉影城商圈算是比較繁榮,

但後來內科發展起來,造就現在內湖的繁榮,十萬工作機會也代表十萬個家庭的需求,

因此內湖房價飆漲,連同旁邊的大直重劃區蓋起來跟美麗華商圈的形成,使內湖徹底改造,

而一些新的重劃區,二期,四期,五期,以及瑞光路兩側的新大樓,還有捷運帶來的都更讓西湖更加繁榮

新興的區域經過規劃,大樓興建經過設計與人口密度計算,包含地下停車場的設置,都大大增加舒適感,

怎樣都比舊的區域發展得快,這也是這幾年內湖暴漲的原因之一,

而德安百貨以及東湖商圈因美麗華興起而逐漸沒落,

德安百貨最後終於決定改建為豪宅,而星雲街重劃區幾間代表性的社區(榮耀,輝煌,AIT,文心雲釀)也帶動此區房價,

包括後來的雲立方以及德安重建的豪宅以及捷運站都讓此區房價更加上攀,

搬進來的住戶水平也越來越好,換句話說,原來的居民也被洗出去越來越多,這不單是這區,也是整個內湖的狀況,

每年台北市政府各行政區數據報告,內湖已經連禪好幾年遷入最多,老化程度最低,生育率最高,樓板面積增加最多等

從此些數據看來內湖一直在發展,人口也不斷湧入,尤其是年輕族群,殘酷點講,是有能力的年輕族群,

講到這,那東湖呢?

東湖哈拉影城商圈自從美麗華起來後,慢慢沒落,加上新建案數量與質量總是比不上內湖其他區域發展迅速,

加上本來就很多老公寓,又密集,巷弄又雜亂,這是跟內湖其他地方很大不同的地方,

而東湖的地理位置處於汐止交界,不是批評新北市不好,但總是居民素質就是比北市有段落差,而東湖也有這問題,

這感覺很像是以前的萬華是台北最繁榮的地方,但東區跟信義區發展起來後,

萬華就沒落了,而有能力的也都紛紛遷走,留下來的是走不了的,

東湖一直就有這種感覺,

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到東湖幾乎只能走一條路,康寧路跟東湖路尤其那個交會處上下班時真的不敢領教,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相信是很多會來住內湖的人的共通點,

會選內湖就是希望能有一個離塵不離城的居住環境,在內湖很多重劃區都有這條件,

我很多朋友買內湖的都是國外回來的,早習慣國外那種住商分離的生活環境,要的就是這個,

也就是說被山包圍又如何?本來要的就是低人口密度,但東湖生活機能方便沒錯,但已經沒那種氛圍了,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歷史發展,人文條件,交通便利,等等,這些才是東湖房價落差最大的原因,並不如你講的單單位置問題。

不過整個內湖還是一直在發展,也不是說東湖不好,純粹就是跟其他區比還是有段落差。

台北市政府各行政區重要統計數據的資料可以看看,在裡面可以看出分析出許多變化。

103年
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stindex/district/AD_103.pdf
102年
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stindex/district/AD_102.pdf
101年
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stindex/district/AD_101.pdf
100年
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stindex/district/AD_100.pdf
99年
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stindex/district/AD_99.pdf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我覺得版主提吳興街比喻非常好,代表真在地產方面看法有融通
對於商圈發展我認為看腹地,美麗華靠中山與內湖,東湖以前只靠汐止就佔鰲頭,未來還有南港助力,兩端包夾的地區只靠在地發展有限,我想4個小學2個國中1個高中配置,已經決定了居民平均年齡層發展

很多年沒在地產版正經稍微聊一下地產了……因為沒有稿費又不是上報要用……

照片會說話,讓我們來看看什麼叫腹地





東西大貫線是台北城市發展主軸,不會沒它的道理,看的是腹地,誰離軸線最近,誰未來發展最得力,以前的人只能順應地理位置發展,現在人用通盤檢討來進行,沒有基隆河截彎取直那會有今日商圈?沒有機場地下道能造就發展?誰的交通建設多,誰的腹地大,已經決定未來
achitsai wrote:
我覺得版主提吳興街比喻非常好,代表真在地產方面看法有融通
對於商圈發展我認為看腹地,美麗華靠中山與內湖,東湖以前只靠汐止就佔鰲頭,未來還有南港助力,兩端包夾的地區只靠在地發展有限,我想4個小學2個國中1個高中配置,已經決定了居民平均年齡層發展
很多年沒在地產版正經稍微聊一下地產了……因為沒有稿費又不是上報要用……
照片會說話,讓我們來看看什麼叫腹地
東西大貫線是台北城市發展主軸,不會沒它的道理,看的是腹地,誰離軸線最近,誰未來發展最得力,以前的人只能順應地理位置發展,現在人用通盤檢討來進行,沒有基隆河截彎取直那會有今日商圈?沒有機場地下道能造就發展?誰的交通建設多,誰的腹地大,已經決定未來


不知道是我中文有問題,還是領悟力不好沒有融會貫通,看了你這篇,完全看不懂你要表達甚麼?

四個小學兩個國中一個高中決定了年齡發展?這甚麼道理?

內湖年輕化是因為人口密度本來就低,當湧入一堆年輕人遷入當然很容易就把平均年齡拉低,

而內科十萬就業機會大多招募的人本來就是以青壯年為主,這都是很簡單易懂的事情啊。

跟國小國中有啥關係? 我兩個兒子都美國籍,將來打算念僑校,最後是送去美國,所以會被限制甚麼?

你的照片更是看得一頭霧水,甚麼東西軸向,甚麼腹地,

內湖的發展最大原因就是內科的發達,美麗華只是一個LOCAL的百貨,又有捷運經過,

說它帶動內湖發展不能說沒有,但影響不如內科來的強大,

內湖腹地不大,但對於居住來講,就是希望他不要住商混和的發展,這反而是優勢,

內科連到南軟就是商業區,重劃區就是純住宅區,就這麼簡單,

沒腹地越沒人潮才能保留居住的單純,難道你希望家樓下是機車行,小吃店,還是火鍋店?

照片會不會說話我是不知道,但數據跟圖表應該是比較好懂啦!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achitsai wrote:
我覺得版主提吳興街...(恕刪)


交通要道與商業興盛,其實還要看人群的行為型態.
例如台北車站無疑是台北市的交通樞鈕,鐵路,捷運,高鐵,公路都匯集於此,
但除了捷運地下街,台北車站附近的商業行為並未特別興盛.
類似的例子還有日本的東京車站,地面上晚上簡直像鬼城一樣.
C大的說明真的很清楚~

從時代演進,園區就業發展,最輔以數據的佐證,讓人彷彿看一部內湖發展的紀錄片~

個人以為:

以投資的眼光來看,老社區終究會成為房價最低的區域。例如台北市的萬華區、信義區的吳興商圈、內湖區的東湖;

以居住品質來說,相較於老社區的擁擠、髒亂,重劃區井然有序的寬敞的馬路、巷道更令人嚮往;

以機能性來說,一般人的生活所需,在老社區裡都是走路到得了的距離;而重劃區就需藉由交通工具的輔助。

沒有什麼地方能符合所有人的住宅需求,端看個人的生活方式。

C大說的沒錯,國外那種住商分離的生活環境,的確受到越來越多人喜愛,不只是內湖,我孰悉的新竹地區也有許多類似的重劃區。

但我個人真的沒那麼愛開車,尤其在台北市,更覺得是一種折磨。不過,我也想要單純的住宅環境,綜合這幾點才會考慮東湖(哈拉後方,保護區第一排)。

這裡可以讓我搭捷運上下班,20分鐘內就可以坐在辦公室,小朋友走路10分鐘內就可以進教室,每天可以多出幾十分鐘的時間陪小孩。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普遍認為南港的可期待性比這裡強多了;以保值的眼光來說,別無他選,當然是大安,或如C大所提內湖其他的幾個區域。

真的很難選!! 所以才會上來問問大家的意見~



CA91007 wrote:
你講的都不錯,但最...(恕刪)
1. 目前的時間點買大安區除非你不考慮價格下跌因素,至少短中期趨勢不是往上
2. 我寧願選一個花最少時間上班的地方也不要因為門牌的迷思增加無謂的時間消耗
3. 東湖、南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至少未來要蓋新公園的機率比大安區大吧

結論:我會選南港、泛內湖區


achitsai wrote:
東湖兩個字算泛指內湖最東邊區域,以前只能從南港有路過來,當時成功路五段未通,沒有民權隧道
所以以前東湖就是一整個區延東湖路跟康樂街一直到攏山林,所以有東湖國小跟很裡面的東湖國中
後來康寧路三段起來,有了明湖國小跟明湖國中,這時很多中產由市區搬來此地,多是年輕有能力學識的年輕夫妻,所以人口學區快速成長
當明湖幾乎飽滿後才開發了版主所說的南湖,也就是南湖國小,後來又有了南湖高中

反了

最早的兩條路是:
1.康寧路二段,現在路面大部份被金湖路蓋過去而消失
2.安康路,沿著洲美里、垃圾山那邊過來

南港過來的南湖橋是大約35年前才有的
差不多跟現在的康寧路三段同時間開通
不然之前都要坐渡輪或走人行吊橋

東湖是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在新接收六區試辦的第一次市地重劃
所以一度成為買不起台北市的勞工階級湧入的地方
差不多在1980~1990年,有非常多勞工階級入住,
還有不少建築工人,房子蓋一蓋就自己買下來的。

另外,由於康寧路二段到三段,是當初的主要交通路線與公車動線,
由於地緣因素,清白新村等眷村小孩長大後,
或是正內湖核心內湖路二段一帶的外溢人口,買下東湖的房子的也很多。

Pepper216 wrote:
C大的說明真的很清...(恕刪)


挑房

新比舊好

街廓整齊比雜亂好

交通方便比不方便好

大自然多比都是建築物好

安靜比吵好

學區好比學區不好好

如果可以把這些全都拿下來,就是最好的區

如果少了一點

那就依人去挑那個比較適合自已

像我不在意學區

所以我挑其他能滿足我的


在內湖

學區不考量的話

只餘成功路五段和金湖路交接口周邊、及星雲街周邊有這樣的條件同時滿足大部份人的需求

所以這兩個區塊一直是在內湖眾多區之中平均房價最高的地方


四期也很優

但生活機能及交通便利上比較差,所以房價目前也還沒有真正的跟上


麗山學區主打學區

就算只是老公寓,也賣的比日湖附近老公寓貴


這些價錢的高低,就說明了在不同的預算情形之下,考量的取捨也會跟著變化



如果拿大安和內湖比

要看看您的預算是不是抓相同

如果抓相同

你要看看在大安是買到什麼樣的房子,在內湖又是買到什麼樣的房子?

我猜,在大安買到很普通的房子的房價,應可以在內湖買到頂尖的房子了

在這種情形之下

內湖的保值性會輸大安嗎??我個人認為那可不一定


要記的

買房都有一定的地域性

買房不是買車,可以各區跳來跳去

除非內湖真是很爛,讓有錢的人住不下去

要不然內湖頂尖房子通常就是內湖居住者最關注的產品

承接意願自然就高,房價就是漲最快且最保值


如果

就只因為區好,而去買了一間住起來不太舒服的房子

漲起來也不見得比別人快之時

買那個房子又是何苦來哉?




就是在這樣的時間點, 應該買大安區~保值!

ysc_kyy wrote:
不過在這個時機點不太適合買房,尤其是大台北地區,緩慢下跌是大多數人的共識,高總價房屋價差動輒跟退休金相當,購入時機不得不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